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0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8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历来论中郎的人多强调明代心学及禅宗对其思想与创作的影响 ,其实道教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和不容忽视的。它在中郎的思想及创作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一、袁中郎生活的环境与道教从袁中郎生活的地域环境来看 ,其家乡湖北公安县 ,位于九曲回肠的荆江南岸 ,是荆楚文化的腹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民间就有浓厚的祈祷、降神、禁咒之风和众多的神仙传说 ,这些后来都成为道教的直接源头。荆楚文化中的道家哲学 ,主要是《老子》、《庄子》等 ,也成为道教的经典。万历三十年 (16 0 2 ) ,中郎三十四岁时 ,还曾陪同他的父亲及家人朝拜武当山 ,写诗云 :“…  相似文献   
992.
全球治理赤字是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和安全赤字的根源。完善全球治理的实践,构建以人类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代际正义,需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厘清代际正义的本质、代际正义的分配对象和代际正义的责任。基于跨国跨代的特殊性,代际正义不可能是互利的正义,而只能是公平的正义;代际正义的分配对象不可能是功利主义的效用或福利,也不是某种可以比较的社会基本善,而只能是人类得以发展需要的具有内在价值的功能性活动的集合,即可行能力;根据自然义务理论,我们需要明确各代建立并促进代际正义的普遍义务,而根据获得性义务的自愿或主动性原则,我们要明确跨国具体的世代因为自身的具体行动而承担的特殊责任,尤其是相对弱势的未来世代的责任。  相似文献   
993.
差等原则是荀子分配正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在中国思想史上,荀子明确肯定以礼义为基础的差等分配原则的合理性与正义性。具体到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的分配,荀子特别强调“德能”与“位禄”相挂钩。对于差等分配,荀子首先从“天秩”与“人秩”的维度作了理论层面的可欲性分析,同时又从礼、法、圣王的维度作了现实层面的可行性设计。依荀子,差等分配是一种公平正义的分配方式,只有实行差等分配,方能实现“群居和一”的社会理想。荀子的这一思想主张对于当今社会的资源分配具有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4.
空气污染对行为影响的研究日渐丰富, 且大致分为两个方向:一是与环境健康有关的直接行为, 二是与之无直接相关的社会行为(溢出行为)。基于此, 在回顾空气污染对两种行为影响研究的同时, 进一步综述了用于解释直接行为产生机制的计划行为理论和健康行动过程取向模型, 以及用于解释社会行为机制的焦虑与自我损耗。而更全面的探究现象背后的机制有助于发现更多有效应对空气污染的举措, 未来的研究可以采用更多纵向的研究范式、增加对行为机制的探究, 从而改善人们的风险应对行为。  相似文献   
995.
采用回忆书写、视频和阅读书写范式启动敬畏,考察了敬畏与亲环境行为意向的关系。结果显示,相较于中性控制组,敬畏情绪回忆书写组(实验1)、视频启动组(实验2)和阅读书写组(实验3)的亲环境行为意向更高。结果表明,敬畏有助于促进个体的亲环境行为意向。  相似文献   
996.
李璐 《美与时代》2022,(8):83-85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快速,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快节奏的城市生活难免会让人心生疲惫,渴望心灵的回归。亲近自然的天性使得人们对室内空间景观环境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微缩自然景观逐渐被引入室内设计领域。微景观的美学,是在符合美学原则的基础上将自然界中的植物景观从室外引入室内,以崭新的方式创造浓缩式的微景观,于方寸间微缩自然,创造美丽的微观世界,实现“人—空间—环境”三者间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997.
诚信的三个限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诚信作为一种德性或规范并非绝对普适,而是有其限度。它至少面临着三个方面的限度:个体理性的限度、根本利益的限度和社会正义的限度。对于缺乏起码的理性行为能力的人,社会不能提出诚信要求。诚信不可能出现在没有任何共同利益尤其是根本利益相互冲突的双方之间。社会正义是诚信的一条重要边界,诚信应当在正义的范围内活动。逾越正义的诚信是自我背叛、自我否定的诚信,因而不是真正的诚信。深入认识诚信的限度,是为了更适当地要求诚信和更合理地践行诚信。  相似文献   
998.
999.
1000.
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下,经全国道教徒的艰苦奋斗,道教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气象。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一些影响道教传承发展的问题必须引起道教界的足够重视,如戒律松弛、重利轻道等,其中重要的是忽略了营造清修环境,为修行人开辟一块清修静地这一宫观管理的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