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正由西北大学和陕西省宗教事务局、陕西省佛教协会、陕西省民族宗教文化交流协会联合主办,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和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承办的"玄奘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11月28日至29日在古都西安召开。来自国内各地的学者及印度、尼泊尔的著名专家150多人与会,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会议除了开幕式和闭幕式之外,还有以下几种重要类型的学术活动:一是"玄奘精神——从历史到现实的桥梁"主题论坛;二  相似文献   
12.
正本刊讯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科院东方哲学学科重要奠基人,"印度总统奖"获得者,中国佛教协会前顾问巫白慧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10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巫白慧先生是我国著名哲学家、梵文学家和佛教因明学家。1919年出生于香港,广东惠州人。1940年,他被太虚大师选派到印度留学,先后就读  相似文献   
13.
中外文化交流一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亮丽的一道风景线,也是开放的中国不断成长,汲取外来文化,铸塑品格的必然之路。我们曾经熟知玄奘大师,他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对中印文化的交流作出过重要的贡献。但是在玄奘之前,法显大师则是开拓中外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交流的领路者,今天我们聚会北京广济寺,怀念法显大师的英雄事迹,讨论他的贡献,重续前缘,对我们坚持改革开放,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慧仁 《法音》2003,(3):19-24
近年来有人对玄奘大师《唯识三十颂》的翻译提出质疑,认为大师在几处重要概念的翻译上不符梵文原义,由此造成整个文本在唯识基本原理上有违原义。由于此论在玄奘唯识学中极其重要,故似有对整个玄奘唯识思想产生怀疑之架势。目前这种意见声势日盛,笔者认为极有必要对这一问题加以认真探讨。《唯识三十颂》由印度唯识学派创始人之一世亲菩萨(公元四至五世纪)晚年所作,是其唯识思想的一个总结性论著。世亲菩萨本人未及对此论作疏释即逝世,后人争相注释,著名者有十大论师。此论对当时印度唯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传来中国后…  相似文献   
15.
2006年7月19日在广州新体育馆隆重举行重走玄奘西行路祈福大典,百余僧人出席盛会。祈福结束后,西行团队即开始了为期四个月的西行旅程。在这4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将以徒步和车行交替的方式考察玄奘大师西行之路上的历史变迁、佛教遗址、文物古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远渡重洋,来到多伦多,应邀访问加拿大,可谓因缘殊胜。在漫长的飞行途中,我不禁想到:在人类历史上值得永远纪念的人物,是那些具有舍身奉献精神的人,他们的人格和言行超越时空,光照汗青。法显大师、玄奘大师曾远涉重洋、策杖西行,为的是舍  相似文献   
17.
<正>(2010年9月19日)尊敬的传印会长,尊敬的阿穆努加马大使阁下,尊敬的各位高僧大德、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朋友:今天,中斯两国佛教界、学术界在佛牙舍利所在地——北京灵光寺集会,隆重举行纪念中国东晋著名高僧法显大师西行斯里兰卡1600年学术研讨会,可谓因缘殊胜、法喜充满。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西游记》里唐僧的原型就是唐太宗时西行万里取经的玄奘大师,他九死一生的取经历程,为小说中的九九八十一难提供了丰富的题材。  相似文献   
19.
王孺童 《法音》2010,(1):10-14
<正>甲一、解题"六离合释"者,梵语音译杀三磨娑,杀为六义,三磨娑为合义,故称六合释;又因每释各有离合之相,故称六离合释。"法式"者,谓于每释之中各举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