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6篇
  6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1.
"卦变说"是历代易学家常用的解易体例之一。张载作为义理派易学家在运用这一体例时体现出鲜明的特点。他以同时包含"乾""坤"两经卦的《否》《泰》两卦作为本卦,以其中的阴阳往来升降去诠释三阳三阴卦之经文与传文,透显出与其整体气化哲学的宇宙论、辩证观和社会历史观的连结和贯通。通过对此连结之深入发掘,对张子理学和《易》学以及二者关系的理解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12.
句子加工中的语义P600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句子加工领域的研究中,一般认为,N400效应与语义加工有关,句法违反通常引发P600效应。然而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句子语义违反时也引发了P600效应,即语义P600效应。对语义P600效应的诱发原因及其功能意义,目前有三种代表性的解释:监控说认为,P600效应是由语言理解过程中的认知冲突引发的,反映了认知监控系统对可能出现的加工错误的检测与解决;而非句法中心动态模型认为语义P600效应反映的是句子理解过程中两条通路之间出现冲突时的持续分析;扩展的论元依赖模型则用新的句子加工模型来解释语义P600效应,认为语义P600效应与句法违反引发的P600效应产生于句子加工的不同过程。  相似文献   
213.
潇洒     
潇洒。是一种心态、一种精神。外表的潇洒不过是表面的波澜,真正的潇洒是淡泊开朗的心境,是灵魂深处的洒脱。灵魂的潇洒是一种情感的体验,一种生命状态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一种拿得起又放得下的豁达,一种饱经风霜又自得其乐的欢愉,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甚至将生死置于度外的大彻大悟。  相似文献   
214.
“承负”思想是《太平经》教义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发展和补充了“善恶报应”的伦理观,成为太平道立教的理论依据,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民众心理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就《太平经》“承负”说的内涵及源流、伦理意义与对现代社会的启示进行一个初步的探讨。一、承负说的内涵及源流对“承负”思想较为系统的阐述最早见于《太平经》。所谓承负,《太平经合校》卷三十九解释说:“为前,负者为后,承者,乃谓先人本承天心而行,小小失之,不自承者知,用日积久,相聚为多,今后生人反无辜蒙其过谪,连传被其灾,故前为承,后为负也。负者,流灾亦不由一人…  相似文献   
215.
最近.我的一位与我有桃园结义般友情的朋友死了,我抚尸大助,不肯骤舍,此情此景使在场的人接连陪了几场落泪。最令我感动的是那位被丧家请来的阴阳师,他出于赞叹友谊的魅力,突然间要我接受真情考验,说,你们的感情既然如此深厚,灵魂出走时我让你俩最后见上一面。因为此时他的刚刚出壳的灵魂正隐藏在某个角落里,出殡前的头一天离家。走的是东南方向,灵魂升腾时将触及屋前那个袅然升起的树枝,你看就是那个,在老权股旁边悄然独出的那枝!我和在场的人对屋前这株梨树突然发生了兴趣,这是株百年老树,  相似文献   
216.
一行三昧是文殊禅法,也是佛教的根本禅法。它源于《大般若经》和《文殊般若经》。它既是一种顿悟禅,又是一种渐悟禅和念佛禅。至于自由三昧,也是源于这一根本禅法。所以,它对后世禅学,特别是中国特色的禅宗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17.
假想的道德两难情境下小学儿童对说谎或说真话的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根跃  王玲凤 《心理科学》2006,29(5):1049-1052
研究探讨了294名7、9、11岁的小学儿童在道德两难情境下对说谎或说真话的道德行为抉择。结果表明,在个人谎故事条件下,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越来越倾向于选择说真话;在集体谎故事条件下,11岁儿童比7岁、9岁儿童更倾向于选择说谎。7岁儿童已具有初步的集体观念,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儿童的集体观念日趋稳定。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儿童更多地从诚实、为集体或为个人等多个方面来陈述说谎或说真话的理由。  相似文献   
218.
神仙信仰作为道教产生的重要源头之一,应出现于战国中后期.它的兴起,固然与此时医药学水平之提高、地理认知之拓展等物质方面的因素有密切的联系,但"肉体不死"思想的出现,则是其更重要的一个原因.而这一因素,又常常为人们所忽视.因此,在本文中,笔者着力探讨了道教信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神仙信仰在战国时兴起的原因.  相似文献   
219.
提取诱发遗忘强调对相关项目的提取会造成对其竞争项目的抑制,从而导致对这些竞争项目的暂时遗忘。文章阐释了提取诱发遗忘的概念界定与实验范式、有关理论以及实证研究,并重点介绍了提取诱发遗忘的机制研究,对抑制说与非抑制说的争论及实验研究进行了全面的综述,最后指出未来的研究应更侧重于抑制的具体过程、抑制在哪个水平上执行、激活扩展如何被限制及提取诱发遗忘的情境化研究  相似文献   
220.
黑格尔发现他的声音:《精神现象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现象学》作为后康德计划,证明不存在“给定的”对象,意识已涉及自我意识,而理性的现代性权威导致精神危机;生命过去的那些表现方式削弱了它们关于价值和忠诚的主张;碎片化世界表明“优美的灵魂”成了“道德世界观”的沉默的代言人。因此藉着新发现的哲学见解,黑格尔赋予他最早关注的应认作现代宗教的东西完美的声音。“绝对知识”在于历史化的自我理解,自我理解体现在《精神现象学》将现代性看作人类自己历史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