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篇
  免费   274篇
  国内免费   17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85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对1655名来自二孩家庭的青少年进行调查,以考察二孩家庭中父母偏爱的特点及其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结果发现:(1)父母偏爱水平较低,且父亲偏爱和母亲偏爱不存在显著差异。(2)父母偏爱存在性别和出生次序差异,男孩报告父母更偏爱自己,女孩报告父母更偏爱同胞;头胎子女报告父亲更偏爱自己,母亲更偏爱同胞,二胎子女则相反。(3)父母偏爱对青少年抑郁有显著影响,且为U型曲线关系,即当父母偏爱同胞或中高程度偏爱自己时,青少年抑郁水平均较高;当父母较低程度偏爱自己时,青少年抑郁水平最低。说明二孩家庭中不存在严重的父母偏爱,但父母偏爱会对青少年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2.
心理问题对肿瘤的发生、治疗和预后产生重要影响,相关研究已经提示了大量证据,受到人们广泛的重视。本文笔者阐述了肿瘤心理学学科构建的必要性及意义;提出了肿瘤患者发病前心理因素的作用方式(慢性应激和触发作用)、发病后的最主要心理特征(安全感缺失)、心理支持的核心目标(帮助患者重获安全感);强调此时给予心理支持类似于是亟需修补的"短板";并引入了笔者实践和理论总结基础上形成的肿瘤患者心理支持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53.
心理问题对肿瘤的发生、治疗和预后产生重要影响,相关研究已经提示了大量证据,受到人们广泛的重视.本文笔者阐述了肿瘤心理学学科构建的必要性及意义;提出了肿瘤患者发病前心理因素的作用方式(慢性应激和触发作用)、发病后的最主要心理特征(安全感缺失)、心理支持的核心目标(帮助患者重获安全感);强调此时给予心理支持类似于是亟需修补的“短板”;并引入了笔者实践和理论总结基础上形成的肿瘤患者心理支持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54.
采用感恩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和创伤后成长问卷对汶川地震三年半后的376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其感恩与社会支持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并检验社会支持在感恩与创伤后成长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灾后中学生的创伤后成长水平较高,其中自我觉知的改变与人际体验的改变水平高于生命价值观的改变水平,女生人际体验的改变水平高于男生,初一学生的创伤后成长水平相对低于高年级学生;(2)感恩和社会支持可显著地正向预测创伤后成长;(3)社会支持在感恩与创伤后成长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这表明,汶川地震三年半后中学生的感恩可以直接正向预测创伤后成长,也可通过社会支持正向影响创伤后成长。  相似文献   
55.
选取716名高一和高三青少年为被试考察父母受教育水平与青少年学业适应之间的关系,揭示父母教养行为与亲子沟通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父母受教育水平、亲子沟通、教养行为以及学业适应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2)父母教养行为的接纳/参与、严厉/监督维度以及亲子沟通在父母受教育水平与青少年学业适应之间起中介作用。(3)直接效应模型和中介模型具有跨性别、城乡和年级等同性。因此,既应关注父母受教育水平与青少年学业适应的直接关系,也应重视亲子互动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与流动儿童社会退缩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和班级戏剧量表对258名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活跃退缩与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呈显著负相关; 安静退缩与社会支持相关不显著,与心理弹性呈显著负相关; 社会支持与心理弹性呈显著正相关;(2)社会支持、心理弹性显著负向预测流动儿童的活跃退缩;(3)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与流动儿童活跃退缩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7.
基于积极心理学,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09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社会支持对社会幸福感的影响,并基于希望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借此构建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探索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社会支持、希望与社会幸福感之间两两相关显著; 社会支持和希望及其各维度,显著正向影响大学生的社会幸福感; 社会支持通过希望影响大学生社会幸福感水平。研究结果证实了希望在社会支持影响社会幸福感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的心理机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58.
儒家言孝,以舜为至极。孟子继承孔子论舜之孝,说"大孝终身慕父母",同时提示我们将视角从"天子"转回到"人"与"子"这样更根本的身份意识中来;宋儒罗豫章则揭示出"天下无不是底父母",除了自我身份意识,父母本身的意义也被凸显;其后如朱子、王船山论孝,便无不本于此义。父母之"无不是"与天地之"无不仁"相当:子女为父母所生,父母如有"不是",便是生生之德有欠缺,子女也不可能生而为人。正因为父母"无不是",孝子才可能由衷地"终身慕父母"并要求"得乎亲"。但所谓"无不是"又并非愚孝,相反,人子须从此出发肯定自己,尽力成就父母之所赐而"践形";另外,父母之"无不是"也内在地要求人子"谕父母于道"而"顺乎亲",这就包括谏亲之过。舜之孝行所诠释的即是"天下无不是底父母"一语,这也是其何以成为万世法的原因。  相似文献   
59.
采用父母心理控制、亲子依恋、抑郁量表对从北京市、山东省和云南省14所小学筛选出来的246名对立违抗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儿童进行施测,并由被试的班主任填写儿童攻击行为量表,考察父、母心理控制对ODD儿童抑郁和攻击行为的影响,以及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ODD儿童中男生人数更多,且男孩的抑郁和攻击行为更严重;(2)父亲对男孩的心理控制更强,而母亲在对男孩和女孩的心理控制上没有显著差异;(3)父、母心理控制与ODD儿童的父子依恋、母子依恋和抑郁均呈显著相关,但只有父亲心理控制与ODD儿童的攻击行为显著相关;(4)父子依恋在父母心理控制和ODD儿童抑郁之间没有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母子依恋在母亲心理控制和ODD儿童抑郁之间有显著的中介作用。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在父、母心理控制和ODD儿童攻击行为之间均没有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0.
采用学生感知教师支持行为问卷和中学生心理素质问卷,对西南地区两所中学7~12年级的824名在校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探讨教师整体支持和不同类型支持与中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及心理素质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教师整体支持与中学生心理素质、学业成绩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教师情感支持与中学生心理素质、学业成绩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教师学习支持、能力支持与中学生心理素质存在显著正相关,但与学业成绩相关均不显著;(2)控制性别和年龄后,心理素质在教师整体支持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心理素质在教师情感支持与学业成绩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教师学习支持与学业成绩、教师能力支持与学业成绩关系中均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