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21.
李振纲 《孔子研究》2023,(2):12-23+156
治理思想属于政治哲学范畴。中国古代治理思想就其理论源头来说,原本是先秦儒、道、墨、法四家七子(老、孔、墨、孟、庄、荀、韩)思想的题中要义。在诸子治理思想中,孟子尊王抑霸、仁政惠民、民贵君轻、以民为本的王道主义尤为突出,千百年来,它一直是历代开明君臣治国安民的理想,对封建制度自我完善提供着示范作用。近年来,诸子政治哲学再度成为先秦诸子学研究的一个新视域,不同于20世纪中叶那个特定年代以阶级斗争为纲、以阶级立场划线、以“进步”“反动”戴帽的实用主义哲学批判,而是一种科学的、理性的、建设性的历史文化反思,其目的是反思历史传统,增进文化自信,为建构新时代治道理论提供思想资源和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722.
阿里·侯赛尼·西斯塔尼是当代伊拉克什叶派穆斯林的精神领袖,同时也是整个什叶派世界声名最为显赫的宗教领袖之一。伊拉克战争后,其宗教政治思想实现了从无为主义到半寂静主义的转变。这种半寂静主义介于伊斯兰教无为主义与行动主义之间,是平衡什叶派传统政治思想与伊拉克现实政治的产物,主要体现在张弛有度的政教关系理念、独立自主的国家观和人民主权的选举政治思想三个方面。西斯塔尼的宗教政治思想及其实践在伊拉克的战后重建、政治稳定和国家治理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23.
《学海》2015,(3):93-103
本文旨在考察爱德华二世的死亡与丧礼在爱德华王子继位过程中扮演的政治角色,由此揭示身体、王室礼制与中世纪王权之间的内在关联。为了化解王位转移所造成的张力,新政权不仅制造了爱德华二世的死亡假象,利用丧礼雕像为其举行一场隆重的葬礼,而且还处死营救老国王的埃德蒙,并以弑君罪判决莫蒂默。我们看到,一方面,正如西敏寺的皇家陵墓所显示的那样,中世纪王权的连续性奠基于历任国王身体间的连续性;另一方面,与王权相伴随的丧葬和祭拜礼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王位能够顺利继承,并赋予新国王以仪式合法性。  相似文献   
724.
中国古代帝王们意识到道德对于他们的重要性,以仁义、明智、勤俭为其主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但是,在"权位"的阴影下,他们对于道德往往敬重却又厌恶,履行又想拒绝,希望他人尊奉,自己却要逃避质;持工具主义态度.  相似文献   
725.
亨利八世时期的宗教改革塑造了统领英格兰王国和教会的"至尊王权",这种不同于中古二元社会的新观念催生了新型的王权理论。主张"至尊王权"的理论家们基于教派倾向的不同,提供了多样化的论证路径,同时,这种王权理论存在诸多问题,其内涵需要在王朝政治的实践中被不断修正。  相似文献   
726.
后现代生命伦理学兴起,有着深刻的多方面的理论根源.其中,诺斯替主义对其形成与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具体体现在:探索路径的独特性;立足后现代道德多元化,反理性、挑战原则主义;承认道德异乡人,构建次级相对主义以及对人内在精神本性的诉求.  相似文献   
727.
<正>2010年8月16日—18日,由上海大学全球学研究中心策划、并与南京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联合主办的"全球化与宗教多元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举行。为充分体现"全球性"和"多元化"特色,尤其是为了使通常被"边缘化"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不致处于"失语"状态,本次会议特别邀请了来自阿根廷、乌拉圭、美国、埃及、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保加利亚、斯洛伐克、乌克兰、德国、印度尼西亚、印度、日本、香港及中  相似文献   
728.
摩尔用"我知道这是一只手"来反驳怀疑主义者对外在物理对象存在的怀疑,这在哲学史上是一件饶有趣味的事情,更加有趣的是维特根斯坦对这件事情的评论和处理,它们集中在维特根斯坦最后阶段的著作——《论确定性》中。维特根斯坦对摩尔反驳的前提、结论,以及摩尔与怀疑主义者的共同预设进行了细致的剖析,澄清了人们在搞哲学的时候对"怀疑"和"知道"的误用,这和他希望把词语从形而上学的"使用"下降到日常使用的日常语言分析方法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729.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四代学人中的重要代表,R.耶给(Rahel Jaeggi)承续法兰克福学派的异化批判理论传统,立足于日常生活的“小事情异化”,重新考察和阐释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探究自由生活如何可能。她拒绝任何美好生活应然状态的预设,在对“本质主义”进行批判和解构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以“无关系的关系”(the Relation of Relationlessness)为核心表征的异化学说,建构了具有后形而上学色彩的异化理论。耶给的异化理论是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个体日常生活普遍异化感受的深刻揭示,深入到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日常生活批判维度,推动了异化理论的当代发展。然而,耶给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阐释也存在诸多误读之处,需要仔细辨析,并厘清二者之间的边界和问题域。  相似文献   
730.
诞生于阿拉伯本土的伊斯兰苏非,原本不仅指思想,也指涉了行为实践层面。在传入西方现代世界以后,却出现了忽视实践而注重思想的趋势。"ism"是苏非传入西方后被西方人加上的后缀,它被赋予典型的西方内涵,变成了一种"主义"、一种"思想"。与现代阿拉伯-伊斯兰世界中苏非与正统伊斯兰教相融合的趋势相反,西方"语境化"的苏非主义则凸显了伊斯兰苏非思想中"非伊斯兰"的特质,以适应西方现代文化的需求。它代表了西方现代知识分子对一种"可能的世界"的回归,这个世界区别于西方的现代、科学和理性,代表了前现代、非科学和非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