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和梁漱溟先生提出的"伦理本位"是两个经典本土社会概念,几乎所有关于中国社会结构和中国人行为文化的研究都不能不涉及到它们.遗憾的是它们之间的关系一直没有得到系统的梳理,以致很多学者认为其含义基本相同.事实上,这两者之间既存在很多相通之处,又存在一些重要的分歧.本文通过系统对比,梳理了它们在三个方面的异同:一是对中国社会结构判断上的异同,二是对中国人行为取向判断上的异同,三是研究视角的异同.  相似文献   
62.
中国古代社会秩序是典型的等级秩序,为了高效地安排并维护社会成员在等级社会中的序位,中国传统社会形成了体系化的排序序维。所谓序维即秩序存在和被认识的维度,这些序维主要有神人序维、天君序维、君臣序维、父子序维、夫妻序维、兄弟序维、妻妾序维、贤与不肖序维、华夷序维、官民序维、主奴序维、师生序维、长幼序维等社会排序序维。这些序维都具有安排其中每一位社会角色的特别的权利与特别的义务的意义,而特别的权利与特别的义务可被称为"特分"。各具体的序维往往还被概括为人天秩序、人伦秩序以及人际秩序等。  相似文献   
63.
1982年11月13日,交城县进行文物普查和“四有”建档工作中,在县保文物单位王山圆明寺遗址发现了一通垒砌在墙中的残破碑石,一碑二文。其碑阳为撰文于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立石于金明昌元年(1190)的《太原交城县王山修建十方圆明禅院记》(以  相似文献   
64.
郭磊  刘伟 《心理科学》2018,(1):189-195
Zhang(2013)提出了序贯监测程序(SMP)用以检测CAT中的题目在作答过程中是否发生泄漏。然而,该方法会出现虚报且未关注在题目泄漏后,对能力估计精度产生的影响。本研究在SMP基础上引入个人拟合指标,提出SMP_PFI方法,拟在给定的置信度上核实被SMP标记的题目是否真正泄漏,并探查SMP_PFI方法对能力估计精度与被封存题目数量关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新方法能够有效降低SMP单独运行时的一类错误。通过控制CPFI值能够平衡能力估计精度与被封存题目数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5.
从明末清初到近代的几百年间,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急剧变动导致传统儒家经济伦理与苏商伦理精神发生直接冲突。经济发展的多样化、苏商社会地位的提升以及儒家传统经济伦理观念的差序梯级形态,推动苏商逐渐形成以儒家经济伦理为核心、具有江南地方文化特征,兼收并蓄、融合并包的完整的苏商伦理体系。  相似文献   
66.
在《乡土中国》一书中,费孝通先生提出了著名的“差序格局”概念。这一概念十分符合中国乡土社会中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的本质。费孝通认为,中国的整个基层社会结构式差序格局式的,而不像西方国家“团体结构”的。这样的差序格局是中国农村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形态的反应,同时也影响了乡村人际关系与互动,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既而对乡村的政治,文化也起到了深刻地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变迁,中国乡土社会中差序格局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与内涵在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67.
一、基于学生认知的课堂知识序的重构——高效课堂的基础 所谓认知结掏,就是指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方式,它由学生眼下能阐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简而言之,即学生头脑里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68.
佤族南传佛教社会的“阶序”是以佛教的业力和功德观念作为分类基础,以神圣性逻辑和世俗性逻辑的对立和交融形成的.它不同于印度种姓社会以洁净和不洁为分化基础的阶序,信仰南传佛教的佤族社会“阶序”体现的是佛教思想价值观念的体系化关系,是信仰南传佛教的佤族社会政治结构、社会结构和宗教结构相互作用并趋于稳定的保障,它使生活于佤族部落的每一位成员一生注定是与整个佤族社会环环相扣、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9.
孔子与《尚书》的关系是《尚书》学史上的一大问题,前辈学者对此问题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孔子是否删减或者编次《尚书》以及为《尚书》作序上。这种讨论延续了两千余年,至今未有定论。《论语》本身并没有提供现成的答案,《孟子》、《荀子》也没有提供相关的信息,汉代司马迁明确指出孔子编次了《尚书》,班固则有孔子删《书》为百篇并为之作序的说法。后汉时期,孔子删《书》并为之作序的说法很有普遍性。孔子删《书》百篇并为之作序之说创立后,汉唐学者,无论是经今文学家还是经古文学家亦或史学理论家,大体因循而无异议。宋、元、明学者对于孔子与《尚书》关系的认识,怀疑与肯定汉唐学者观点的均有之,就具体内容而言,在孔子与《尚书》方面,认为孔子编次了《尚书》的意见依旧占主流,而在孔子与《书序》方面,反对的意见开始占上风,许多学者开始否定孔子作《书序》。学术在因循与怀疑之路途中得以演进。  相似文献   
70.
吴斌斌 《周易研究》2024,(1):61-70+79
《杂卦》之名已经揭示了其相对于《序卦》会含有更复杂的编卦体例。以往诸家承袭解读《序卦》的思路,单一化地理解《杂卦》的编次规律,这是不正确的。《杂卦》的体例,是以卦体、卦义为元素,次第展示“体义皆对”“体对义不对”“体不对义对”三种类型的组合。唯大过、夬二卦例外,这种“为例不纯”的现象同《序卦》的咸、未济一样,皆是为了表示某种框架、大义。大过训颠,为颠倒之始;次姤,为阴长阳消之初;末夬,为阴尽阳复之几。夬决则纯乾,拨乱反正,以示天道之常、乾坤不息之理。变而能济,济而复全,构成了《杂卦》义理的辩证性。过去学界对于《杂卦》卦次规律性的理解多有不确,根本原因在于对文本的关注不够,大多仅据卦次展开论述,而忽略了文本的文字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