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0篇
  1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在牟宗三先生看来,良知虽是个人发现是非对错、决定道德行动的能力,却在内涵上与作为创造之元的宇宙本体同一;良知作为创造性的力量,能表现、呈现自己,其呈现自己的方式就是"坎陷"。良知经"坎陷"以"开出"并非合乎逻辑地推导出,而是立足于实际,以良知为范导,开创新外王的事业。坎陷"让出"的是建构功能,而恒保持范导、调整、轨约功能;民主则重在保持政权本性、使人的自由能客观化而有保障,善恒为善。  相似文献   
122.
张倩茹 《孔子研究》2020,(1):111-119
正德九年朱陆之辩是发生于明代正德九年至十一年的一场学术争论,这场争论发生于崇陆的阳明一派与尊朱的魏校一派之间,是明代中后期朱陆之争的两种不同形式的表现。《朱子晚年定论》是正德九年朱陆之辩争论内容的深化,相应地,正德九年朱陆之辩也为《朱子晚年定论》之作提供了理论与舆论准备。正德九年朱陆之辩构成了阳明《朱子晚年定论》的成书背景之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为正德九年朱陆之辩与阳明《朱子晚年定论》写作时间的重合;一为正德九年朱陆之辩与《朱子晚年定论》在主旨、内容上的一致。  相似文献   
123.
孙钦香 《学海》2014,(6):178-182
牟宗三认为即便是"开阔、弘通"如船山者,尚不能转出"民主政治"的新外王,此即为船山政治思想的"局限性"。笔者认为,牟先生这一评价,是把西方政治哲学中作为政体形式之一的"民主制"看作儒家有无政道的评判准则,如此限制了关于政体形式的讨论类型,致使无法同情地理解"圣君贤相"这一混合君主制、贵族制的"儒家"式政体形式,同时对民主制本身之弊端也缺乏必要的分析。另一方面,牟先生希望在王船山注重事功的基础之上再"稍进一步",转出"民主政治",应该说这个创见可以弥补儒家政治思想中"公民政治主体"缺位的不足,在儒家关于政体形式的探讨中,确实缺少对民主政体形式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4.
王杰  顾建军 《现代哲学》2012,(3):120-128
在中国封建社会,儒家政治学说以先秦政治思想为源头继续沿着天命神权与内圣外王这两条主要线索发展。在封建社会前期,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汉儒,抬高"天"的权威,制造了"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等神学理论,以神权论证君权,以天道论证人道,将儒学神学化。同时,董仲舒又延续了荀子的外王路径,提出了"大一统"的政治思想,使儒学能够满足封建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等现实政治的需要,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赏识,最终实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125.
孙英刚 《世界宗教研究》2015,(2):43-52,205,53
史籍有关武则天在明堂设置"七宝"的政治和宗教意涵,被以前的历史和宗教研究所忽略。"七宝"(sapta ratna)作为佛教转轮王(Cakravartin)的符号和身份标志,从政治术语、仪式、君主头衔、建筑空间上显示了佛教王权观对中国中古政治的影响。而从整个佛教在亚洲大陆的兴起与传播来看,用"七宝"标志和宣扬佛教君主身份的传统,也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在中国中古时代,不论是作为帝国中心的长安、洛阳、邺城,还是位居西北边陲的敦煌,转轮王七宝的图像都广泛存在。这些坚实的图像证据,证明转轮王观念曾经在中国中古时代,在政治起伏、社会生活和思想变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从这个角度讲,武则天利用佛教宣扬自己的统治合法性,不但在中古史脉络中不特殊,而且也仅仅是当时佛教世界普遍使用转轮王来解释王权这一潮流中的一环。  相似文献   
126.
在佛教传入以前,儒家道统观本以"治"或"外王"为主,但注重"内圣"的佛教传入后,在其挑战与影响之下,儒家道统观转向"教"或"内圣"层面。韩愈的道统观是这一转向开端的标志。对于韩愈的道统观,学界多讨论其一线单传之传道形式源自佛教禅宗还是天台宗。不过,佛教所促成的上述转向才是更为根本的影响。沿着"教"或"内圣"的向度,朱熹的道统观进一步深入,以"十六字心传"作为道统观的主要内容,并以"存天理,灭人欲"对其予以诠释,最终在佛教的挑战之下,基本上挺立起儒家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27.
全真道兴起于金元时期,十分重视能使人修养心性、清心寡欲的戒律。创教始祖王嚞(道号“重阳子”)认为修炼的前提便是断除杂念、戒奢以俭,“第一先除无名烦恼,第二休贪恋酒色财气”。[(金)王嚞撰:《重阳真人金关玉锁诀》,《道藏》第25册]随着教团规模的不断发展,十方丛林的兴起。  相似文献   
128.
中国伊协常委、广东省伊协会长王文杰阿訇一行二人,应邀出席了2015年2月28-3月1日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的第二十四届伊斯兰事务最高理事会。 此次大会的主题是"伊斯兰的伟大与某些穆斯林的错误及其修正的方法"。来自40多个国家的250多名学者和部长级代表,以及22名伊斯兰事务研究员出席了此次国际大会开幕式。  相似文献   
129.
孟子的“保民而王”论 ,蕴涵了丰富的血缘情谊及与此相关的价值理念。对孟子这一思想的认知和把握 ,必须从语源学、孟子思想的内倾特征、历史文化语境、具体的王政措施等层面着眼。准此 ,笔者对它作出了不同于传统理解的另一种诠释。  相似文献   
130.
会讯     
《中国道教》1985,(16):104-109
一、武当山道教协会成立 1984年6月23日至26日,武当山道教界在紫霄宫召开第一次代表会议,正式成立武当山道教协会。出席会议的位表及应邀莅会的有关人士共六十四人。会议选举理事七人,组成第一届理事会。会议选举王教化为名誉会长,阮蓬志为会长,毛发顺、王光德为副会长,杨征凡为秘书长。制订了《武当山道教协会章程》,确定了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