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正>"赵氏孤儿"历经了几百年的演变。春秋时代的赵氏悲剧,实是由乱伦引起,公卿争斗导致,贯穿着一场政治权谋的博弈。到了司马迁所述,则体现着西汉武帝时的伦理规范以及对皇权的绝对敬畏与尊重。元代,纪君祥借春秋《左传》和汉代《史记·赵世家》为蓝本,承先所述,将故事改编成杂剧,搬上戏剧舞台,以视听艺术形式呈现予世人,为21世纪电影版《赵氏孤儿》的出现,奠定了故事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62.
写实是当代艺术的主要语言和形式,随着大众文化的无孔不入,写实的表现方式退化为一种简单的手段,即真实的描绘、复制关于世界的图像和图像的世界,并因此获得了当代的内涵——写虚或写假。  相似文献   
163.
敖伦苏木     
严锡禹 《天风》2016,(10):24-25
正1927年6月6日,"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成员黄文弼发现了一座古城废墟,当地人称之为敖伦苏木,意为众庙之城。城址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600米。城墙由土坯建成,高约5米。黄文弼记述:"入城循视一周,残瓦片堆积如山者十余座,散瓦石遍地皆是,乃建筑房屋遗址也。余在东堆下见有断石碑数块,审视乃王傅德风堂碑记。碑文不全,字迹模糊,乃叙述元代一王之世系及功业。"黄文弼的发现,引起了中外考古界的重视,经数十年的考古  相似文献   
164.
语言是族群的重要文化特征之一。基于广东三大方言族群均为中原移民的史实, 探讨三大汉语方言的语言演变差异与族群/方言名称对方言讲话者对中原族群信息加工的影响。以方言为客家话、粤语和潮汕话的广东大学生为被试, 实验1采用群体参照的R/K范式, 考察不同方言讲话者对中原族群信息的记忆; 实验2采用启动Stroop范式, 考察不同方言讲话者对中原族群信息的注意偏向。结果表明, 语言演变差异与族群/方言名称影响不同方言讲话者对中原族群的信息保持, 顽强地保持祖先语言的客家方言族群对中原族群的信息加工产生群体参照效应; 语言演变差异和族群/方言名称影响方言讲话者对中原族群信息的注意偏向, 客家方言族群对中原族群的信息加工产生注意偏向。整个研究表明, 语言演变差异和族群/方言名称影响对同祖语族群的信息加工, 完整地保留汉祖语特点、强化方言与汉祖语的关系, 能够增强根祖意识, 增进对同根族群的认同。研究结果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5.
王威 《美与时代》2013,(7):55-58
中国传统印刷字体——宋体的发展由宋代到清代历经近千年,其字形视觉特征的发展和定型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各笔画视觉特征的演变在明中期至清中前期基本完成和定型,梳理这一演变过程中宋体字各笔画视觉形态的具体发展脉络对于宋体字的设计具有视觉意义。  相似文献   
166.
中国当代民族民间美术理论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民族民间美术研究得以复兴;20世纪90年代,研究向系统性、学术化方向发展;21世纪以来,民族民间美术理论研究得以深化、拓展。在实际研究过程中,既有理论上的探索,又有具体的实践措施,并逐渐与当代设计艺术并轨,以一种互补性关系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7.
张光明 《哲学研究》2012,(6):85-92,128
<正>一"民主社会主义"这个词对我国公众来说并不陌生,但倘若问到这一主义的思想、纲领、政策、历史演变及其当代状况,恐怕许多人都不甚了了。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从一批在这个领域里长期潜心耕耘的学者开始,学术界在这些问题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他们的成果一般只限于在发行量有限的专业出版物上流传,很少有机会进入专业之外的读者的视野; 正因此,人们对民主社会主义的了  相似文献   
168.
由于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美国华人基督教会形成了一种无根的宗教意识形态。本文追溯该意识形态的源头,将其历史形成过程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这三个阶段的代表性意识形态分别为:种族歧视与宗教歧视(1849年至1942年);清教原教旨主义与福音化中国(1942年至1989年);神权政治与新冷战意识形态(1989年至今)。这三个阶段的意识形态演变突出体现为一种缺乏文化自觉的攀附心态,以及由攀附心态带来的失落感和危机意识。  相似文献   
169.
五脏内涵演变与新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一、五脏内涵的古今演变1古代:功能赋予实体在古代,脏腑即是肉眼可见的解剖器官。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心”是一个象形字,是对心脏器官的具体描画;肝、肾、脾、肺、胆、胃、肠等字均从“月(肉)”,而“肉”字象鸟兽之肉,假借用于制人体之字,说明这些字的...  相似文献   
170.
介子推传说的演变及其文化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勃 《管子学刊》2002,(3):83-90
“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这首谚语流传极广。关于戴柳的习俗,各处地方志中亦多有记载。如:明嘉靖刻本《尉氏县志》:“‘清明’,门前插柳,人各簪鬓。”明万历三十三年《嘉定县志》:“‘清明’,插柳于门,伐柳枝藏之,以为酿醋之用。”清乾隆四年《祥符县志》:“‘清明节’,男妇扫墓……妇女先归。攀折柳条,攒捆成束,载于车乘,归插屋檐,县佩节焉,下逮及犬猫不遗。”民国二十五年《阳武县志》:“‘清明节’,各神位及主前均供柳,并插于门上,曰为介子推招魂也……”民国二十四年《德县志》:“又,《岁时记》:江淮间‘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门,本地习俗皆于‘清明节’日行之。” 民国二十年《义县志》:“(清明节)前一日为‘寒食节’。又缘介子推于是日焚死绵山,后人哀之,插柳以招魂。”[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