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71.
到目前为止,张祥龙最重要的两部著作--<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三联书店1996年初版、2007年修订版)、<从现象学到孔夫子>(商务印书馆2001年初版),都是一边谈着现代西方以现象学为主的欧陆哲学,另一边谈着中国古代以孔子为主的先秦哲学,可谓典型意义上的东西方比较哲学研究.1949年出生于香港九龙的张祥龙,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并在张岱年先生指导下完成了本科毕业论文<庄子的人生哲学>,1988年8月获美国俄亥俄州托莱多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992年2月获美国纽约州立布法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暨外国哲学研究所教授.  相似文献   
772.
随着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于建筑设计之中,其中参数化设计作为数字化设计中的一种重要内容越来越受人们关注。其中,帕特里克·舒马赫作为"参数化主义"的发起者,他也给我们带来一些关于"参数化主义"的思考。文章通过分析"参数化主义"的概念以及理论,探求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参数化主义"的发展和未来优势。  相似文献   
773.
《昭元秘诀》是一本苏非著作,一度被中国伊斯兰教选为经堂教育读本。它反映的是大神秘主义者伊本·阿拉比的思想。该文除阐释加米写作《昭元秘诀》的缘由外,概略地讨论该书的"品论"及其主体部分"电论"。对于当今苏非著作的研究仍有其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74.
杨阳 《哲学研究》2012,(5):118-123
<正>国内的儒学和传统文化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主要受海外新儒学影响,其研究方法主要表现为:将典籍中的只言片语从思想家思想的逻辑整体中剥离出来,通过过度阐释的方法,赋予其现代或后现代的意义,并将其提升为儒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或特征。进入新世纪以来,后现代史学的影响有  相似文献   
775.
就自然审美的标准化问题,学界一般接受两种方法,即景观法和想象法.然而卡尔松近来提出的科学认知主义为这一问题另辟蹊径,其两大论点是:艺术类推论和环境论理论,将以科学认知主义为基础的自然审美标准化之可能性呈现了出来.关于此二论点国外学界讨论如火如荼,然而到目前为止众家仍莫衷一是.但可以明确的是,相关研讨将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加适切地对自然进行审美欣赏,还有可能敦促我们更好地从审美角度对自然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776.
一直到20世纪初,儒家是中华民族两三千年中的原本主导文化。但是,跟印第安文化一样,儒家文化也因其非普遍主义的特征,被残暴卑劣的西方入侵者所毁掉或严重摧残;中国人今天面临着一项困难的任务:如何找回已经失去了的文化主体,让她重获生命。应对所有这些困难和实现这些设想之前,必须确立儒家在中国知识分子心中的原文化主导地位,确认儒家主体在现代中国的消失是西方武力侵略和文化侵略的结果。恢复儒家和儒家文化的生存是中国政府、中华民族和中国知识分子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所有曾经在中国犯下毁灭文化罪行的列强和组织不可逃避的赎罪责任。儒家知识分子们如果没有这个意识,不足以成为儒者。儒家文化的真实身体———儒家的真实团体、儒家存活所赖的社会结构等等———必须复活,以作为一切儒家活动、学派、流派存在的不二前提和生命土壤。此乃儒家的纯存在或"儒在",是它使得一切儒家的存在者们可能;此乃儒家的历史原文,是它使得一切后起的注释、改写、翻译、发挥可能。要通过各传统民族的原文化的复活和全球主导文化的多样化来获得新的人类生机和平衡结构,我们的希望在于一个全人类的文化生态多样性,一个以民族原文化为基本单位的"联合国"。  相似文献   
777.
同感自我中心主义的质疑对我们与他人感同身受这一同感特征的道德性提出了挑战。数值上的合一主张、性质上的人我合一主张以及概念上的人我合一主张看似在某种程度上回应了同感自我中心主义的质疑,但是这些回应都存在各自的问题。相比之下,从《孟子》和朱熹的"一体""恻隐""怵惕"思想中提炼出的人我合一形态则有助于我们回应同感自我中心主义的质疑。  相似文献   
778.
《现代哲学》2020,(1):1-10
唯物主义认为存在或发生的一切都是物质的,可以用纯粹自然的术语来描述和理解,不必求助于神圣创造者或非物质的心灵。这种哲学是自然科学方法的基础。但恩格斯强调,将这种一般的哲学观与特定思想家在特定时期提出的特定形式区别开来是重要的。唯物主义往往作为狭隘的、机械论的和还原论的哲学出现,恩格斯称这种形式的唯物主义为"机械"唯物主义,如今它通常被冠以"物理主义"之名。在恩格斯看来,这并非唯物主义的唯一形式。恩格斯致力于发展一种非机械论的、非还原性的哲学的唯物主义,这种唯物主义是原创性的,并且具有重要的当代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779.
采用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冲动性购买行为量表以及金钱态度量表对72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了物质主义价值观(包括以财物定义成功和以获取财物为中心)与大学生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关系,以及金钱态度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金钱态度与以财物定义成功、以获取财物为中心、冲动性购买行为呈正相关,冲动性购买行为与以财物定义成功、以获取财物为中心呈正相关;(2)金钱态度分别在大学生以财物定义成功与冲动性购买行为、以获取财物为中心与冲动性购买行为之间的关系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80.
姜延军 《学海》2002,1(2):169-174
本质主义代表着一种寻求确定真理的古老科学理想。翻开人类认识史 ,几乎在每一个历史时段都可以看到这一原则的印迹。虽然随着其追求绝对、确定、终极所导致的现实弊端的不断暴露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此原则提出各种各样的质疑 ,但这种反思主要是在后现代主义阵营进行的。波普则立足于现代性理论对此原则作了深刻的终结性的批判。本文试图从本质主义的角度对哲学史作一梳理 ,并以此确立波普反本质主义思想在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进而得出有益于我们实践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