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2021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张恩珠 《天风》2011,(2):16-17
包智敏牧师以《发挥书刊在牧养中的作用》一文通过《天风》发表,包牧师在文中阐述了在教会的牧养工作中应充分发挥书籍的重要作用,我们对此深有体会,也很受鼓舞。我们安阳市基督教会耶稣堂每年约有150人至200人受洗,平时礼拜天参加敬拜的人数有2000多人。在这么多信徒中,各人灵命成长程度不等,文化层次不一,个人在信仰和生命中遇到的困惑不同,  相似文献   
42.
李仁友 《天风》2003,(7):18-19
为进一步做好教会工作,避免异端邪说乘虚而入,确保羊群不受豺狼的扰乱、侵袭和破坏,探访工作可以说是目前教会工作的重中之重。现就有关怎样做好探访工作方面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3.
曾庆云 《天风》1994,(4):30-31
世间人对钱财的贪恋,已到“欲心难厌如溪壑”的程度。贪财的人“陷在迷惑、落在网罗”,“沉在败坏和灭亡中”,“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给社会带来多少触目惊心的犯罪腐败:贪污、受贿、出卖色相肉体、抢劫害命……神的儿女——基督徒该建立什么样的金钱观?主在圣经中是如何教导我们的?  相似文献   
44.
曹圣洁 《天风》1994,(2):42-43
主内长者蔡文浩牧师已息下劳苦。他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一位有忠心、有远像、有谋略的好牧人。 重建教会 无限忠心 1980年3月,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在上海举行了常委会扩大会议,这是“文化大革命”劫后余生的第一次教会领袖会议。  相似文献   
45.
坛祭羊 《天风》1994,(2):22-23
广西河池地区教会情形令人担忧,主要困难之一是教牧人员的严重缺乏,没有一支强有力的带领信徒的班子;之二是教会自养受当地经济的严重制约。河池教会反映了当今不少地区教会的状况,我们要为他们祷告,求神在艰难中兴起他的工作。  相似文献   
46.
顾约瑟 《天风》2012,(2):38-39
杭州市基督教崇一堂是一个非常年轻的教会,教会自2005年5月5日落成以来才走过不到7年的光阴,目前教堂主堂面积为7299平方米,可同时容纳8000人聚会。我们数算这几年走过的路程,对上帝心存感恩和敬畏!这6年来我们深深地享受着从神而来的丰满之福!参加主日崇拜的成年人从刚开始近2000人,增至现在的约8000人次;参与服侍的义工团队从原先的300位,扩大到如今的1200多位。众弟兄姊妹心里火热,殷勤服侍。我们将一切的荣耀都归给坐在宝座上的羔羊!崇一堂目前牧养工作的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47.
众所周知,在过去的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爆发,社会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严重影响,教会也无法置身事外。全国各地教会都因为疫情而不得不暂停开放、暂停集体的宗教活动。在疫情防控期间,为了让弟兄姊妹在家里仍然能够灵命成长,得到牧养,很多教会创新了牧养形式,运用新媒体进行讲道和牧养。这样做,使许多在家的信徒得到了帮助,灵性没有冷淡和退后,有效地团结了弟兄姊妹,防备异端入侵,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8.
王从友 《天风》2011,(6):44-46
"特会",顾名思义,是指非经常性聚会,是教会所举行的非日常活动。它是教会传福音和牧养工作的有益补充;但教会中也有不同的观点。本期话题将讨论"特会"现象,希望引发教会的思考。  相似文献   
49.
恩惠 《天风》2005,(9):18-19
作为教会牧养工作的重要补充,培灵会有其特殊的作用。正如有人说:培灵会对有的人而言有时好像打“强心剂”一样,让人有了“起死回生”的经历。但如果教会不注重平日的牧养,只靠“培灵会”来替代其他牧养工作,则这个教会的团契生活必然是扭曲的。现在沿海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某些教会中流行建堂“攀比风”,有些教会负责人,举行“培灵会”请讲员也得进行攀比。在“为了让信徒多得帮助、多有享受”这样的理由之外,是否也带有“旧生命”中的“巴别塔”虚荣心理?看谁请的讲员“知名度”高,吸引力强?于是乎,你请外地的,我就请外省的;你请省外的,我干脆请国外的,似乎越远越好——  相似文献   
50.
李世峥 《天风》2016,(6):40-41
某日灵修,我读到《帖撒罗尼迦前书》里的一段话:“弟兄们,我们暂时与你们离别,是面目离别,心里却不离别;我们极力地想法子,很愿意见你们的面,所以我们有意到你们那里。我保罗有一两次要去,只是撒但阻挡了我们。我们的盼望和喜乐并所夸的冠冕是什么呢?岂不是我们主耶稣来的时候,你们在他面前站立得住吗?因为你们就是我们的荣耀、我们的喜乐。”(帖前2:17-20)读后,我被使徒保罗这一段充满真情的文字深深地打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