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崔峰 《中国宗教》2022,(11):76-77
中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历代石窟承载着我国佛教发展的深厚历史,反映了佛教中国化的发展历程:新疆地区及河西走廊的早期石窟,犍陀罗、秣菟罗艺术风格十分明显;南北朝时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等在造像和壁画方面体现出中原地区的绘画技法和样式风格;隋唐以后,中国石窟艺术更加充分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182.
阳光书系     
《为什么我成为无神论者:一位传教士为可抛弃了基督教》该书叙述了一位基督教福音派传教士转变为无神论者的思考和历程,内容涉及哲学、科学、神学等多个领域,强有力地反对了基督教信仰,认为没有上帝,人也可以过有意义的生活。对此  相似文献   
183.
在电视上看一些颁奖典礼,获奖者对着麦克风说获奖感言时,往往都是一连串感谢某某的话。说这些话时,他们经常会饱含泪水,情真意切。时间久了,看得多了,我不免会想,这些成功的人,说着这些差不多相同的话,他们的经历和感想为什么那样雷同呢?直至前不久,看到著名影星周迅坦诚讲述自己的成长历程以及她对自己启蒙老师的深情敬意后,我才相信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他所遇到的某个人的一句话(一番话),真的会使他受益终身。  相似文献   
184.
面塑是发源于我国黄河流域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从农耕社会乡土气息浓郁、同时蕴含众多文化内涵的节庆"面花"食品或祭祀供品,到近代市井街头的玩具"面人儿",再到成为今天观赏收藏的"面人"艺术品,历经了千百年历史沧桑,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在梳理面塑艺术传承演变历史源流的同时,保护和传承面塑艺术更是我们的责任所在。  相似文献   
185.
<正>"赵氏孤儿"历经了几百年的演变。春秋时代的赵氏悲剧,实是由乱伦引起,公卿争斗导致,贯穿着一场政治权谋的博弈。到了司马迁所述,则体现着西汉武帝时的伦理规范以及对皇权的绝对敬畏与尊重。元代,纪君祥借春秋《左传》和汉代《史记·赵世家》为蓝本,承先所述,将故事改编成杂剧,搬上戏剧舞台,以视听艺术形式呈现予世人,为21世纪电影版《赵氏孤儿》的出现,奠定了故事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86.
写实是当代艺术的主要语言和形式,随着大众文化的无孔不入,写实的表现方式退化为一种简单的手段,即真实的描绘、复制关于世界的图像和图像的世界,并因此获得了当代的内涵——写虚或写假。  相似文献   
187.
敖伦苏木     
严锡禹 《天风》2016,(10):24-25
正1927年6月6日,"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成员黄文弼发现了一座古城废墟,当地人称之为敖伦苏木,意为众庙之城。城址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600米。城墙由土坯建成,高约5米。黄文弼记述:"入城循视一周,残瓦片堆积如山者十余座,散瓦石遍地皆是,乃建筑房屋遗址也。余在东堆下见有断石碑数块,审视乃王傅德风堂碑记。碑文不全,字迹模糊,乃叙述元代一王之世系及功业。"黄文弼的发现,引起了中外考古界的重视,经数十年的考古  相似文献   
188.
胡丽桂  陈中琳 《法音》2002,(3):26-29
在弥漫东方气息的佛教世界里,来自英国伦敦的比丘尼丹津&#183;葩默,以其西方的血源背景、闭关雪洞十二年的经历与发愿女身成佛的事迹,引来世人的瞩目与好奇。藉着丹津&#183;葩默(Tenzin Palmo)访问台湾之际,《人生》杂志特别专访这位承袭藏传佛教法脉的西方比丘尼,带领读者走进她不凡的悟道历程,领略这位西方女性进出雪洞的心境转折,与她协助女性步上佛道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9.
语言是族群的重要文化特征之一。基于广东三大方言族群均为中原移民的史实, 探讨三大汉语方言的语言演变差异与族群/方言名称对方言讲话者对中原族群信息加工的影响。以方言为客家话、粤语和潮汕话的广东大学生为被试, 实验1采用群体参照的R/K范式, 考察不同方言讲话者对中原族群信息的记忆; 实验2采用启动Stroop范式, 考察不同方言讲话者对中原族群信息的注意偏向。结果表明, 语言演变差异与族群/方言名称影响不同方言讲话者对中原族群的信息保持, 顽强地保持祖先语言的客家方言族群对中原族群的信息加工产生群体参照效应; 语言演变差异和族群/方言名称影响方言讲话者对中原族群信息的注意偏向, 客家方言族群对中原族群的信息加工产生注意偏向。整个研究表明, 语言演变差异和族群/方言名称影响对同祖语族群的信息加工, 完整地保留汉祖语特点、强化方言与汉祖语的关系, 能够增强根祖意识, 增进对同根族群的认同。研究结果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0.
樊丽霞 《管子学刊》2016,(4):98-101
作为代表性的先秦著作之一,《管子》在西方国家的研究已经有了上百年的历史。但是,能全面、系统、终其一生来研究、翻译《管子》的,恐怕只有美国汉学家李克一人。李克教授六十余年的学术生涯专注于《管子》的研究、翻译,通过对这一历程的梳理,可以按其不同的研究成果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介绍每一阶段取得的成就及其影响,旨在对李克教授表示敬意,同时唤起更多的专家学者关注《管子》的英译及海外传播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