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61.
公众参与有助于增强医疗改革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和有效性;但如何使公众能真正参与并影响医疗改革是亟需解决的难题.回顾国外卫生政策制定过程中公众参与的实践经验;发现我国医疗改革公众参与需要从协商监督机制建构、直接参与度设计以及价值观建构三方面开展.  相似文献   
462.
20年的农村改革与实践,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有了很大提高。而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要矛盾已从粮食供求矛盾转变为农民的增收矛盾。虽然粮食生产连续获得丰收,但由于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已从以往单纯的资源约束转向以需求约束为主,使得农业增产目标与农民增收目标表现出不一致性,收入对产出的弹性持续下降,农业创造收入能力呈现出减弱趋势。  相似文献   
463.
对1935年国民党币制改革的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秀清  杨晓冬 《学海》2002,(2):130-134
本文主要探讨了 1935年国民党面对国内日益严重的财政金融危机、财政赤字以及美国“白银政策”的冲击 ,为寻求出路被迫实施的法币制度的改革。文章着重分析了币制改革的原因及条件 ,从而说明1935年的币制改革是中国当时形势及国内外综合因素相结合的结果 ,并且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非常巨大的后果和影响 ,需要我们客观地认识  相似文献   
464.
这次会议,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受到表彰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民族工作战线的同志们,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问候!  相似文献   
465.
“无变革的改革”:中国地方行政改革的限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海》2016,(1):34-43
地方行政改革往往陷入"无变革的改革"困局,这一困局与现代国家建设路径有关。中国现代国家建设是嵌入在政党中的特殊的国家建设,其特殊性体现为现代国家建设任务的一系列替代。替代逻辑决定了中国地方行政改革的三个约束:国家利益还是部门利益冲突中的价值约束;党政分开还是党政合一悖论中的政治约束;公众参与还是公民协商选择中的结构约束。囿于这些约束性条件的地方行政改革虽然层出不穷,但其本身并不会带来变革。  相似文献   
466.
宪政经济学:一个应当科学对待的研究领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钟甫宁 《学海》2005,84(5):32-36
对经济转轨的渐进改革和休克震荡途径之争已经深入到宪政经济学的层面,但是,无论是基本理论还是政策分析的应用,宪政经济学的领域中都存在一些重大的显示的和隐含的分歧。本文试图在理论和应用两个层面上梳理争论各方对若干重要概念的分歧之处,同时提出自己的粗浅理解,目的在于为进一步的深入系统研究廓清地基。  相似文献   
467.
《学海》2016,(2):58-63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最受关注的社会保障话题。虽有大量文献研究,但对此项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思路尚未达成共识,即便是对全国统筹这一改革举措,理解也不尽一致。基于对现行制度的"病理分析",本文认为以调剂地区基金余缺为主要目标的全国统筹难以解决现行制度不公平和不可持续等问题,建议采用统收统支式全国统筹,并以此为统领,实施综合性改革,形成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有效率的制度。改革要点是:尽快实行基金统收统支;实施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基金分账管理;按照"保基本"原则完善养老金计发及调整办法;研究试行弹性退休办法;建立财政投入的科学长效机制等。  相似文献   
468.
469.
《学海》2016,(1):44-51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是一个社会改革问题,涉及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市场与社会的关系等领域的改革。当前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主要是对传统基层社会治理体制的巩固和强化,也就是说,在传统的社会管控逻辑和思维主导下,基层政府还处在不断的加强单中心行政权威治理和社会管控能力的实践中。这样的实践,与社会发展脱节,与社会需求脱节,不具有从现行旧体制走向未来新体制的社会改革意义。因此,推进基层治理的现代转型,就是要明确当前基层治理的社会改革核心议题所在,亦即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市场与社会的关系,涉及政府治理的公共性建构、改革社会组织体制、建构政府、社会、市场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470.
物业管理改革已在一些佛教寺院中试水先行,即将寺院物业委托给物业公司进行专业化的管理,寺庙僧人则从这些管理领域退出,这种做法,在教内外引起了不同的意见和反响.作者认为要正确衡量当前寺院物业管理改革的利弊得失,首先必须厘清寺院物业管理与寺院的主要功能即佛法修持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准确把握改革与继承之间的度,让改革朝着正确的方面推进.因此,在改革中应坚持如下几个原则和对策:首先,应该以中道观来处理这一两难选择,折衷取舍,新旧兼顾,即在物业公司的管理范围和寺院常住的管理职责之间进行适当的划分和界定;其次,为了便于这种范围划分和职能界定,有必要对寺院进行职能分区,如将寺院划分为“公众开放区”和“宗教修持区”,开放区的大部分事务可由专业公司管理,修持区的绝大部分事务则必须由僧人自己管理;第三,对那些不能强制划分的部分实行共同管理,对共同管理的权限和范围作适当的划分;最后,在引进物业公司之前,寺院应未雨绸缪,对两序职事进行必要的调整,对那些划归物业公司管理的堂口寮舍,其原有职事之职能和任务做出相应调整,同时,及时制订出新的寺院管理计划和僧众修持计划,使因转轨而出现的空白由新的学修计划加以充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