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21篇
  免费   286篇
  国内免费   915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74篇
  2022年   195篇
  2021年   178篇
  2020年   187篇
  2019年   188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182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189篇
  2014年   550篇
  2013年   291篇
  2012年   554篇
  2011年   595篇
  2010年   424篇
  2009年   437篇
  2008年   587篇
  2007年   398篇
  2006年   324篇
  2005年   389篇
  2004年   409篇
  2003年   384篇
  2002年   282篇
  2001年   253篇
  2000年   209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牟宗三关于哲学历史的基本观念极富个性且著述丰赡,从而给理解和把握他的哲学史观造成了理解难度和整体把握的困难。不过,他在晚年曾经对自己的哲学使命和关于哲学历史的基本观念有一概述,从而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可靠的致思端点和富有启迪性的可契入处,其核心要义就是要求跟西方文化传统相结合,要求一个大综和。由于大综和本身要求中国文化传统与西方文化传统相结合,  相似文献   
912.
为了进一步推动城市与空间哲学研究,2011年6月11日,由《哲学动态》编辑部,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哲学系、《苏州大学学报》编辑部共同主办的第二届空间理论与城市问题全国学术研讨会在苏州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913.
随着新课标的进一步实施,基础教育更注重人的创造性及综合能力发展,这就为高校和声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和声课程的培养目标不能仅限于学生多声部音乐写作及和声学理论应用能力,更应注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和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将抽象和声理论知识运用于和声音响分析与演奏的综合实践能力等。然而,受传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影响,目前高师和声课教学现状、教学模式与学生未来发展、社会需求间却存在着诸多背离。只有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整合和声与即兴伴奏课程横向资源,发展学生和声思维及实践应用能力,才能不断顺应社会及学生能力发展的最终需求。  相似文献   
914.
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上下意象图式"对汉语成语感情色彩加工的影响。实验一发现,成语感情色彩加工存在"隐喻一致效应",褒义的成语呈现在屏幕上方加工得更快,贬义的成语呈现在屏幕下方加工得更快、更准。实验二消除了具体空间信息的影响,发现仅有抽象符号水平的联结,"上"、"下"概念不能影响汉语成语感情色彩的加工。研究结果支持隐喻理论和具身认知观。  相似文献   
915.
新书架     
《理学与易学》向世陵著,长春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全书共231页,25万字。理学的理论创造与《周易》密不可分,《周易》是其重要的理论源泉。作者立足于此,对宋明清理学中与易学息息相关的五个重要方面进行了阐发。第一部分是关于宇宙的化生问题。首先阐述了邵雍以天地之数论天人生成演化的宇宙学说,  相似文献   
916.
钟毅平  张志 《心理学探新》2011,31(3):230-233
建构水平理论(Construal level theory)认为时间能够独立地改变评价对象的建构水平,从而对对象的不同特征赋予不同的权重。个体倾向于用抽象的整体的特征表征时距远的事物,而用具体的局部的特征表征时距近的事物。空间距离不同的评价对象是否也遵循同样的规律?在考察时空距离与个人相关性的基础上,通过2(时间距离:明天和十年后)×2(空间距离:近地点和远地点)×2(特征类型:样例特征和类型特征)三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探讨时间距离、空间距离、特征类型对态度的影响。结果发现,空间距离影响人们对事物的态度。在远空间距离水平上,时间距离对态度的影响显著,而在近空间距离水平上时间距离对态度的影响不显著;在远空间条件下,时距远的对象优先注意类型化的特征,时距近的对象优先注意样例化特征。最后,在建构水平理论框架内讨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917.
作为格式塔心理美学的代表人物,阿恩海姆将格式塔理论应用于美学从而为美学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此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于其诸如审美共鸣等理论的误读。故有必要还原阿恩海姆的理论初衷与审美共鸣的发生机制,并指出其中本就包含而为人所忽视的情感因素,而这也正是造成审美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18.
生态美学是一门生态学与美学有机结合的崭新的交叉学科。生态美学一方面是要引导人们去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另一方面,则是引导人们贴近自然生态,留存生态之美,并进行生态审美。虽然生态美学在中国于20世纪90年代才被我国学者正式提出,但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存在着很多朴质的生态美学思想,并与现代生态美学理论一脉相承。其中,风水学著作蕴含着大量的生态美学智慧,但长期以来又被人们所忽视。本文试图从我国古代风水学著作——《葬书》中,剥去迷信的成分,发掘其生态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919.
本课题通过对长株潭乡村景观规划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以景观规划AVC理论为基础,借鉴国外景观规划的先进理论,从人居环境学、景观生态学、生态农业学、乡村旅游学的角度研究长株潭乡村景观规划,构建乡村景观规划体系,系统归纳长株潭乡村景观规划模式,以完善长株潭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20.
本文以当代生态哲学的道德共同体为切入点来分析儒家哲学的核心概念仁的演变过程及其生态意义,从当代生态哲学的角度给予了新的确证(justifications)。儒家的道德共同体以仁为核心或纽带,其范围包括天地万物。仁的基本含义是爱,孟子把仁推广到爱物,董仲舒提出爱民,至于鸟兽昆虫莫不爱,郑玄提出仁为爱人以及物。至宋明时期,理学家明确地把仁提升为全德之名,又把天地的生生德性作为天地之仁、天地生物之心。仁作为生生之德,成为宇宙的合目的性。理学家又说人得天地生物之心为心,这样,天地的生生之德、仁、人心就被统一起来,仁从而获得了贯通人与天地万物的本体意义。仁还是一种感通的道德情感,大程、阳明等主张通过感通与恻隐更为主动地达到与天地万物为一体,这些解释既有丰富的生态功夫论的内涵,也有丰富的生态境界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