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86篇
  154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到这样一幅照片:在南京东郊中山植物园里,一块朽木上长出了几簇绚烂的小黄花来,这些花儿很是奇特,虽然生长的环境很恶劣,但丝毫没有影响它们的绽放。有植物研究专家称,这些花儿可能是小鸟将植物的种子衔过来播的种,或者是风吹种子而掉落在朽木的缝隙里发了芽。不论哪一种播种的方式,它们就是这  相似文献   
2.
战争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矛盾体,战场风云瞬息万变,作为一名指挥员要在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中,以弱胜强,克敌制胜,就离不开对战场的仔细观察和对敌情的缜密思考。  相似文献   
3.
《浅析犯罪人格的形成过程》是“犯罪学”领域中一个值得深刻研究和探讨的关于犯罪的基本问题,对犯罪是个人身心演变观象还是纯社会现象呢?在本论中笔以五大影响来浅述犯罪人格形成的过程。即(一)犯罪的人格受家庭的影响;(二)犯罪的人格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三)犯罪的人格受化因素的影响;(四)犯罪的人格受地域的影响;(五)犯罪的人格受学校、工作场所等近邻的影响。当然仅从这五个方面研究论述这样一个关于“人格”过渡成“犯罪”人格的形成还是很不够的。我们做公安保卫工作的同志深感面对犯罪人格的变化在现阶段不断更新,实际观察难以适应形势的迫切需要,急需我们加倍从实践中继续摸索,为理论出更全面现实的犯罪人格形成过程发展多做工作。  相似文献   
4.
时下对于都市大多数设计者来说,室内环境装饰的营建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大量的时间消耗,物质、资金的投入,个人、家庭的环境问题以及各种建筑装饰材料的污染等等方面,一时间使得居者在心理上感到不安和慌恐。所以我们有必要探求一下现代装饰的室内空间环境设计所面临的气氛营造等诸多问题以及如何更好的把握室内空间色彩的运用,真正做到艺术化和人性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如何针对不同时代的环境按时分粮? 如何针对信徒不同的需要按时分粮?  相似文献   
6.
众教领袖会温沙共画宏图护寰球──记世界宗教与环境保护首脑会议谢宗信,张继禹,曾传辉在1995年中国道教的对外交往中,有一起具有非同寻常意义的事件。那就是作为我国古老的民族性宗教──道教,第一次独立地派出它的代表,走出国门,出席世界宗教与环境保护首脑会...  相似文献   
7.
吴卫林 《天风》1996,(9):10-10
我县1988年8月和1990年12月先后成立了福贡县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基督教协会。这几年来,县“两会”根据我县信徒多,教牧少,部分地区由于对教规教义理解偏差而出现了异端、教会内部不团结等状况,县“两会”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使我县教会活动逐年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为边疆稳定、社会安宁、民族团结方面尽了教会组织应尽的义务,为我县的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加强自身建设,发展教牧队伍 我县近几年来信仰基督教的群众日益增多,从1988年的9215户,43041人。  相似文献   
8.
通过环境声音命名实验收集了120个环境声音的H值(命名不确定程度)、命名一致性百分数、概念一致性百分数、命名反应时数据及环境声音的熟悉度、代表性、命名自信心、唤醒度、愉悦度与可想象性维度的评级数据。通过因子分析确定了影响环境声音命名的两个关键因子。通过K-means聚类分析法区分了环境声音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建立了有效的分类模型。研究结果可以为使用环境声音作为实验材料的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实验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人与人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底线要求”,人与社会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核心所在,而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人与自然和谐集中体现为环境公正。它首先是指人与自然物种之间的种际公正,具体体现为两个维度的公正:在空间维度上,要促进国际公正、族际公正、域际公正、群际公正;在时间维度上具有代际公正意识。  相似文献   
10.
以"人类是否对自然承担直接道德义务"的问题为根据,可以将西方环境伦理学划分为非人类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的环境伦理学存在尖锐的分歧和激烈的争论背后却具有理论基础、价值立场的一致性。从理论基础的一致性看,它们都割裂自然观与历史观的辩证统一关系,这使得它们不去探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下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实际的物质与能量交换关系是如何断裂的,进而把生态危机的本质归结为生态价值观的危机,秉承的都是一种抽象的文化价值决定论;从价值立场的一致性看,它们不仅都是为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辩护的伦理学,而且漠视人民群众和发展中国家为了消除贫困追求生存的发展权与环境权,是一种以追求"生活质量为导向"的"西方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学。我国的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开始于对西方环境伦理学的引进、评介,由此形成借鉴或认同人类中心主义或非人类中心主义两种类型的生态文明理论。随着学术界对西方环境伦理学在理论基础和价值立场上的缺陷的认识更加深入,学术界提出了环境伦理学本土化的理论主张,这也使得学术界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在吸收西方环境伦理学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建构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