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0篇
  38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91.
为了考察汶川地震后青少年的创伤暴露程度、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父母依恋和同伴依恋与物质滥用之间的关系,采用创伤暴露程度问卷、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量表、父母与同伴依恋问卷和物质滥用问卷对汶川县和茂县的1435名中学生进行调查,选取有物质滥用的青少年354名作为本研究的对象。结果发现:创伤暴露程度可以直接正向预测作用物质滥用。不过,在创伤暴露与物质滥用直接关系之间加入PTSD、父母和同伴依恋之后,创伤暴露程度对物质滥用的直接预测作用不再显著,并且创伤暴露程度不能通过同伴依恋预测物质滥用,也不能通过PTSD经同伴依恋对物质滥用发挥多重中介作用;但创伤暴露程度能通过PTSD正向预测物质滥用,可以通过父母依恋负向预测物质滥用,并且创伤暴露程度还可以通过PTSD经过父母依恋对物质滥用发挥正向的多重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2.
阿片类物质依赖戒断综合征(Opitaedependence-abstinence)是由于阿片类药物的长期使用,导致神经细胞发生一系列适应性改变,这些改变与药物一起使机体保持某种机能状态,当体内药物突然撤除或减少时,使神经细胞的代偿平衡破坏而出现的一组征候群[1]。祖国医学将此类征候群称为“瘾脱证”。由于中、西医学对疾病的认知模式不同,因而在解释本病的形成机理、病程演变及临床症状时即形成了各自的学说流派,并在其学说的指导下进行客观(宏观、微观)、系统、全面和深入的研究。本人通过临床对大量阿片类物…  相似文献   
93.
本期集中刊发了一批关于我国传统设计艺术与今天借鉴传统而创新的论文。全球对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也唤起了我国艺术界对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创造的重新审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只有创新才是最好的继承。也许本栏目可以助您思考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4.
文章以遗传论、精神动力论、学习论、特质论、社会文化及认知一情感系统理论为基础。利用系统科学中的系统论观点,对人格理论进行系统发展观分析。该观点将人格看作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它包括外部系统和内部系统两部分。外部系统即外环境系统,内部系统则分为个体心理系统和个体行为系统,其核心是个体心理系统,它由认识系统、情意系统、自我系统及需要系统构成。人格的形成是内外两个系统相互作用、循环运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5.
部分成瘾者没有意识到自己需要治疗,即其自知力损伤是成瘾领域面临的挑战之一。多项研究表明自知力在成瘾及戒断过程中十分重要。然而,不同的研究对自知力的概念化存在差异。并且,研究主要依赖自我报告的施测方式,行为测量工具较匮乏。针对以上问题,首先厘清了包含行为、临床、认知自知力的自知力概念框架;此外,提出使用差异评分的方法对自我报告存在的因果循环矛盾进行优化;最后,提出临床、认知自知力实验范式的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96.
丁光 《伦理学研究》2005,(6):107-107
在当代社会里,科学技术使人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改造世界的能力,市场经济又使人类得到了充分的物欲满足,多元化则使人类实现了心灵的解放。在此条件下,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和相对主义必定会大行其道,并对具有普遍性、崇高性的道德提出挑战。面对这种挑战和道德权威的失落,明智的人们殚精竭虑地寻求拯救道德以提高人类素质和建设美好社会的良方。针对人们普遍认为建立道德规范是当前道德建设的有效方式的观点的偏失,任建东同志撰写了学术专《道德信仰论》(该书已于2004年由宗教化出版社出版),提出了从确立道德信仰来重建道德的新思路。该书另辟蹊径,对新形势下的道德建设作了深入的探索,是一部具有相当理论深度和重大实践价值的学术力作。  相似文献   
97.
黄保安  夏新穗 《天风》2011,(1):20-21
教会如何处理好灵性建设与物质世界的关系?基督徒应当树立怎样的“金钱观”?这些问题一直是中国基督教神学界争论的焦点。河南省灵宝市基督教两会旗帜鲜明地引导并鼓励信徒勤劳致富,在教会中大念“致富经”,以实际行动对致富问题作了明确的阐释,引起了河南省基督教两会的关注,社会各界对此也给予了高度的称赞。  相似文献   
98.
民间信仰中巫师身份及其构成的经典论述,大致有源自于私人膜拜、社会交换或神明灵验等类型,如涂尔干的"私人膜拜"、莫斯的"礼物模式"与桑高仁的"灵验模式"。本文基于广东民间巫师的田野调研,发现民间巫师的身份及其神圣性构成既不局限于私人领域,亦不局限于交换关系。巫师身份的神圣性来自于私人性与社会性的双重建构,其"身份"的神圣性构成的核心是民间传说的所谓"神圣能力";而巫师通神的灵验效果即通过这种"神圣能力"来表达。此可称为巫术身份的"通神模式",经由私人性和社会性双重逻辑构成。巫师作为人神中介的具体身份,集中体现在仪式场域和信奉者的私人交往秩序中。  相似文献   
99.
反馈相关负波(feedback-related negativity, FRN)是反馈加工诱发的脑电成分, 体现了个体对奖赏的敏感性。成瘾分为物质成瘾和行为成瘾, 两类个体的反馈加工都呈现病理性模式。相对于普通反馈物(如金钱), 物质成瘾个体在加工成瘾物质时诱发的FRN波幅显著增大; 在与非成瘾被试的对照研究中, 物质成瘾者加工金钱反馈时的FRN也表现出与成瘾相关的异常模式; 在行为成瘾个体中亦观察到与物质成瘾个体类似的FRN失调现象。但以往多数研究中对成瘾类型的区分还不够详细,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考虑成瘾不同亚型的特点; 且成瘾个体往往伴随其他精神障碍(如抑郁、焦虑), 将来的研究要区分共病因素的影响, 揭示成瘾独特的奖赏加工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100.
禹青 《中国宗教》2022,(10):84-85
唐卡是藏传佛教中常见的一种绘画形式,其配色遵循色彩构成规律,符合色彩心理学原理。在此基础上,唐卡在千年发展历程中融合了汉藏民族的绘画理念,大幅提升了艺术水准,其审美表达必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艺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