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8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36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213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近10年来,对亲环境行为前因变量的研究逐渐从行为主体的个体内部因素转向行为相关的社会外部因素。本文对影响亲环境行为的个体、群体以及社会层面的相关变量之间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包含微观(个体内部因素)、中观及宏观(外部情境因素)不同层次的前因变量,并对亲环境意愿与行为加以区分的系统整合模型。根据该模型的理论框架,指出未来对亲环境行为研究的具体方向及对我国环保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72.
高鑫  刘蕊 《应用心理学》2022,(4):333-343
情景预见是个体将自我投射到未来以预先体验未来事件的心理建构。通过梳理情景预见对跨期决策的影响,探讨年龄、工作记忆能力及自我相关性的调节作用,并指出情景预见影响跨期决策的情境预期-情绪假说和“关注未来”的注意机制:一方面,情景预见后的情绪影响延迟折扣;另一方面,情景预见通过影响等待时间成本和延迟收益权重,改变决策偏好。未来可将情绪障碍个体纳入研究对象,细分预见的具体情绪,建立规范的控制条件及对神经机制的探讨。  相似文献   
73.
共有消费是多位消费者共同参与并承担开销的一种常见的消费活动。本研究基于风险转移理论, 探究了消费情境(单独消费vs.共有消费)对不熟悉产品偏好的作用机理及边界条件。通过5个实验, 结果发现:相比于单独消费情境下的消费者, 在共有消费情境下的消费者更愿意尝试不熟悉的产品。原因在于共有消费情境会转移消费风险, 使得消费者对不熟悉产品的感知风险降低。但是该效应仅发生于产品风险较低的产品。同时, 当共有消费群体的关系较为疏远时, 该效应会消失甚至逆转。  相似文献   
74.
词语后情绪环境对其中的事件记忆产生影响,但是事件后情绪环境如何影响记忆加工仍不清楚。不同的情绪环境理论—“唤醒偏向竞争理论”,“拓宽-建构理论”,“记忆中心的积极情绪促进理论”支持情绪促进的不同本质。已有的研究表明,注意在情绪记忆中有重要作用。实验一、实验二分别探讨词语后情绪环境对其语义加工与内源源加工和外源源加工的影响。与中性环境相比,积极与消极情绪环境阻碍了外源源特征的加工; 与中性环境和积极情绪环境相比,消极情绪环境阻碍了内源源特征的加工。实验结果支持“唤醒偏向竞争理论”,同时表明“评估”和“注意放置”在情绪环境影响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5.
“时间”是跨期决策的“必需品”, 人们感知到的延迟时间决定跨期决策的结果。近年来, 研究者发现“时间长度感知”、“时间资源感知”和“时间框架感知”是时间感知作用于跨期决策的主要方式。时间感知的神经作用机制包含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两种。“对数/指数时间折扣模型”、“感知时间基础模型”及“多模态漂移扩散模型”解释了时间感知的作用方式。然而, 现有理论模型还存在诸多局限, 主要包括“长短时距预测偏差”和“实际决策与预期决策偏差”两个方面。因此, 深入探讨时间感知影响跨期决策的基本方式, 分析现有理论模型的局限性并提出整合的机制框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未来研究亟需进一步整合时间感知的理论模型, 开展脑机制与应用方面的研究, 从深层揭露时间感知的作用本质, 帮助个人与社会更理性地决策。  相似文献   
76.
眼动追踪技术因干扰性低、客观性强、获取数据丰富而准确等优点, 被广泛应用于行为决策研究。通过操纵眼动过程, 可使决策结果按照预期的方向改变, 建立决策过程和结果的因果链, 为决策的干预研究提供思路。基于外源性眼动操纵、注视追随操纵这两类研究, 介绍了行为决策领域眼动操纵的基本方法及原理、常见操纵指标、操纵效果, 并分析和讨论了不同操纵类别的优缺点。在实验设计中考虑决策者策略及偏好的差异, 结合计算建模等方法进一步丰富操纵指标和分析方法, 并将该方法的优势拓展到其它领域是眼动操纵研究未来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77.
马冰  杨蓉  杜旌  马贵梅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11):2381-2394
企业往往在员工管理和组织创新上处于“两难困境”——难以提供稳定工作但又不得不依赖员工实现组织创新, 这就使得研究员工工作不安全感对创新行为的影响至关重要。企业员工遭遇不同环境威胁带来的工作不安全感时, 创新行为存在差异。本文在威胁焦点下深化工作不安全感概念, 并基于“以变量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研究思路, 探讨其对创新行为的差异化影响过程。首先, 结合环境威胁来源与主观感知, 把工作不安全感分为岗位焦点工作不安全感和人员焦点工作不安全感两个维度, 并将编制测量量表。其次, 期望运用纵向研究设计, 通过分析多时点的员工-主管配对数据, 基于情境调节焦点和工作激情的链式中介作用, 来揭示岗位焦点工作不安全感对创新行为的负向影响, 以及人员焦点工作不安全感对创新行为的倒U型影响。最后, 将采取“以人为中心”的研究思路, 运用潜在剖面分析方法探讨工作不安全感潜在类型及其对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推进工作不安全感的概念和效用研究, 也为企业如何有效促进创新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8.
采用基金投资框架任务,结合眼动技术考察眼睛注视线索与框架类型对风险决策的影响。结果发现:(1)消极眼睛注视线索促进了被试在损失框架下的风险寻求行为,控制组与积极、中性、消极眼睛组的行为结果无显著差异;(2)以均字注视次数为指标的眼动结果表明,积极眼睛组和中性眼睛组对确定损益的关注差异大于对风险损益的关注差异;消极眼睛组和控制组被试对损失的关注大于对收益的关注,对确定项的关注大于对风险项的关注,但两者不存在交互作用。消极眼睛注视线索可能改变了个体对风险性和确定性的感知,并因此影响了人们的风险决策行为,规避消极情绪线索可能有助于减少经济决策中的风险寻求行为。  相似文献   
79.
任赫  黄颖诗  陈平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5):1168-1182
计算机化分类测验(Computerized Classification Testing, CCT)能够高效地对被试进行分类, 已广泛应用于合格性测验及临床心理学中。作为CCT的重要组成部分, 终止规则决定测验何时停止以及将被试最终划分到何种类别, 因此直接影响测验效率及分类准确率。已有的三大类终止规则(似然比规则、贝叶斯决策理论规则及置信区间规则)的核心思想分别为构造假设检验、设计损失函数和比较置信区间相对位置。同时, 在不同测验情境下, CCT的终止规则发展出不同的具体形式。未来研究可以继续开发贝叶斯规则、考虑多维多类别情境以及结合作答时间和机器学习算法。针对测验实际需求, 三类终止规则在合格性测验上均有应用潜力, 而临床问卷则倾向应用贝叶斯规则。  相似文献   
80.
以“人类是否对自然承担直接道德义务”的问题为根据,可以将西方环境伦理学划分为非人类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的环境伦理学存在尖锐的分歧和激烈的争论背后却具有理论基础、价值立场的一致性。从理论基础的一致性看,它们都割裂自然观与历史观的辩证统一关系,这使得它们不去探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下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实际的物质与能量交换关系是如何断裂的,进而把生态危机的本质归结为生态价值观的危机,秉承的都是一种抽象的文化价值决定论;从价值立场的一致性看,它们不仅都是为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辩护的伦理学,而且漠视人民群众和发展中国家为了消除贫困追求生存的发展权与环境权,是一种以追求“生活质量为导向”的“西方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学。我国的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开始于对西方环境伦理学的引进、评介,由此形成借鉴或认同人类中心主义或非人类中心主义两种类型的生态文明理论。随着学术界对西方环境伦理学在理论基础和价值立场上的缺陷的认识更加深入,学术界提出了环境伦理学本土化的理论主张,这也使得学术界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在吸收西方环境伦理学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建构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理论谱系的生态文明理论,并最终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西方环境伦理学关于生态本体论、生态价值观等问题的争论,对我国不同理论谱系的生态文明理论都产生了影响,厘清这种影响不仅有利于促进环境伦理学的本土化,而且有利于我们建构一种能够既维护中国的发展权与环境权,又有利于促进全球环境治理的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