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6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寺”,原意是官署。《汉书》注曰:凡官庭所在皆谓之寺。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寺又指寺院,而自东汉“白马驮经”这一佛事典故后。虽然作为官署的“寺”仍然存在,但不久即逐渐成为中国佛教寺院的专称了。“庙”,本为奉祀祖先的处所,所以又称祖庙、宗庙。后来,人们把对一地有特殊贡献的人物也立庙奉祀。所以说寺、庙有着明显的区别,但由于佛教诸神和民间神鬼信仰长期以来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佛、菩萨、人神等在人们心中的界限并不明确,所以在普通民众中往往寺、  相似文献   
12.
<正>"画梦疗心"团体辅导是把梦境治疗与绘画治疗相结合,在大学生中开展的一种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在带领老师引导下,团体成员在安全、信任的氛围里对梦境进行呈现、绘制、分析,通过探索梦境潜抑的情结,释放情绪,调整认知,松动不适切行为模式,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一、梦境:一种自我疗愈的指向梦是一种人在睡眠状态下的漫无目的、不由自主的无意想象的心理活动形式。梦具有值得重视的临床意义,梦可以表达白天体验的相关情绪,梦有释放补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自我建构理论和情绪理论, 本文探讨了自我建构与广告诉求对品牌认同的交互作用、影响机制及边界条件。通过3个实验, 我们发现对于独立自我建构的消费者来说, 能力广告诉求更能提高品牌认同感, 而对于相依自我建构的消费者来说, 热情广告诉求则更有效; 同时我们也验证了广告诉求到愉悦感到品牌认同最终到购买意向的因果链模型, 并确定了企业类型对该机制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传统依恋理论认为个体依恋心理和行为模式具有相对稳定性, 但无论在信息加工还是个体发展过程中, 个体依恋模式均表现出二重性, 即既具有相对稳定性, 又具有情境敏感性。个体在情境中所表现出的依恋模式是个体相对稳定的特质性依恋和情境特征相互作用的结果。依恋启动研究中特质性依恋特征与依恋启动效应之间的交互作用模式为理解依恋二重特征及其关系提供了窗口。依恋系统激活的两阶段模型为整合和解释这些相互作用模式提供了框架。未来研究应优化依恋二重特征关系研究中启动效应的操作检验, 考虑依恋焦虑和回避维度的交互作用, 关注高焦虑群体内的依恋差异, 以理析依恋二重特征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 同时关注依恋策略影响依恋启动效应的时间进程, 探究依恋二重特征相互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探讨一般线索Go/Nogo和辣食线索Go/Nogo任务过程中,辣食渴求者和非辣食渴求者的抑制控制能力。(1)行为结果显示,两组被试辣食线索的反应时和错误率无显著差异,均在任务类型上有差异,即对辣食线索的反应更慢;(2)ERP结果显示,在辣食相关线索Go/Nogo任务中辣食渴求者的N2b和P3波幅都显著小于非辣食渴求者,N2a没有差异;在一般线索Go/Nogo任务中,ERP成分没有发现显著差异。结果提示,辣食渴求者只在辣食相关线索的抑制控制能力弱于非辣食渴求者,这可能意味着他们对辣食线索抑制反应的缺失。  相似文献   
16.
为考察网络社交媒体使用对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及其内在心理机制—自我同一性状态的中介作用,采用问卷法对2634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网络社交媒体使用无法直接预测青少年生活满意度,但可以通过自我同一性状态这一中介变量产生间接影响;(2)网络社交媒体使用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呈现双重作用,既能通过加强成就型自我同一性状态提高生活满意度,也可以通过增强弥散型自我同一性状态进而削弱青少年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关于“次健康”:一个新领域命名的商榷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相似文献   
18.
周长城  姚琴 《学海》2005,(2):48-53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MDGs)与全面小康目标的一致性使其从独特角度审视当代中国小康进程.中国MDGs实施状况表明,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防治是发展薄弱环节,这将对中国小康进程带来诸如贫困等问题.歧视和羞辱是艾滋病病毒/艾滋病防治目标的最大社会障碍,而现存法律因素更无意识强化了这种歧视.建立有效的沟通策略与法律支持、"让艾滋病人群更大地参入到目标中来"(GIPA)可能是当前的出路.关注艾滋病病毒/艾滋病防治,实现中国MDGs,是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9.
向整合的超个人心理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超个人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末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流派。它认为个体能够通过对自我潜能的发掘,通过对意识状态的扩充,达到超越自我,超越时空的所谓超个人状态。本文追溯了超个人心理学产生的历史渊源,阐释了其基本理论框架和研究特点,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角度探讨了这一学派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如转换的意识状态,意识谱理论,沉思的研究与训练,揭示了当代西方心理学正在走向整合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20.
<正>一、历史唯物主义"改变世界"之维及其根据马克思早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就明确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7页)任何一种哲学社会科学理论都内在地包含着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理论追求,但是只有马克思把"改变世界"作为哲学的主题,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真正使命。而且,这个"改变世界"之维不是在一般认识论意义上讨论"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