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27篇
  免费   286篇
  国内免费   915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74篇
  2022年   199篇
  2021年   180篇
  2020年   187篇
  2019年   188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182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189篇
  2014年   550篇
  2013年   291篇
  2012年   554篇
  2011年   595篇
  2010年   424篇
  2009年   437篇
  2008年   587篇
  2007年   398篇
  2006年   324篇
  2005年   389篇
  2004年   409篇
  2003年   384篇
  2002年   282篇
  2001年   253篇
  2000年   209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中国孝文化研究》介绍与摘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介绍本成果首次以文化学的综合视野对中国传统孝文化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提出孝是中国文化中具有根源性、原发性、综合性的核心观念和首要文化精神,是中国文化的显著特色。对孝道的起源、历史演变及其规律进行了分析考察,全面而深刻的论述了孝在中国文化中的综合意蕴与  相似文献   
892.
马克思主义始终重视从经济生活中寻求道德变迁的动因,认为现实的经济关系往往成为决定道德向度的基础。经济全球化不仅给我们的经济生活引发了新的震动,而且还为人们的价值观念的调整提供了契机。中国加入WTO后,如何在促进和服务中国现代化发展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完成对普世性的  相似文献   
893.
20世纪8 0年代,生态(环境)伦理学从西土传来,悄然进入我们的视野之中。从那时开始,人们就对环境伦理学如何可能展开争论,探讨其是否逾越了伦理学的理论界蜮,是否会跌入到“自然主义谬误”的困境中。此后,又围绕着环境伦理的建构是以人类中心主义为基础还是以非人类中心主义为基  相似文献   
894.
由中国伦理学会政治伦理学分会、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中共广东省委党校、中共广州市委党校联合主办的中国政治伦理学分会年会暨全国党校系统“政治伦理与干部道德建设”理论研讨会,于2003年12月1日在广州举行。来自全国党校和部分高校的60余名伦理学界的专家学者就什么是政治伦理学、政治伦理的功能、中国政治伦理的建构、政治伦理学的发展现状及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了集中的讨论。  相似文献   
895.
我国对“礼”和“礼仪”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传统道德中许多关于“礼”和“礼仪”的论述 ,包含着合理的思想内核。我们要很好地利用这笔财富 ,充分发挥它的道德功能 ,广泛地开展礼仪教育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896.
论宗教的道德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初的道德与宗教处于混沌一体之中。二者分化以后 ,宗教以其特殊方式提供道德规范的神圣性、道德理想人格的完满性与社会正义的至善性 ;在宗教信仰的特殊形式中蕴含着对真之笃信与对存在终极性关切的道德价值精神 ,并为道德规范提供价值合理性根据。  相似文献   
897.
论传播伦理学的理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的基本属性决定了传播的道德属性 ,传播在其过程中深受社会道德的制约 ,因而 ,从理论上探讨传播伦理的性质特点及其与社会道德的关系 ,论述了传播伦理学的内涵、研究对象和任务及学科属性 ,在当今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898.
自我同一性危机与道德选择多元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我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自我同一性则是依赖于我们经历过的所有不同的自己的综合 ,是对自身发展的一种强烈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的主观感觉。自我同一性危机是指自我处于自身的矛盾与冲突中 ,反映了自我在过去和现在、彼地和此地的不连续。在现代社会 ,随着个体道德选择的可能性与主动性的增强 ,自我的完善与否对道德选择相应产生了积极与消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99.
公共目的是对公共生活的总体把握 ,是用于引导公共生活的。实现公共目的是公共管理的根本任务 ,是公共管理者的道德责任。道德上合理的公共目的的实现要求使用正当的公共管理手段 ,它要求公共管理者用道德来约束其对公共管理手段的选择。这种道德约束有两种情形 :其一是在多样化的手段中选择正当性的公共管理手段 ,其二是使公共管理手段的使用正当化。  相似文献   
900.
科技道德的两种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致力于挖掘各种科技道德规范背后的伦理精神 ,提出科学精神和人本精神是科技道德规范的灵魂 ;阐释两大精神的丰富内涵 ;辨析二者间的学理关系和实践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