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电脑中正在播放古筝曲《梅花三弄》,因为是循环播放,音乐永远呈现出美丽的圆形,终而复始,循环不断,仿佛幸福本身一样没有休止符。庄子反对技术,认为有机械必有机心,有机心必会毁掉人本心的纯正。但任何事情都应该一分为二辩证地来对待。现代高科技也可以成为心灵的按摩器。譬如此刻我坐在电脑前,一边敲击键盘,一边欣赏着循环往复的美丽音乐,鼻尖仿佛嗅到了梅花的幽香,这是何等圆满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52.
这个世界还很新,还有很多创意没有被人发现。1分钟60秒,1天24小时,全年365天,时刻诞生着新的想法。也许,有些已经诞生了,我们的视角却还未看见。没关系,这里会让你发现那些我们从未关注过的创意。不管你信不信Art.Lebedev可以让全世界充满乐趣或是Mark Khaisman手中飞舞的胶带Matt Gagnon耍着变废为宝的看家本领冲击现代艺术的Gerald Brom派黑色幻想带着Happy Pills的糖果自营心情这一切的出现都值得让你睁大眼睛看个究竟  相似文献   
53.
闵兢  华学成 《学海》2011,(4):108-114
基于协同学理论、公民社会和治理理论及当今国内外的实践经验,以社区应急准备为基础的社区应急管理正在成为公共危机治理的基石。对社区进行脆弱性评估是社区应急准备的必要前提,而社区居民的应急准备现状和社区应急工作的组织现状是脆弱性评估的重点,它们直接决定着社区的应急能力。在整个应急准备的机制中,应急计划是其核心环节。应急计划的过程是由成立计划小组、定义计划、潜在问题分析、资源分析、描述任务与责任、发展策略与系统构成的一个需要不断调整的动态过程。为了提高社区应急准备的整体绩效,提倡构建基于多层PDCA循环模式的社区应急准备体系。通过调查还发现在应急资源的投资问题上,社区与居民、居民与居民之间互有博弈。  相似文献   
54.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考清华→努力学习→找工作→挣钱→娶媳妇→生娃→考清华,梦神总结的清华男的一生。"这与放牛娃相似的命运循环,正在不断上演。只是这一次的选择,不再是因为目光狭隘,而是社会价值观的单一。人们对梦想与成功的追求,是生活不变的主题,并且现在全社会对成功有统一、清晰的认定,不升官发财,就扬名立万,这样才叫成功。在这样的期待下,无  相似文献   
55.
互惠体现了“给予”与“回报”之间的资源循环,以多种形式广泛作用于消费领域。但是,以企业为焦点行为者的互惠关系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尚未被系统梳理。通过回顾营销领域的研究发现,互惠关系能够从相互交换、对价法则和道德规范三个方面,影响消费者行为主体、行为性质和行为水平。消费者对互惠关系的响应由意识与无意识决策、结果和道义导向、公平交换的内在机制驱动,社会和个人因素起到了调节作用。未来研究应在互惠关系的研究视角、消费者行为的整合、边界要素的探索和互惠主体的机制差异四个方面加以拓展。  相似文献   
56.
已有研究考察了建言行为的诸多影响因素, 然而探讨情绪影响建言的研究则是新崛起的一个方向。文章一方面从情绪影响认知信息加工最终影响建言决策的微观角度来分析情绪与建言的关系, 另一方面从组织行为研究的宏观层面探讨情绪与建言关系, 并以情绪事件理论、情绪循环理论和情绪反馈理论为基础, 结合情绪研究的相关文献, 对员工情绪产生的几大来源, 员工情绪对建言决策的影响, 建言者的情绪对被建言者(建言对象)的情绪影响, 员工建言被采纳与否等几个涉及情绪的过程进行分析和阐述, 并构造了建言行为情绪机制模型; 系统地揭示了整个建言行为链上伴随的情绪机制, 并对恐惧、希望、心理安全、后悔等情绪对建言的影响作了示例分析。文章最后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57.
技术的文化塑造与技术多样性的政治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的文化塑造是技术的社会形成理论的具体化."文化塑造"一词具有多种意义,在技术的社会形成过程中,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和作用.具体而言,技术的文化塑造涉及到技术发展中的文化意义和技术政策的意义,它反对长期流行的技术决定论的观点,即技术统治论式的技术政策.本文最引人注目之处在于提出了"技术的不确定性循环"这一概念,即认为新技术从一开始就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特征,并构成了以后的系列问题.技术的这一循环特征包括了以多种方式相互交织的不确定性.而技术的不确定性循环,则必然要涉及到技术的多样性,以及技术创新体制和互动创新网络的构建,并最终关联到技术多样性的政治学的构建.  相似文献   
58.
本文试图从西方知识论的视角来解读"缘起性空"说,认为"缘起性空"说中的怀疑主义情结必然导致缘起有的难题,并力图用当代知识论的语境主义解答方式来解决缘起有的"回溯论证"及"恶循环"问题。  相似文献   
59.
前几天,看中央电视台《影响2006》年度新闻记忆十大新闻图片颁奖晚会,有一幅获奖照片《在那玫瑰盛开的地方》深深地震撼了我。画面是一双捧着一枝红玫瑰的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0.
本研究采用纵向设计,以北京市426名四、五年级流动儿童为被试,进行连续4次的追踪测查,考察流动儿童同伴侵害的特点及其与内化问题的动态相互作用关系。结果发现:(1)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的同伴侵害与内化问题水平比公立学校流动儿童高;流动儿童的流动性越大,同伴侵害和内化问题越多。(2)控制了性别、年级、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和流动性后,从T1到T2,同伴侵害与孤独感为相互作用关系,且同伴侵害可以显著预测抑郁,但对社交焦虑的预测作用不显著,而从T2到T4,同伴侵害和3种内化问题的相互作用模式完全一致,即T2时的社交焦虑、抑郁和孤独感显著预测T3的同伴侵害,进而显著预测T4的社交焦虑、抑郁和孤独感。(3)抑郁、孤独感与同伴侵害的循环作用在两类流动儿童中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而在社交焦虑和同伴侵害的模型中,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的同伴侵害对社交焦虑的作用比公立学校流动儿童更大。可见,同伴侵害和内化问题呈循环作用关系,未来预防/干预研究可以聚焦于减少流动儿童的同伴侵害或内化问题的角度打破二者的恶性循环,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构建良性循环,促进他们的积极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