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0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7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马克思思想与后现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诗鹏 《现代哲学》2003,2(2):26-30
马克思与后现代都致力于实现从实体主义和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向实践的和关系性的思维方式的转变,但马克思思想中蕴含的历史自我意识则与后现代主义的历史相对主义形成了一种批判性的对话。后现代性语境下的马克思思想提醒我们反思当代西方思想的人类性价值以及当代精神的过渡性状况。作为马克思核心论阈的社会与社会化的人给后现代哲学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主体间性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反省与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92.
崔巍 《学海》2003,3(3):178-182
1943年冬至 1944年春 ,日伪统治中心南京爆发了一场以学生为主体并波及到其他社会阶层的要求禁绝烟、赌、舞的“三禁运动”。这场抗日爱国运动迅速从南京扩大到其他地区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起到了打击日伪统治、教育青年和民众以及净化社会风气的作用。三禁运动的爆发是当时沦陷区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 ,中共在其中扮演了积极的角色 ,日伪之间和汪伪政权的内部矛盾也对运动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93.
缺陷与成功     
原来,生活中有许多时候,阻碍我们走向成功的不是自己的缺陷,而是自认为的优势。  相似文献   
94.
意识的四个要素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实验事实 ,提出了意识内部结构的观念。按照本文提出的意识的四个要素理论 ,意识由意识的四个要素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组成。意识的四个要素是意识觉醒、意识内容、意识指向和意识感情。讨论了意识四个要素的脑机制  相似文献   
95.
黄幸平 《天风》2008,(14):22-24
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  相似文献   
96.
<正>朱权认为,道是自然万物生命大化的规律,也是人摆脱生死束缚,寻求天地同一的方法学问。同时,道还是个自我管理,真正实现心地圆融、心身两便的一种精神意识和人生信仰。朱权,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生于洪武十一年(1378),卒于正统十三年(1448),享年71岁。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少年封藩,戎马十年;中年韬晦,寓身学术;晚年学道,托志翀举。以道养生,以道治心,这是朱权提出的最重要的养生观点。朱权认为,道是自然万物生命大化的规律,也是人摆脱生死束缚,寻求  相似文献   
97.
山东省青岛市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引导全市宗教团体以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为主线,高举爱国爱教旗帜,依法依规开展宗教活动,积极协助党和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引导全市广大信教群众爱国爱教、正信正行,努力推动宗教团体加强自身建设,提升自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8.
晃昶 《天风》2004,(11):46-46
每年的大年初一,已是110岁的邱映光弟兄,总是带着家人来到教堂礼拜,每一次他都会带一箱圣经奉献给初信的信徒。  相似文献   
99.
展示设计活动是人的主观活动,这种主观性的前提是实践的二元论,即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展示道具是主体活动相对应的客体,这个客体的主要目的是传递信息,但它传递的应该是说明信息的信息,因为展示设计活动服务的对象是展品而不是展示道具本身,针对不同的展示目的展示道具传达的信息也应该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100.
关于"无为"思想,今人可谓关注颇多,在刊物上、讲话里随处可见关于"无为"的话语。关于"无为"思想的理论挖掘现已相当完备,这体现了道教思想、教义研究逐渐为世人所认识和重视,这也是盛世气象之必然。关注多了亲近就多了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