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71.
《学海》2017,(6)
本文以2016年年底网上热传的一条题为"叫男友送YSL星辰,他什么反应?"的帖子为例,通过论析该帖为何能在短时间内促进YSL品牌"星辰"系列口红的热销,探讨社会环境影响个体消费行为的作用机制和个体的反馈机制。文章认为,文化传统、大众传媒以及商家对口红品牌的打造等外部环境在口红、美貌、消费者身份地位之间建立起关联,制造并强化了一套有关口红的"巫术"。然而,帖子在不同性质网络平台传播的过程中,制造了新的议题和空间,促使消费者在口红的"巫术"中增加了爱情的维度。在此过程中,消费者从"巫术"的接收者变成了制造者,这强化了"巫术"的作用,最终提升了"星辰"口红的销量。  相似文献   
772.
唐君毅在《爱情之福音》一书中构建了一种情爱形而上学。唐君毅认为 ,人类之爱是源自宇宙本体的分化合一的精神现象 ,男女之爱不是生理欲望的现象 ,而是精神的表现 ,是个人超越个体生命而直通宇宙真实的道路。爱是一种精神上的渴求 ,它包括超越自我有限而回归无限的渴求和分化者要求合一的渴求 ;爱是实现人类各种崇高价值的根本源泉  相似文献   
773.
当代日本著名宗教活动家池田大作先生对孙中山生前阐发的思想十分敬仰,这既缘于他们二人对于人类文明的现状与未来存在一定共识,又缘于池田大作对于孙中山所处时情国势的深刻理解与同情。他们都对发端于西欧的"现代文明"自身的弊端及其对东方文明的侵略与歧视姿态予以批判,但基于各自所处时代的不同主题,孙中山的批判侧重于政治层面,池田大作的批判侧重于精神层面;孙中山提倡民族主义,池田大作提倡世界主义。两人对东方文明具有高度一致的信心,都认为中国传统大同思想当中蕴含的超越利己主义的普遍关爱精神,就是消除"现代文明"弊端的良方,因此以大同思想为主要精神资源的东方文明必将焕发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774.
国内新闻     
《天风》2020,(1):61-63
基督教全国两会消息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秘书长顾梦飞同工于2019年11月20日,出席"基督教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圣经与'一带一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本次研讨会围绕圣经与"一带一路"的主题,讨论如何总结历史和现实的经验,鼓励和引导宗教界积极为"一带一路"建设发挥独特作用,为打造和完善"一带一路"经济走廊贡献智慧和力量,推动民心相通,实现"文明交流互鉴""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愿景。  相似文献   
775.
“美德伦理”(the Ethic of Virtue)这一古老的道德文明样式曾经作为人类生活最基本的价值目标和意义向度,伴随着人类走过了几千年的风雨历程,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中外传统道德文化和伦理学观念系统中最古老而经典的伦理观念图式和道德实践图式了,当然也是中外传统文化之生存和演进过程中最重要而深刻的道德文明之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776.
777.
孙中山学说与儒家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在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同时,也没有忽视中国优良传统思想文化的价值,重视继承、弘扬,其中儒家学说中有不少观点就是他所乐道的。 一 继承与吸收,无论是对一个思想家、一个学派的形成发展,还是对一个民族(或国家)具有时代气息、民族特色的新思想新文化的创立,都是不可少的,从近代中国来看,有成就的思想家大都重视继承和吸收,只不过其侧重点不同。孙中山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人。 孙中山的理论、学说,是在“新旧潮流相冲突”中逐渐形成、不断完善的。他认为中西文化各有其特点、短长,“各有各的文明”(《在桂林学界欢迎会的演说》)。立足于这一点,从反封建的民主革命需要出发,他说:“余所治者乃革命之学问也。凡一切学术,有可以助革命之知识及能力者,余皆用以研究之原料,而组成余之‘革命学’也。”(《与邵元冲的谈话》)“一切学术”,当然包括儒学乃至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让我们看看他自己是怎么说的,如何做的。  相似文献   
77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