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4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2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拖着疲惫的身躯,那艘船终于回来了,在其他船的诧异的眼光中靠了岸。  相似文献   
22.
“健康环境悖论”是指在总体受欺负水平较低的环境中, 受欺负的个体会表现出更多适应问题。本研究以来自47个班级的1764名5年级到8年级学生为被试(男生956人, 平均年龄14.46岁), 考察了班级平均受欺负水平在个体受欺负经历与外化问题间的调节作用及敌意性归因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受欺负与外化问题的关系存在“健康环境悖论”现象, 即班级平均受欺负水平能调节个体受欺负经历与外化问题的关系, 在班级平均受欺负水平较低的班级中受欺负经历与外化问题的关联更强; (2)班级平均受欺负水平对受欺负与外化问题的调节作用通过敌意性归因的中介作用实现。本研究证实了受欺负与外化问题的健康环境悖论现象, 并首次揭示了敌意性归因的中介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3.
“健康环境悖论”是指在受欺负水平相对较低的环境中,受欺负个体有更多的适应问题。通过梳理相关实证研究,本文从人际与认知两大方面分析健康环境悖论的发生机制。人际机制强调健康环境会影响同伴群体对于受欺负者的态度和受欺负者的友谊,这些不良的人际关系进一步加剧受欺负者的适应困难。认知机制认为健康环境会通过向上的社会比较和消极归因方式,影响受欺负者的适应问题。最后,我们讨论了中国文化背景下“健康环境悖论”的适用性问题、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和对于干预实践的建议。  相似文献   
24.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化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步伐,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策。临海市党委、市政府继续在全市实施农村环境管理和农村可行性项目建设,并于2014年发布了相关实施方案。文章论述了改善乡镇人居环境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临海市汇溪镇宜居乡镇建设的案例,并提出了完善临海市汇溪镇宜居乡镇建设的对策,以工匠精神打造乡镇建设,提高品质品位,为乡镇建设注入更多幸福宜居的内涵。  相似文献   
25.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公正既是道德德性的一个类型,分有道德德性产生及其演变过程的显性特征,也是一切德性的总括;其中,总体的公正通过对法的遵守在规范的来源方面统领着诸道德德性,具体的公正通过对外在善的适度标准的把握从判断标准和目标追求两个方面统领着诸道德德性.亚里士多德对公正与道德德性、公正与适度以及作为守法的公正与作为平等的公正等关系问题的讨论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贯穿其中的是基于幸福生活为目的的德性统一性原则,厘清亚里士多德公正思想的内在理路是呈现该原则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6.
制度公正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制度公正与社会和谐代表了一个“好”社会理想的两端:公正是最低限度的好社会,而和谐是最大程度的好社会。对于社会的和谐运行来说,制度公正是基本要求,但仅此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发育公民的另一种道德内驱力——仁爱之德。而发育公民的仁爱之德,必须从构建公正的制度规则和坚固制度公正这个道德底线入手。  相似文献   
27.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道德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我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升华。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关键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的关系。同时还要坚持生态善美、整体和谐、合理消费、可持续发展和义利统一的环境道德原则。  相似文献   
28.
大量从“能力”角度来探讨个体早期数学发展的研究仅专注于儿童早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而忽略了可能与儿童早期数学能力相关的方面。近年来, 数学认知发展研究者逐渐开始关注自发数量聚焦(Spontaneous focusing on numerosity, SFON), 即个体对环境中数量相关信息自发注意的认知倾向。SFON被视为其他数学聚焦倾向概念的基础, 但与自发数字聚焦(SAN)、自发阿拉伯数字聚焦(SFONS)和自发数量关系聚焦(SFOR)之间的联系仍需进一步明晰。作为数学表现的领域特异预测因子, 个体SFON的发展轨迹和作用机制是当前研究的重点所在。未来可从数学动机、数学焦虑等角度进一步探讨SFON的作用机制, 改良与创新SFON测量工具, 同时需深入推进家庭和学校场合的SFON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29.
研究旨在通过两个实验分别探讨主观社会阶层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结果发现:(1)主观社会阶层对亲环境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即主观社会阶层感知高的个体更愿意保护环境并为环境活动贡献金钱.(2)物质主义价值观在社会阶层影响亲环境行为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即高社会阶层的个体物质主义程度较低并更加亲环境,而低社会阶层的个体则...  相似文献   
30.
王莎 《美与时代》2022,(8):125-127
距今3500多年的盘龙城遗址是长江流域发现的第一座商代古城,也是武汉城市文明的源头。近代以来,武汉成为中国革命和近代工业的发源地,留下了众多珍贵的革命遗址遗迹,以及武钢一号高炉等重要的工业文化遗址。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在城中交汇,形成武汉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市内江河纵横、湖港交织,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近年来,武汉人民对人居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当地也提出了以长江为城市主轴线的发展规划。武汉在长江流域的作用十分重要,武汉沿江滨水带人居环境的设计效果将直接影响武汉城市建设的整体形象,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的面貌及人们的生产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