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傅桂明 《法音》2000,(5):20-20
本刊讯4月19日,春和日丽,扬州大明寺鉴真纪念堂前绿树掩映,嫩草如茵,鉴真大师像回国巡展20周年纪念法会在此隆重举行。 1200多年前,曾任大明寺住持的唐代高僧鉴真大师,应日本僧人的邀请,历尽艰辛,出生入死,于公元 754年到达日本。鉴真留居日本10年,孜孜不倦、夜以继日地弘扬佛法,对日本的佛学、医药学、建筑艺术、文学、书法和印刷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倍受日本人民的尊崇。鉴真逝世前,弟子思托为他塑造了一尊干漆夹塑像,后被列为日本国宝。1980年4月,在中日双方的努力下,鉴真大师像回国“探亲”,曾…  相似文献   
102.
美善是柏拉图对理想人格的一种构型,他把希腊语中"美的"和"善的"两个词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新的名词来描述哲学所能构想的理想人格型相,对人性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及人性的整全性与居间性进行了奠基性的阐释。通过哲学的爱欲教化,柏拉图力图完成美的世界与道德宇宙的和谐统一,最终把哲学定位为爱欲的教化。  相似文献   
103.
五台山东、南、西、北、中五座台顶,分别供有聪明殊、智慧殊、狮子吼殊、无垢殊、孺童殊等五方殊像。黛螺顶殊殿中,仿照五座台顶的五方殊像合塑于一殿。人们把登上五座台顶朝拜五方殊称作“大朝台”,把登上黛螺顶朝拜五方殊称作“小朝台”。  相似文献   
104.
《学海》2017,(5):66-77
本文试图探讨弗洛伊德思想中的单性繁殖原则。通过对核心概念的思想史探究,本文首先将弗洛伊德的爱欲与性的概念置于西方思想史传统之中,并由此将单性的概念即弗洛伊德思想中无性差别的生活世界意义状态,推展到弗洛伊德对于人的基本假定以及与其相应的思考形式。最后,本文试图表明,对于弗洛伊德而言,单性繁殖乃是作为世界运行之逻辑的神圣式想象。这一讨论或可为我们理解关于现代性的西方社会理论提供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5.
宗炳从“澄怀”“会心”“神思”三个层面,对绘画意象创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发。认为绘画意象乃是画家在感通天地的过程中生成的心中之象,体现着生生不息的宇宙精神。宗炳重视以虚静的心态来领悟对象之神,由物我两忘走向物我俱一,并通过想象力来超越现实时空的限制,使主体心灵与宇宙实相浑然一体,由此进入澄明的涅槃境界。宗炳以《画山水序》将佛学义理引入艺术领域,既形成了独特的佛学审美向路,同时也反映了六朝绘画理论的自觉发展,在中国绘画史和美学史上皆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6.
清朝的“兴黄教以安众蒙古”的政策,使避暑山庄与五台山发生了联系。五台山是历代封建王朝所注目的佛教中心。清朝统治中国以后,随着喇嘛教的传入,有的青庙改为黄庙,并新建黄庙,五台山便出现了青黄二庙并存,汉、藏、蒙、满各族僧众和睦相处的佛地。避暑山庄当年是清朝的承德府,在清朝相继建设各种民间寺庙104座,连同御用庙、不许老百姓进的外八庙。  相似文献   
107.
“葛梯尔问题”的实质与马克思主义知识观的回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知识传统分析与葛梯尔问题当我们说我们知道什么,我们的含义是什么?比如说,我知道我的车在停车场里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类似这样的疑问构成了西方知识论话题的起源。若比较正式地表达这类疑问,大概是这样:当  相似文献   
108.
2000年4月18日(星期二)上午十时正,在余山圣母大殿前举行新铸余山圣母像祝福典礼。典礼由上海教区金鲁贤主教主持。参礼者有上海教区的两位副主教邢文之神父与艾祖章神父,负责恢复工作的上海教区李俊忠神父,余山本堂吴建林神父,余山修院的全体神父、修土以及部分教友约300人左右。该尊圣母像真可谓“失而复得”。原来余山山顶圣母大殿在1936年建造竣工时,堂顶的铜制圣母像亦同时铸就安置。一直以来,中国江南教友,尤其是上海教友十分热爱亲山圣母,而宗山圣母对上海教发的眷顾,多使朝圣者感恩无比。自1966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9.
武周时期流行起来的善跏趺坐弥勒大像,其肇始当为垂拱四年(688)于洛阳天堂营建的夹纻大像。天堂由武则天的宠臣薛怀义督造,天堂内供奉的大佛,从武则天"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的尊号以及洛阳龙门石窟及周边同期流行的造像题材推断,当为倚坐弥勒大像。天堂大像造成之后,有力推动了洛阳、长安乃至各州郡雕造弥勒大像的风气。唐朝朝野雕造弥勒大佛的背后,是武则天以谶纬符应为特点的治世理念和皇权意志,弥勒造像遗存的分布表明,洛阳是弥勒法像样式的发布地,弥勒大佛样体现了武周时期独特的政治、宗教景观。  相似文献   
110.
大昭胜境     
大昭寺做为藏地第一座佛寺而深得藏胞的敬仰,大昭寺更因为供奉着释尊金像而成为藏胞们心中向往的圣地。人们说,到了西藏不着金佛等于白跑一趟。所以,来到西藏,我首先去的是大昭寺。由于大昭寺是尺尊公主出钱所建,寺门便朝西面向尼泊尔,供奉她带来的释等八岁等身像。寺北不远有个小昭寺,由文成公主兴建,所以守门朝向东上大唐,供奉她带来的释尊十二岁等身像。据说释尊驻世时,曾塑三尊等身像,分别为八、十二、三十岁时的形貌。二十岁那尊像早年沉入印度洋,另二尊现存西藏。因释尊曾预言十二岁像将在中国得到供奉,并亲自为塑像开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