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1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5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类属性思维(stereotypes)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对群体区别正确反映的类属信仰.类属性思维比我们一般假想的更为复杂.首先,我们在本论文中探讨了在立体性的类属性思维EPA理论框架之下的多维度,即类属性思维的三维度:评估、激活和准确度.同时还特别讨论了类属性思维与具体集体共识的表征特点的图腾信仰之间的密切关系.其次,对于作为人类信仰一部分的类属性思维准确性莫衷一是的研究,我们进行了全面综述,并且本文还仔细考查文化类属性思维,个体类属性思维,个体与群体的判断,准确性评判的标准,和原分析的数据等等,同时进一步表明类属性思维和客观现实性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最后,我们指出类属性思维对解释群体和民族的区别非常重要,特别是人的感知的实质性寓于实在的客观群体本身(“感知的同一性”).我们认为,类属性思维的过程,对于高度的实体性和感知的实质性的群体来说,具有深刻影响,况且群体或部落(民族)的图腾也是其群体或民族的实体性的外在表现.尽管我们不可能解决同类属性思维的过程有关的所有争论,但我们所强调的观点是:类属性思维是人类相互影响和生存的有效类属性识别.  相似文献   
82.
陈慧麟  陈劲松 《心理科学》2013,36(6):1470-1475
G-DINA模型是DINA 模型的一般化模型,具有补偿性和饱和性两个主要特征。G-DINA模型的补偿性特征契合了语言测验的综合性和多元性,G-DINA模型的饱和性特征则可以比较理想地应对语言技能的抽象性和难区分性。此项研究以代表性的语言测验类型阅读测验为案例,应用G-DINA模型对1029名被试的PISA英语阅读测验结果进行实证分析,证明了两个假设:补偿饱和型认知诊断模型对多元抽象的语言测验的适应程度较高;G-DINA这一新生认知诊断模型可以被用来诊断较为复杂抽象的语言测验,且经得起统计学和语言学理论的双重考验。  相似文献   
83.
易学的推类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学中的逻辑问题,是一个在易学和逻辑学研究中被忽视的问题,但又是一个关系到对中国文化史、思想史和逻辑史的再认识的重要问题。易学中的逻辑是推类逻辑,本文给出了理由,同时以现代逻辑的方法给出了易学推类逻辑的形式系统,并作了讨论。指出易学逻辑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以汉字表述的特有逻辑形式,建立了中国古代的普遍语言,形成了自我满足的语义系统,其在为人们提供正确的认识方法和为古代科学提供认识工具方面与西方逻辑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4.
说某一观点是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实际上指的是这一观点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问题即“怎么样”的问题,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从逻辑上看当然是基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而形成的。因此,判定“实践”是否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首要的基本观点,根本上不是看“实践”在促成马克思主义哲学过程中的作用即着眼于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成为它自己,而是得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回答“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个哲学基本问题的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怎么样”的。就此而言,得出“客观实在”或“物质”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便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85.
浅论发热待查的系统诊断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热是临床工作中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 ,有时甚至是病人的惟一症状。大多数发热病人经常规体检及相关检查后即可得到正确诊治 ,但也有一些虽经常规检查与治疗 ,体温仍不能降至正常 ,诊断不能明确 ,称之为发热待查 (feverofunknownorigin ,FUO)。目前 ,国内FUO的诊断标准是 ,病程 2周以上 ,体温多次超过 37.5℃ ,经完整询问病史 ,详细体检后仍不能明确诊断者[1] 。国外FUO的诊断标准则为 ,不明原因发热体温超过 38.3℃ ,持续 3周以上 ,且入院 1周仍不能明确诊断者[2 ] 。FUO病人几乎临床各科都能碰到 ,如何及时得出正确诊断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86.
关于"脑死亡"立法科学与伦理的纷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对脑死亡的研究起步于 2 0世纪 80年代。1980年 ,学者李德祥提出脑死亡应是全脑死亡 ,从而克服了大脑死、脑干死等脑的部分死亡等同于脑死亡的缺陷[1] 。中国医学界开始讨论建立我国自己的脑死亡标准。 1997年在全国第七届卫生立法讲习班上 ,有 2 0多位国内的知名专家 ,联名提出关于脑死亡标准的立法问题。 1999年中华医学会组织了脑死亡标准 (草案 )专家研讨会 ,并提出了脑死亡诊断标准[2 ] 。同年 ,解放军总医院的人大代表李炎唐教授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提交了关于脑死亡及器官移植的立法提案 ,促使我国脑死亡立法的步伐越来越快。2 0 0 …  相似文献   
87.
持续性植物状态病人治疗的伦理学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急救系统的完善 ,诊疗技术水平和重症监护技术水平的提高 ,危重病人死亡率明显降低 ,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新的医学和社会学问题 ,即大量的持续性植物状态( persistentvegetativestate ,PVS)病人的出现。这些病人虽然有醒觉周期但无认知功能 ,他们的生存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很大的负担。由于目前人们对这一疾病状态认识的不统一 ,对其治疗方案制定的差异性和对预后判断的不确定性 ,导致了对这种病人的医疗资源分配意见和是否放弃治疗的认识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在对这些病人的治疗过程中伦理学的问…  相似文献   
88.
《四库提要》是研究中国传统学问的门径之书,张之洞誉之为“良师”。但其中也偶有疏误,本文 根据目验的旧刻旧抄本,纠正了易类提要的15条错误。  相似文献   
89.
公共环境艺术构成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物质形态的构成形式,二是精神或文化上的构成形式,优质化的公共环境艺术应当是二者的统一体.只注意物质构成而忽视精神或文化的构成是经不起实践和历史考验的,是不科学的、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  相似文献   
90.
胸腔闭式引流术及胸膜腔穿刺术是胸外科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常用的操作。在操作过程中,部分患者可发生胸膜反应,轻者影响操作的顺利进行,重者可导致休克,更甚者危及患者的生命[1]。作者自1999年1月至2006年4月曾收治气胸及胸腔积液患者156例,均在患者清醒状态下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