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就"天子"一义而言,公羊学向有尊王与正王两种意涵,而其归趋则在于对大一统"王道秩序"的维护。庄存与完整承袭了公羊家的这一解经路线,但他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其尊王的程度比四传多有过之而无不及;二是其正王非但没有《胡传》激烈,甚至比乾隆官方的经解亦有所收敛,更注重对以"天王"为代表的礼法秩序崩坏的闵叹,而非对天王个人的讥贬。彰显出作为皇子师傅的庄存与,其经解是自觉站在王室立场之上的,有着明确的维护王室、维护大一统、维护王道秩序的特点。  相似文献   
82.
俊伟奇诡、钟灵毓秀的庐山,古往今来,不知令多少文人墨客、高士逸民,心驰神往,流连忘返,遁迹栖息,也牵动了高僧名道的心。从东晋至前清卜居庐山数千僧道中,有117位诗僧和29位诗道驻锡庐山并留下了一百多首诗文(据《庐山志》)。这些精文通诗。  相似文献   
83.
王杰  顾建军 《现代哲学》2012,(3):120-128
在中国封建社会,儒家政治学说以先秦政治思想为源头继续沿着天命神权与内圣外王这两条主要线索发展。在封建社会前期,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汉儒,抬高"天"的权威,制造了"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等神学理论,以神权论证君权,以天道论证人道,将儒学神学化。同时,董仲舒又延续了荀子的外王路径,提出了"大一统"的政治思想,使儒学能够满足封建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等现实政治的需要,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赏识,最终实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84.
《孟子节文》的文化省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子节文》在历史上只从1394年至1411年“合法地”存在了17个年头。在孟子升圣、《孟子》升经以后,朱元璋之所以还敢于以政治强权去强暴这个圣人和他的经典,关键原因就在于,传统儒家以“道德相”制衡“政治王”的激进理想,根本不利于他通过废除固有的宰相制度、从而营造明代的集权政治模式。尽管《孟子》文本的复原,仿佛表明传统儒家在“道德王国”与“权力王国”的较量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道德王国”的思想者们在集权政治模式下的“真实命运”,乃至一代代知识分子置身于“政治”与“学术”之间的坎坷经历,却是意味深长的。  相似文献   
85.
正义王国的理想--柏拉图政治哲学评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柏拉图以思辨哲学为主的思想体系中包含着丰富的实践哲学,以正义为核心的政治哲学便是其集中表现。柏拉图所设计的理想的城邦国家是以“贤人政制”作为标准模式的。这种政制以理念论为指导思想,以正义为根本原则,以智慧、勇敢、节制为伦理基础,以善为最高目的;实施这种政制的社会是以奴隶制为基础的严格的等级制、等级分工的社会,通过特制的教育制度培养一批身心健全、德才兼备、有知识有政治智慧的贤能的统治者、“哲学王”,由他们来执掌政权,在统治者集团内部实行财产公有,妇女和子女共有,男女平等,防止统治者腐败变质,以确保这种政制世代相传。  相似文献   
86.
2000年12月,也就是上一世纪的最后一个月,由中国道协张继禹道长策划、台湾洪百坚道长统筹、北京王育成先生编著的巨著《道教法印令牌探奥》在北京的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这部著作的出版标志着中国道教界和学术界对于道教的研究实现了一个重大的突破。而这个突破正是海峡两岸的道教界和学术界共同努力的结果。称《道教法印令牌探奥》的出版是重大突破,是因为这本著作用铜版纸印刷,共361页,大16开,布面精装,彩印书套,重达25公斤。在目前单本道教出版物中,仅次于中国道教协会出版的《中国道教风貌》一书。而在单本道教研究著作中,其规模独占…  相似文献   
87.
李敬峰 《孔子研究》2024,(1):138-147+160
《大学》是明清之际“朱、王之争”的典据所在。与阎若璩并称为“清初经师”且为清初启蒙期代表人物的胡渭,承袭由《大学》介入“朱、王之争”的学术共法,通过撰写九万余字的《大学翼真》来积极回应这一全国性的学术思潮。他首先致力于“正经”,以“折中今本,否定古本”的形式重定《大学》文本,打造“胡渭改本《大学》”。而后进行“释经”,以“尊朱辟王”的形式对《大学》的义理骨架“三纲领”以及“八条目”的核心“格物”给予发明和推阐,显豁出“注重训诂”“广引诸家”和“汉宋兼采”的学术特质,从而衍生出丰富的学术史意义:一是以取证于经书的形式将“朱、王之争”从义理的战场延展至考据的战场;二是助推明清之际“尊朱辟王”思潮壮大,成为朱子学再度官学化的重要推手。  相似文献   
88.
孔子与孟子以道德自律、道德教化为改造社会的手段,而对外在制度的匡正作用重视不够,在实际政治中的可操作性不强,从而被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不为现实政治所接纳。但救世济民这种根源于儒家思想深层的理念,必然要求后来的儒者强化儒学的现实性与在政治实践中的可操作性。荀子“法后王”就是对儒学发展要求的一个切实的回应。从这个意义上讲,“后王”毫无疑义地指“当今之王”或“近世之王”,亦即那些在春秋战国这一急剧变化的时代中变法自强的帝王,荀子探索出了儒学与政治的契合点,并由此开辟了通向政治实践的巷道。  相似文献   
89.
孙钦香 《学海》2014,(6):178-182
牟宗三认为即便是"开阔、弘通"如船山者,尚不能转出"民主政治"的新外王,此即为船山政治思想的"局限性"。笔者认为,牟先生这一评价,是把西方政治哲学中作为政体形式之一的"民主制"看作儒家有无政道的评判准则,如此限制了关于政体形式的讨论类型,致使无法同情地理解"圣君贤相"这一混合君主制、贵族制的"儒家"式政体形式,同时对民主制本身之弊端也缺乏必要的分析。另一方面,牟先生希望在王船山注重事功的基础之上再"稍进一步",转出"民主政治",应该说这个创见可以弥补儒家政治思想中"公民政治主体"缺位的不足,在儒家关于政体形式的探讨中,确实缺少对民主政体形式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90.
在牟宗三先生看来,良知虽是个人发现是非对错、决定道德行动的能力,却在内涵上与作为创造之元的宇宙本体同一;良知作为创造性的力量,能表现、呈现自己,其呈现自己的方式就是"坎陷"。良知经"坎陷"以"开出"并非合乎逻辑地推导出,而是立足于实际,以良知为范导,开创新外王的事业。坎陷"让出"的是建构功能,而恒保持范导、调整、轨约功能;民主则重在保持政权本性、使人的自由能客观化而有保障,善恒为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