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张敬梅 《宗教学研究》2004,1(1):133-137
从"之又"到"重"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之又"本意是"幽远而又幽远",指道的不可知性与终极性."重"的最初含义是"重天",佛道两教学者用它来指宗教的终极境界.隋唐时期"重"与"双遣"连用,指"遣有、遣无、遣其遣"的三重否定思想方法."重"与"双遣"的结合标志着从"之又"向"重"的转变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52.
本文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论了刘知古《日月枢篇》内丹义理的特色 ,全面剖析了该篇经典隐晦之文字背后的清晰的内丹内核 ,肯定了它在外丹向内丹转型期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3.
养壶·养心     
台湾作家林清写过一篇文章叫《养壶》,他说:一把好壶,它的外表和内力都酝酿了时间的光泽,有着深沉的香气,即使不放茶叶,光是冲进开水,也会有茶的香味,那香味是无数好茶所凝聚起来的。  相似文献   
54.
明代五台山名僧镇澄(1547—1617),别号空印,俗姓李,宛平(今属北京市丰台区)人。15岁时出家于北京西郊广应寺。36岁时,应憨山与妙峰之邀至五台山,于此住了35年,于71岁圆寂。镇澄的后半生是在五台山度过的,其一生的作为主要在五台山。在五台山。他曾“三演华严”。  相似文献   
55.
3月7日至14日,苏州妙观一行22人,在住持薄建华的率领下,赴台参访,并举行了苏州道教音乐演出。去年,台湾道教总庙为庆贺苏州妙观住持升  相似文献   
56.
这里所谓的苏州是指从秦汉到清代的吴县,唐代到明代的吴县和长洲县,清代的吴县、长洲县、元和县、太湖厅和靖湖厅,民国时代的吴县以及现在的苏州市区、郊区与吴县而言。苏州三大道教胜地是洞庭西山、穹窿山和妙观。下文通过对这三地的简略叙述,说明苏州史里的道教概况。1.洞庭西山——天下第九洞天太湖古称震泽、具区、笠泽及五湖,又叫做洞庭。《文选》西晋左思《吴都赋》:“集洞庭而淹留”。注:“洞庭,即太湖也,”湖中有小岛九十多个,大的凡七十二,称做七十二峰,其中以东西两山最高,也都叫做洞庭。洞庭名称从何而来?往西山岛东部有龙洞山,  相似文献   
57.
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学术以为,人们掌握的知识有两类,一类是以感觉为基础的所谓闻见之知,另一类是不以感觉为基础的德性之知。程伊川说:“闻见之知,非德性之知,物交物则知之,非内也;今之所谓博物多能者是也。德性之知,不假闻见。”  相似文献   
58.
李嶷 《中国宗教》2015,(4):70-71
山东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在这里佛教与儒家文化完美地融合,相辅相承,互为补充。3月15日,"佛教胜地行"采访组再次启程,首站是山东。当北京还是春寒料峭的时候,齐鲁大地上,和煦的春风已经使蛰伏一个冬天的柳树吐出嫩黄的枝桠。早在公元1世纪前后,佛教就已经传入山东。不过一般都把东晋僧朗在泰山创建精舍作为山东佛教之始。  相似文献   
59.
记得作家林清写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在山中修行的禅师,夜晚散步返回住处时,在皎洁的月光下,发现自己的茅屋里有小偷光顾,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就把自己的外衣脱掉拿在手上,对小偷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吧,夜凉了,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说着,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不禁感叹道:  相似文献   
60.
1993年秋,人民中国出版社向社会推出了一本关于道教思想史论方面的新著——《中国重学》(作者卢国龙)。“重学”,这是个使一般读者感到陌生的学派名称;即使是研究哲学思想史及道教史的学术界,曾有所涉猎、关注及此的人,恐怕也为数不多;至于对它有深研、卓识的人,便更为寥寥了。然而,它确是哲学思想史上被忽略了的一个环节,是道教思想上被忽略了的一个重要思想学派。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