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9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在金代“三教合一”的思想背景下,儒士与全真高道之间的交往较为频繁且融洽。迨至“贞祐南渡”后,赵秉文等人掀起了一场旨在重估儒学价值的思潮,辟佛老以维护儒学“吾道”的意识开始出现。金亡后,全真教达到全盛状态,这更加激起了元好问等金源遗士的不满。入元后,面对异质文化的压力,儒学与全真教的关系又有所调整。元门弟子群体在与全真教的交往中,虽然还在标举金末儒学重估思潮留给他们的儒学“吾道”观念,但乃师对全真教的那种怨怼情绪则已然是消解不见。  相似文献   
92.
赵秋芬 《天风》2018,(9):21-22
借"崇拜""探访"和"小组"把人带到神面前,与神建立美好的关系,在互动关系中,生命得以成长,关系得以再生。一位刚去加拿大留学的朋友跟笔者聊起,中国有些教会在与新人或会友建立关系方面做得不够,如留新人电话、帮助新人安排小组团契、回访会众等。中国人对群体关系有强烈的依附感,"关系"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关系的程度决定了人们彼此互动的方式,笔者试从"关系"的角度探讨教会牧养模式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93.
论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与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化认同主要是指民族成员对本民族主体文化的归属意识。民族成员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可与共识不仅表现为民族文化的精神、情感、规范和目标转化为民族成员内在本质的过程,而且表现为民族成员根据自己的内心、道德本性和特殊需要对本民族文化的群体价值进行整合的过程。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可与共识,是一个主体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同时也是他们与外界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过  相似文献   
94.
谭静芝 《天风》2011,(10):37
教会是被召的群体、领受属天各样恩赐的群体、回应上帝晓谕——特别是上帝藉耶稣对世人的晓谕的群体。教会向世界宣示的好消息也必须以此为中心。教会的歌是乐歌,但不是娱乐的歌;是自由释放的歌,却不是任意不羁的;是合一委身的歌,而不是自我及陶醉于浪漫的歌;更重  相似文献   
95.
通过对620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施测,探讨大学生群体认同、自尊和心理疾病污名之间的内在关系,并使用LISREL 8.70建构了彼此之间的关系模型,进行了中介效应分析.结果发现:(1)群体认同显著地负向预测自我污名,且通过自尊和公众污名这两个中介变量影响自我污名;(2)自尊显著负向预测自我污名,公众污名显著正向预测自我污名.结论:三个变量之间相关非常显著;所建构的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  相似文献   
96.
人是类性、群体性、个体性的统一,并且在不同的具体情境中,人的这三重属性的表现重心是有所不同的,于是同样的价值客体对于价值主体而言便会表现出不同层次的适应性——类相适性、群体相适性与个体相适性.价值具有类适应性就意味着普世价值的存在,但是存在普世价值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价值都是普世的,因为有些价值只具有群体适应性或个体适应性.  相似文献   
97.
对不公正历史事件的情绪反应—— 群体内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只要个体把自己归于施害群体, 并且承认所属群体对不道德的行为负有责任, 而无需自己参与其中, 就会体验到群体内疚, 它是一种自我聚焦的情绪。内群体责任、伤害行为的正当化、知觉到的补偿困难等认知因素都会影响群体内疚程度, 而个体的优先价值观和国家认同等会造成成员间群体内疚体验的个体差异。群体内疚的体验会促进施害群体对受害群体的道歉和补偿支持。将来伤害行为的群体内疚, 以及与其他情绪的综合考察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8.
当面孔以群体形式出现,认知神经系统会自动整合情绪信息提取平均情绪,此过程被称为群体面孔情绪的整体编码。探讨其与低水平整体表征的分离,与个体表征的关系及神经活动特点是揭示其加工机制的关键,但目前尚未形成系统性模型。未来应综合利用眼动、神经电生理和脑成像技术,结合注意、记忆及社会线索进一步拓展对其认知神经机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同时关注具有认知情感障碍的特殊人群,并从毕生发展的角度探索其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99.
从解释偏向视角探讨共同内群体认同促进民族心理融合的认知加工过程。实验1和实验2设置群体情境(竞争/非竞争),分别考察即时解释偏向(包含自动解释偏向、迭代解释偏向)和延时解释偏向在共同内群体认同与民族心理融合关系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在竞争和非竞争情境下,共同内群体认同能够促进民族心理融合,其促进作用发生在自动积极解释偏向和延时积极解释偏向阶段。研究从认知加工的视角拓展了共同内群体认同模型,并完善了解释偏向阶段模型。  相似文献   
100.
采用内群体认同问卷、主观幸福感问卷和听障朋友支持问卷对366名特殊教育学校的听障青少年(10~12年级)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听障青少年群体认同中的不同维度(满意度、团结性和中心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及听障朋友支持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群体认同的满意度、团结性、中心性与主观幸福感、听障朋友支持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2)听障朋友支持仅在群体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