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130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国外卫生“守门人”制度功能演变对我国的启示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卫生体制的改革是令各国政府关注的世界性议题。对卫生系统的研究既要关注宏观结构的转变又要关注微观具体政策的功能,既要考虑政策实施的刚性又要注重发挥市场的配置效应。着重讨论非市场体制的代表英国、市场体制的代表美国、混合体制的代表澳大利亚三个国家“守门人”的特征功能,及不同时期其角色和功能的演变,尤其是对我国现行医疗体制的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22.
佛教于东汉初年传入中原,由此至东晋十六国早期,传法译经僧主要是外国人,东晋之前外僧的汉语名号采取"以国为姓,音译或意译其名"的方式;东晋之后随着"佛法僧"三宝思想的深入,外僧大多以佛法僧为姓,音译其名.后赵政权允许汉人出家为僧后,汉僧规模大幅增加,在僧姓统一为"释"之前,汉僧主要以师为姓,采用三宝"佛法僧"或三学"戒定...  相似文献   
23.
考察研究五台山台内44座寺庙中,从唐代至民国年间的794通碑刻和40口古钟的造型式样、文字内容,及其发展演变过程。这些大量的金石,不仅为五台山佛教文化增添了无限光彩,还为研究五台山历史演变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4.
川北剑阁及周围各县民间流传的道教戏很多,当地人称作傩戏。其内容丰富,流传甚广,凡节日喜庆、婚丧嫁娶,祭祀求神,治病免灾,甚至于修新房、开荒山都离不开傩戏。那些庙会、香会、朝山就更是必不可少的了。 过去,有人将傩戏写成“裸果”或“覼缕”是一种误解。傩戏、傩神、傩文化实际是古代少数民族的原始巫觋鬼道演变发展而来的,是古代賨人的鬼神文化、鬼神崇拜演变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25.
《管子》一书,版本众多。本文在历代著录及个人所见版本的基础上,对众多的《管子》版本进行了考察,澄清了前人的一些误解,介绍了各主要版本的基本情况,勾勒出自汉朝刘向校订本以来《管子》版本源流演变的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26.
四、中国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体系的新探索1961年,毛泽东嘱咐李达编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1965年,毛泽东在阅读李达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内部讨论稿)①时,简明扼要地阐述了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的辩证法体系,否定了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把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并列的形式,明确指出:旧哲学传下来的几个规律并列的方法不妥;同时,在其中的两种发展观互相对  相似文献   
27.
中国易学史在经历了由伏羲时代到炎黄时代再到夏商时代的滥觞期之后,迨西周初期则呈现出甲骨易卦和金文易卦并蒂兴盛的璀璨局面;到了西周中后期,又出现了陶文易卦,特别是陶拍易卦的出现,说明《易经》六十四卦的卦序结构已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切充分说明:《易经》一书在经历了数千年的怀胎之后,到了西周中后期,正在履行它的一朝分娩之重任。  相似文献   
28.
汪玉琢 《美与时代》2023,(1):111-113
中国书法是汉字书写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门类中实用且具深厚文化意蕴的艺术种类之一。中国书法展现了古人重视线条韵律感的审美取向,其中渗透着儒、释、道三家的哲学观念,体现出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表现。汉字作为书法艺术的载体,在书法艺术本体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在重视汉字的同时,往往难以避免对构成其独特性的线条进行解析。汉字内在的结构和外显的线条直接关乎书法作品最终审美张力的呈现,故而以汉字的起源与线条的简约性为切入点,分析汉字与线条在书法中相互依存、互为表征的事实,以期通过这一视角的分析与解释再次对汉字和线条进行理论观照,对书法美学特征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9.
汤慧 《中国宗教》2023,(1):66-67
<正>“宫观造像”是指道教宫观殿堂中供奉的神像。(陈耀庭:《道教礼仪》、王朝闻主编:《中国美术史》)不同于个人以造功德为目的的造像,宫观造像的制作通常遵照官方规定的形制,因此具有制度化、规范化、程式化的特点。道教宫观造像是道教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由于具有相对清晰、系统的发展脉络,因此成为研究道教艺术的优秀样本。  相似文献   
30.
常新 《管子学刊》2011,(1):127-128
《老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经典,对中国思想史影响极大,历来不乏研究。但是由于资料与理论方法的限制,20世纪以前的研究始终没有大的突破。20世纪以来,中外学者对《老子》的研究出现了大的突破,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研究方法的突破,如古史辨学派提出的疑古思想和王国维二重证据法的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