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9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张能 《世界哲学》2016,(1):71-79
不同于传统哲学将哲学规定为静观、沉思和沟通,德勒兹认为,哲学就是创造概念。德勒兹的哲学包含三个概念要素:"内在性平面"、"概念性人物"和"概念",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哲学创造概念既不能脱离"内在性平面",也不能脱离具体的创造者即"概念性人物"而孤立存在。德勒兹的概念创造性哲学是作为生命提升自身的力量而被规定的,即哲学总是关系到生命思想的提升,而这些创造的哲学概念向我们敞开了思想的权力。  相似文献   
152.
概念与命题     
概念与命题,不仅是人类经验生活的基本要素,更是东西方文化构造哲学宗教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的理性基础。本文从印度哲学入手,全面详尽梳理出大乘佛教量论体系的创始者陈那、大乘佛教量论体系集大成者法称及其后学们的遮诠理论与历史演进,细密深透地展示了欧洲文化之外关于概念与命题的一套完备理论,不仅对佛教量论认识论研究本身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对于东西方哲学宗教认识论-逻辑学之比较研究不无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53.
基于五个实验研究联合使用单类内隐联想范式与概念启动范式,探讨了共产主义信念与道德认知的关系及其认知机制。结果显示:(1)共产主义信念与道德在概念层面具有相容性;(2)在阈上、阈下水平启动共产主义信念均能够显著促进道德概念判断;(3)共产主义信念促进道德判断的启动效应呈现累积趋势,符合证据累积模型,而在词汇决定任务下未出现概念的扩散激活效应,不符合扩散激活模型。系列研究表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共产主义信念与道德认知产生了显著地关联,共产主义信念启动能够促进道德判断,且共产主义信念促进道德判断的启动效应并不是发生在语义层面,而是知觉层面。  相似文献   
154.
具身认知研究虽已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但某些具身效应存在可重复性较低的问题。若长期忽视这一问题,将严重损害心理学的科学性,甚至引发一定程度的“可重复性危机”。本文从道德概念清洁隐喻的两大映射方向出发,基于两大实验类型对相关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因素分别展开分析。未来研究应关注更注重社会互动的组织道德,将道德概念具身隐喻研究引申到现实问题中,并借助认知神经科学技术更全面地考察身体经验、情绪体验和认知加工在道德清洁隐喻加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5.
吴彤 《哲学研究》2012,(2):85-92,129
<正>一、导论关于实践的诠释是哲学中的一个深层次问题。实践是人的存在的根本方式,哲学如若对于这种存在的根本方式不能给予关注,它就会脱离人的生命本质,这样的哲学对于人就没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6.
何欢欢 《哲学研究》2012,(2):106-112
<正>"瓶"(ghata)和"空"(虚空、空间,ākasa)是古印度哲人在阐释抽象哲理时最常用到的两个譬喻意象,以补充说明晦涩难懂的哲学概念。随着论述主题的不同,"瓶"和"空"作为喻例可以分别形象地阐释或佐证不同的观点。在吠檀多哲学体系中,"瓶"和"空"两者被置于同一个譬喻,构  相似文献   
157.
李志 《哲学研究》2012,(7):9-15
<正>对现代人的生活而言,自由无疑具有崇高的价值。然而,人们对自由概念的使用却往往十分混乱。这种混乱不仅存在于日常语言中,也存在于众多的学术讨论中。即便按照比较清晰的评判标准,自由也是形态各异的:有形而上学的自由与政治的自由之分,有个人自由与社会自由之分;政治的自由有时又划分为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伯林),有时则划分为消极自由、积极自由与作为参与的自由(参见托马斯,第219页)。而且,自由的这些不同意义并不是完全平行的,它们之间的部分重合与交叉十分常见。由此,我们可以说,真正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是否要自由,而在于究竟要哪一种意义上的自由。  相似文献   
158.
谭群玉 《现代哲学》2012,(1):123-126
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学科第一位长江学者俞吾金教授,受聘为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下简称马哲所)和哲学系讲座教授仪式,于2011年9月15日,在中山大学文科楼225演讲厅隆重举行,马哲所副所长、哲学系副主任刘森林教授主持了聘任仪式,并简要介绍了俞教授的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159.
周振忠 《哲学研究》2012,(8):90-97,129
情感主义(emotivism)是元伦理学的重要学说之一。艾耶尔是这一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参照斯图尔加(D.Stoljar)的观点①,可以将艾耶尔的情感主义概括为语义和语用两个基本论点:语义论点:道德语句缺乏真值条件,不能为真或为假。语用论点:道德语句的作用是表达情感,以及劝说人们以某种方式行动。(Stoljar,p.81)然而,这一版本的情感主义面临两方面的问题:(1)弗雷格-吉奇问题:一个缺乏真值条件而只有  相似文献   
160.
李石 《哲学动态》2012,(3):83-88
一自由一直是西方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之一,不论是自由主义还是共和主义,都将自由作为其政治理论的核心理念。学者们也越来越倾向于对不同时期、不同意识形态的社会中人们所拥有的自由进行比较。自由主义的经典作家以赛亚.伯林(Isaiah Berlin)就曾断言,"瑞士国王的自由肯定比阿尔巴尼亚公民的平均自由多得多"[1]。而罗杰.斯克拉顿(Roger Scruton)则认为,在英国人们能获得"比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