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34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94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44篇 |
2022年 | 34篇 |
2021年 | 32篇 |
2020年 | 37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27篇 |
2016年 | 38篇 |
2015年 | 36篇 |
2014年 | 69篇 |
2013年 | 32篇 |
2012年 | 49篇 |
2011年 | 79篇 |
2010年 | 44篇 |
2009年 | 48篇 |
2008年 | 56篇 |
2007年 | 45篇 |
2006年 | 42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30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25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2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孔子研究》2016,(3)
《周易》哲学本质上就是有关生命的道德哲学。《周易》以生为体,从伦理本体论的角度揭示了生命的本源、意义与价值,从而确证了顺天之于人之当为的根本意义。顺天也即顺性命之理,因为性与命皆是天道在不同向度上的表现或要求。因此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就是人的生命存在之应然,也是人之生命最完美的终极表现。而其途径即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也即顺应天道之正。养正则吉可视为《周易》生命伦理的工夫原则,它不同于现代物理与精神养生,这是一种涉及养万物之生、万民之生、个体身心兼养的全面的养生。《周易》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在改造自然和处理人工干预生命进程等生命伦理问题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2.
63.
《周易》谦卦的哲学、伦理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谦是君子之德 ,它的前提和本质是“有”,有智者之真、知、才 ,有仁者之敬、爱、德。其外在表现却是无有之“虚”,抑己之“让”,这是人们行为处事的成功之道。谦又是文明之礼 ,在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中都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4.
65.
实现人的欲求是社会实践的内在动机,满足生活需要是文明制度的根本目的。怎样将欲求转换成财富,进而以财富厚养民生,这是历史进步的永恒主题。对传统儒学“理欲之辨”的现代阐释,旨在通过正本清源的逻辑批判,将抽象的天理还原为具体的生理、心理、伦理和管理,并探索一条化情为理、转欲成力的价值创造道路。 相似文献
66.
试论北京辅仁大学的创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北京辅仁大学十分漫长、艰难的创建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考察,指出了英敛之、马相伯、雷鸣远、奥图尔、陈垣等人所起的作用,特别强调英敛之既是最重要的发起人,也是奠基人——为辅仁厘定了既要吸收西方最新科学、又能发扬中华固有的优秀文化的办学宗旨和信教自由的办学理念,并具有教育救国的思想特点,闪耀着爱国、爱教的可贵精神。 相似文献
67.
重提"源原之辨"这一概念主要是针对目前在研究传统文化中出现的一些方法论上的问题,要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应做到优秀传统文化("源")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和时代要求("原")相整合。研究传统文化,就应该敬畏传统,与传统进行平等对话,而不是像有些学者那样,简单地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作一一对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68.
"证"与"辨证"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证"与"辨证"的关系阐发有关概念,认为对证的概念不应一概而论,在此基础上把证细分为两个概念,提出有形之证和无形之证,辨证的过程就是构建一个"无形之证"理论模型的过程,用来解说有形之证,达到无形之证与有形之证的最大吻合. 相似文献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