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浅谈中国养生体育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养生一词 ,原是广义的。《吕氏春秋·节丧》说 :“知生也者 ,不以害生 ,养生之谓也”[1] 。养生 ,又称摄生 ,就是保养生命 ,保是护利御害 ,养生是扶正祛邪 ,也就是保证人的生命体在自然和社会大环境中保持平均和适应 ,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中国养生学萌芽于商周时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它随着人们对发病学原理认识的逐步深化 ,以及中国古代哲学和各种自然科学的不断渗透而不断充实和完善 ,具有鲜明的中国特征 ,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中国养生涉及许多方面 ,如饮食、起居、劳逸、导引、情绪等等 ,包括了全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性生活…  相似文献   
12.
《中国道教》2011,(5):1
大道无名,清静自然;有教玄奥,应物顺天;惟道为尊,以德为贵;济世利民,历久弥新。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文明日进。然人类贪欲丛生,攫取无度;彼此争斗杀伐,仇怨难息。致社会贫富悬殊,矛盾重重;自然生态紊乱,阴阳失衡。今辛卯秋月之吉,海内外高道大德、各界善士会聚衡山之麓、湘水之滨,同  相似文献   
13.
夏云 《中国宗教》2012,(5):41-44
他社会事务繁多仍然坚持早晚功课、静坐存想、斋戒等道教修炼的基本功夫,对"处喧见寂"之趣、"出有入无"之机明见洞悉。作为身处闹市红尘、在现代都市里修行悟道的出家人,他何以能练就如此清静功夫?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期,道教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作为中国道教学院的执教老师,他对于道教人才培养的看法怎样?  相似文献   
14.
“逍遥”境界是庄子思想的特色之一。崔大华将庄子之境界论概括为三类:恬淡无欲、去知与故和体“道”。此说甚粗略,凡境界必由功夫近之,有所修练,方为神人。赖锡三以不住两端的“吊诡主体”诠神人,以破“劳神明以为一”的极端内向性。  相似文献   
15.
李炯 《中国道教》2011,(5):53-55
一、"清净"与"清静"探讨"清净"的话题,首先我们应懂得"清净"这个词的意义。从字面上看,"清净"可以解释为"清洁纯净";"清静"可以解释为"纯正恬静、安静和宁静"。"清净"最早出现在文子所著《道原》:"真人体之以虚无平易,清净柔弱,纯粹素朴,不与物杂,至德天地之道,故谓之真人。"《本际经》也说:"无染无秽,是名清净。"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没有被污染,达到洁净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探讨了张宇初的道教美学思想 :张宇初 (1 359- 1 41 0 )为明代正一派第四十三代天师。他力倡道法自然 ,清净无为之美 ,这一思想直承先秦老庄 ,有回归先秦老庄的倾向。他还强调只要做到真、精、诚的统一 ,“道”美就可在主观直觉中获得。此外 ,本文还分析了“道”美在张宇初诗文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中国宗教》2022,(9):F0004-F0004
盐城清真寺位于江苏省盐城市中心城区,呈方印型。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原名“礼拜寺”,至今有600多年的历史。清康熙五十九年(1762)扩建,更名为“清真寺”,亦名“回教堂”。2009年11月,获批盐城市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原址修缮,多处文物古迹得以妥善保护;建置日臻完善,古寺焕发新颜。清真寺正殿坐西朝东,飞檐翘角,前壁为通长棱孔式门窗,讲经堂坐北朝南,外檐彩绘图案,别具民族风格,院内三株银杏大树,高耸入云。整个庭院清静雅致,生气盎然。  相似文献   
18.
"现在我好忙、现在我好累",这两句话成了当下许多中国人的常用语言,"忙"和"累"似乎成了许多中国人的生活常态,"忙"和"累"后面我们更看到世人对金钱、名利、物欲的狂热追求和执著,进而我们看到的是一张张疲惫不堪、患得患失、焦虑不安、心浮气躁的面孔。人们在追求幸福快乐生活的同时,生活却过得越来越沉重。滚滚红尘,生命的意义何在?《庄子·  相似文献   
19.
仙湖植物园空灵而清静,弘法寺依然回响着悠扬的佛号钟声。炉烟夜静香犹热,灯火春深夜欲沉。说不尽的本焕长老,也许多年之后,钟磬余响,会叙尽沧桑……  相似文献   
20.
谈《老子》中的“柔弱”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乃春秋末期人,其书《老子》在后学弟子的不断补充下,完成于战国前期,但是《老子》的主纲及绝大部分篇章为老子所作,这点当无疑。作为先秦道家的代表作和道教的主要经典之一,后人多做注疏诠释,仅《道藏》中就收入了五十多种。它既是研究道家和道教文化的瑰宝,又是两千多年来帝王、贤达用以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内在法典。《老子》一书是站在宏观整体的领域,提纲挈领的一个总结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