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王珏 《道德与文明》2010,(4):135-139
改革开放前单位组织的集体道德行动逻辑有着明确的可预见性.文化多样、利益多元的"后单位时代"集体道德行动呈现出不同于单位制度时代的道德行动逻辑,调查数据表明,单位组织集体道德行动的特征及其规律,具体表现在道德行动方向多元、道德行动动力不足及道德行动能力欠缺上.当代中国单位组织集体道德行动,在传统伦理"路径依赖"与市场经济"自然法则"的双重挤压下现实地呈现,在个体德性与"伦理场域"的相互关联中辩证地开展,在社会现实的伦理需要和伦理理论的创新发展中健康地运行.  相似文献   
52.
陈赟 《管子学刊》2024,(1):89-101+2
基督宗教的历史意识内蕴着一种基于时间与永恒保持恒久张力和间距的终末论结构,现代性意识将此结构转化为内在主义的历史过程。于是,单一线性机制的历史叙事构成西方历史理解的核心,其本质是将终末论的历史完成转换为历史过程中的终极完美,于是有了历史完成即历史终结的历史终结论,以及基于历史意义不能在历史内部得以解决的历史虚无主义病理。这种历史意识的自我转换在于将历史从开端与终结的限制中解放出来,面向由连续和断裂组构的无尽、开放的历史过程。中国思想正面这一开放历史过程,并不诉诸超越的绝对普遍性,而是探寻在历史内部理解历史中意义的可能性。具体而言,中国思想构建基于天经、地义、人情组构的具体的历史普遍性,以“天下归仁”转换西方的自由为本的历史进程叙事,以“和而不同”“多元一体”构建多元文明的共生秩序。同时,基于中国思想传统,可以发展出一种不同于希腊“人学真理”和以色列“救赎真理”的“中道真理”;中道的生存真理基于仁的横向原理和中的纵向原理,构建了中国的“精神性天下”的根基。  相似文献   
53.
何松  姚冰 《中国道教》2008,(2):35-38
一元代道教盛行,文人们多受其影响,有的还加入了道教。元代也是文人画兴盛的时代,文人画经过魏晋南北朝、唐宋的发展终于确立了在画坛上的主流地位。元代文人画的重要代表人物与道教的密切关系,表明文人画与道教的兴盛有共同的时代因素和内在的精神联系。  相似文献   
54.
高科技时代的“电脑算命”浙江杭州市的刘先生,发现自己上初二的女儿迷上了算命。她每天晚上不看书,躲在自己的房间里,把班里同学的名字都写在一张纸上,然后写上星座、生肖、血型等信息,看哪个男生和哪个女生“比较配”。经过询问,刘先生才知道这是女儿从一家星座预测网站上学来的。女儿告诉刘先生,时下,这种  相似文献   
55.
《世界哲学》2006,(3):3-3
主持人的话:在国际范围内,克尔凯郭尔研究是一门“显学”,虽然克尔凯郭尔似乎并不具备这样的必要条件———他没有担任过公职,终生靠遗产生活,所有作品一律自费出版;他写作的语言是目前世界上仅有550万人使用的丹麦语。不过,克尔凯郭尔对于这样的命运早有准备。他知道总有一天,  相似文献   
56.
寇建国 《天风》2013,(1):F0002-F0002
基督教全国两会于2012年12月4日至7日,在沪举办中西部基层教会神学毕业生培训班,帮助中西部教会顺应时代需要,提升讲台侍奉水平。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基层教会侍奉多年的百位神学院校毕业生接受了培训。  相似文献   
57.
将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定义为全球化时代,这是普遍接受的。《联合国千年宣言》(2000年9月8日通过)确定全球化目标就是形成这个星球上所有民族的一个共同未来。作为人类存在的一个新维度的全球性就不能实现,假如全球性不是以普遍共享的价值观为基础。  相似文献   
58.
“划分后冷战时代的各种道德文化和政权的冲突的断层线,并不是划在各种文明之间,而是划在这些文明之中。它把那些坚信自己通过使用暴力来弘扬其价值观、来攫取其利益是完全合法的人所具有的信念(以下简称为‘暴力性信念’),与那些相信说服、教育和领导的人所具有的信念(以下简称为‘说服性信念’)区别开来了”(埃兹奥尼,2006)。  相似文献   
59.
李斯特和李白是中西两种文化特定时代的颠峰,两个人的人生都受到宗教的影响,因此他们对无穷生命力展开了追求.他们两个人采取不同的艺术形式阐释对生命的体验,即李白用诗歌,李斯特用音乐.  相似文献   
60.
延安鲁艺版画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安时期鲁艺的版画教育在战争中从理论走向实践,能够与时代同步、与广大人民同呼吸共患难,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实现了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美术大众化的时代要求、在推动社会进步和版画发展中,起到了应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