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0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11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51.
为探究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媒体暴露对急性应激的影响,以及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和心理弹性在其中的作用机制,采用媒体暴露问卷、无法忍受不确定性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对1402名中国公民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与疫情相关的媒体暴露正向预测急性应激;(2)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在媒体暴露与急性应激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心理弹性调节了媒体暴露对急性应激影响的直接路径以及中介模型的后半段路径。  相似文献   
752.
为探讨依恋焦虑、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经验性回避与大学生囤积行为的关系,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序列中介模型。采用问卷法对黑龙江等地高校的61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和经验性回避在依恋焦虑与大学生囤积行为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2)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和经验性回避在依恋焦虑和大学生囤积行为之间构成序列中介,即依恋焦虑个体通过增强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从而提高经验性回避倾向,进而增加大学生的囤积行为。研究进一步从认知和应对手段角度来考察依恋焦虑对大学生囤积行为的作用机制,对囤积行为的预防和干预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53.
本研究基于最优独特性理论和网络成瘾的个人-情绪-认知-执行交互模型,考察独特性需要与大学生手机成瘾之间的关系以及焦虑和意志控制的链式中介作用。采用独特性需要问卷、GHQ-20量表中的焦虑分量表、意志控制量表以及手机成瘾量表对826名大学生(女生=526人,Mage=19.93,SD=1.38)进行测查。结果发现:(1)独特性需要与手机成瘾、焦虑呈正相关,与意志控制呈负相关;焦虑与意志控制呈负相关,与手机成瘾呈正相关;意志控制与手机成瘾呈负相关;(2)焦虑和意志控制在独特性需要和手机成瘾之间的单独中介作用均显著;且焦虑、意志控制的链式中介作用也显著。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独特性需要既可以直接与大学生手机成瘾产生联系,也可以分别经由焦虑、意志控制的中介作用、以及两者的链式中介作用与大学生手机成瘾产生联系。本研究的结果支持并拓展了I-PACE模型,并为手机成瘾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75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加速,高等教育大众化走向纵深,学生成长环境中过度竞争、内卷化现象突出,升学压力、就业困境、家庭危机、情感焦虑等问题成为青年学生常常为之困扰的问题,它们不仅仅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注的重点,也成为各类宗教传教的突破口。如何对高校存在的宗教传播问题进行法律规制已经成为学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55.
一大学三年级男生张某,因向多年好友表白受挫,进而两个月来经常失眠,心情抑郁,无心学习,不愿与人交往,对生活失去兴趣。经过心理咨询师收集张某的基本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测验,诊断张某为一般心理问题,咨询师与张某商定了阶段性的咨询目标,制定了咨询方案,主要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张某调整,消除了张某的心理问题,咨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56.
鉴于社交焦虑的高患病率和广泛的不良后效,大量理论和纵向研究对社交焦虑的发展进行了探讨,但观点和研究结果存在矛盾。为厘清争议,准确刻画社交焦虑平均水平变化和稳定性的年龄趋势,采用三水平模型的方法,对来自173项纵向研究的192个独立样本(N=170197)进行元分析。结果显示:(1)在平均水平上,社交焦虑从学步期至青年期呈逐步下降趋势,仅青春中期有小幅上升。(2)在稳定性上,社交焦虑在学步期和学前期较高,在小学儿童期降至低谷后逐渐回升,青年期稳定在较高水平。(3)社交焦虑的平均水平变化不受研究特征、样本特征和变量特征的影响。(4)社交焦虑的稳定性受文章语言、大洲、文化、性别和测量方式的调节。(5)社交焦虑的稳定性随时间间隔变长呈先快后慢的下降趋势。研究首次利用元分析技术刻画了社交焦虑从学步期至青年期的发展趋势,其中发展轨迹总体上支持了人格成熟论,稳定上则呈现出较强的特质属性,结果为探索社交焦虑的毕生发展和干预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757.
本文是一例女大学生因怀疑自己口臭、担心肠蠕动的声音像放屁声,因表现为在人多的场所感到紧张、不断地吞口水,回避人多的场所等症状的心理咨询案例。分析了求助者的生物学层面、社会层面和心理层面的相关资料,结合SCL-90、SAS、SDS的测验结果,分别做出了诊断和鉴别诊断。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和暴露疗法对来访者做了有效干预和治疗。根据求助者自我评估、咨询师评定、心理测验结果证明本咨询为有效咨询。  相似文献   
758.
求助者李某,男,42岁,妻子死了,唯一的儿子不认自己,刑期长,自诉不打算再活下去,想轻生,伴有紧张、焦虑、多梦,入睡困难等症状,正常的劳动和改造受到影响。病程为两个多月,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危机干预技术进行心理咨询,达到了一定矫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759.
抑郁性神经症患者存在持续的心境低落,但不符合抑郁症的典型症状特征,同时无躁狂表现,社会功能受损,自知力完整,病程较长,一般为2年以上。得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性格特征加上现实生活中刺激引发的。在本案例中求助者由于受家庭因素的影响,而使性格内向,不善于交际,在长大以后又受到社会生活事件的刺激,没有得到很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心中的压抑情绪得不到及时的释放,而出现了抑郁性神经症。求助者思维逻辑正常,没有幻觉和妄想等症状,自知力完整,病程较长,发病的原因具有一定现实因素,可以排除精神病、抑郁症、焦虑性神经症,而诊断为抑郁性神经症。根据求助者的具体情况,选用认知疗法、合理情绪疗法,运用社会支持系统使其改变认知模式,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起自信,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使抑郁情绪得到缓解和释放,逐步走出抑郁性神经症的阴影。  相似文献   
760.
来访者是一名大三女生,因爷爷去世受到心理创伤,出现闯入、回避和高警觉等创伤后的症状。首先通过摄入性会谈和心理测量,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然后采用存在—人本主义和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对来访者进行干预,减轻并逐步消除其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促进自我认识、自我接纳。咨询后,来访者的创伤后症状基本消除,情绪正常,恢复正常生活和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