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3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81篇
  395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402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227篇
  2007年   208篇
  2006年   233篇
  2005年   231篇
  2004年   266篇
  2003年   274篇
  2002年   227篇
  2001年   255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01.
吴震 《现代哲学》2020,(3):118-129
16世纪晚明心学时代的李贽,是一个颇有争议性的人物,至今一直如此。时人称他"背叛孔孟""名教罪人",近人则以为他是"启蒙英雄",是前近代中国启蒙思想运动的一面旗帜。其实,这两种看法都过高估计了李贽思想的历史地位。历史真相也许是李贽只是晚明时代的悲剧性人物,其性格乖张、言论刻薄、愤世嫉俗,故难以容人;其思想承续了阳明学的批判性精神,与泰州学派推动的儒学世俗化运动的时代气息比较契合;然其学说思想缺乏理论系统性,不宜过分夸大其思想对社会的影响。若认定李贽是反传统的思想英雄,显然是源自现代性的观念预设或"启蒙情结",而非是真实的历史判断。若认为李贽思想作历史定位,则可说其近承王畿、远绍阳明、学主童心、融通三教。  相似文献   
202.
新中国"前十七年"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经历了"百家争鸣"的初步繁荣、"史学革命"的实践受挫、"阶级分析"的僵化困顿三个发展阶段。作为新中国史学研究的最权威刊物,《历史研究》见证了这一历程。对"十七年"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研究、评价,关涉到当下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因此,不能作简单的是非、成败评判,而应挖掘更多微观史料,通过实证研究丰富对"十七年"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认识,同时摒弃所谓"教条化""政治化"的标签概括,区分"十七年"史学与"文革"影射史学的不同性质,科学认识史学与政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3.
从“畏死的恐惧”出发重塑扎根生命的道德基础,即道德行为和“生-生”式的道德关系是人的本真需要,道德权威性的根据是人类生命共同体这一“内在永恒大我”和人的本真存在方式的需要。这拯救了道德相对主义,也使个体作为潜在的人类生命共同体而能以“与永恒相关的生命意义”推开恐惧。进而,道德行为是出于内在自由而达于实在的自由的。道德主体应具备的道德实践能力包括独立能力、通达能力和勇气。生存性境况中的原子式个体不具备道德实践能力,生命境况中的“超个体的个体”才有此能力。由此,人类道德无力症和道德冷漠症的根源是西方主流伦理理论的前提错误,即以原子式个体充任道德主体。它是医疗纠纷和暴力频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4.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在逻辑上有包容论、互异论和交叉论(延续论)三种可能的类型。包容论认为,后者关注范围更广,前者作为一个部分包括在生命伦理学当中。互异论主张,两个概念在跨学科特点方面不同,生命伦理学必须通过跨学科协作,以公共性为导向,而医学伦理学较为单一,以职业性为目标。交叉论(延续论)强调,医学伦理学经历了古代医德学,近现代医学伦理学和生命伦理学。包容论与互异论过于强调二者的相同或区别,割裂了二者内在联系,片面性显而易见。交叉论(延续论)看到了二者内在逻辑,反映了本体属性,是更为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5.
种方 《孔子研究》2020,(2):109-117
"束帛聘贤说"是经学家对《周易》贲卦六五爻辞之"贲于丘园,束帛戋戋"的一种普遍理解,目前可见最早抱有一定束帛聘贤说倾向、并能确定时代的经学家为荀爽。在他之前,还有一部存在时代争议的《易林》,其中虽然提到束帛聘贤,但并不以之为贲卦六五爻辞的解释。明确论述了"束帛聘贤说"的学者则为王肃。但有证据表明,在荀爽之前束帛聘贤说已经产生。对比先秦及汉初典籍对束帛用法的记录,可知束帛聘贤并不符合先秦的礼制,束帛聘贤的行为直到汉初才有文献记录。因此可以说,在束帛聘贤的做法产生之后,汉代经学家们受到时代的影响,才开始用束帛聘贤说来解经,束帛聘贤的观念也因此更加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206.
玄学究竟为附着于经学抑或与其对立,是魏晋经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在魏晋时期,经学与玄学之间的边界是"内在性"的而非"外在性"的,其界限是"流动"的而非"停滞"的,显现儒道两家在思想上具有"相互否定""相互依存""相互融合"之特点,两者的差异性最后统一在广义的"经学"中,因此,玄学是经学发展到魏晋时期的一个环节和阶段。儒道两家在魏晋时期的"对立"和"界限"本身就是内在于经学之中的,两者的人为隔离在此时被打破,并重新被融合与汇通。  相似文献   
207.
莱辛在《拉奥孔》中依凭时间与空间的框架探讨了诗与画之界限,从而提出了"包孕性顷刻"这一命题。而在建筑的领域中,该命题则可以作为一种范式而给建筑艺术的新阐释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208.
《学海》2019,(6):174-179
解放区前期文学中的"陈赓书写",对抗战以来陈赓的事功做出了相当全面的反映,同时,对陈赓的性格也做出了比较成功的刻画。二者的结合,塑造出了陈赓这个相当鲜活、相当丰满的"抗战英雄"形象。解放区前期文学中的"陈赓书写",反映了解放区前期文学的重要特征:在价值取向上,看重文学的革命功用,追求文学的革命功利;在实践路径上,为迅疾地反映解放区的斗争生活、使创作更好地发挥其服务于抗战的功利作用,作家业已自觉地、有意识地走上了"深入生活"之路。  相似文献   
209.
《学海》2019,(6):100-105
企业"一带一路"合作既传承了我国古代国际贸易、文化交流和互通有无的"丝路"协作精神,又创新了全球化模式。习总书记倡导的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道",为各国提供了新的国际环境下具有世界感召力的新理念,"一带一路"提出的"互联互通、文明融合"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新路径。这种"新全球化"理念引导中国企业在国际化合作中呈现出新的特征,创建了我国企业如何"走出去""走进去"并持续地"走下去"的中国特色新模式和新路径。  相似文献   
210.
刘丹 《道德与文明》2019,(2):134-138
勃兴于移动互联网和电子支付技术的微公益,全面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所倡导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与此同时,微公益 在实施过程中所呈现的传播载体之“微”、参与主体之“微”、公益主题之“微”也非常契 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的实践进路。为了更好 地开掘这一“微”进路,我们一方面需要在微公益的实践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 引领,将其作为微公益的行动指南;另一方面也需要深入推进微公益自身的专业化建设和制 度化发展,把公民的慈心善行落实到日常生活当中,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