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7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李芸  顾纪瑞 《学海》2001,(5):63-67
加入WTO以后,中国的消费品市场将发生巨大变化,如何使中国百姓在得到实惠的同时自身权益免受侵害,这是一个重大的实践课题.本文对我国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易受损害进行了归纳分析,提出要提高消费者应对这种市场变化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相关管理机构应重视对国民进行主体性、法制化、国际消费惯例及新消费文化导向的教育.  相似文献   
272.
意雯 《天风》2016,(11)
正【中国经济网】当前,一种号称能够用一元钱博得价值上千甚至上万元物品的"抽奖式购物"风靡网络,已形成了上千亿元市场。什么是"一元购"?举例来说,一件100元的商品,每位消费者在平台上花1元购买,凑齐100人后,平台随机抽取其中一人获得该商品。然而,随着该商业模式的风靡,其问题也渐渐显露,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网民不知不觉中产生了赌徒心  相似文献   
273.
中国人人格的词汇研究   总被引:46,自引:6,他引:40  
王登峰  方林  左衍涛 《心理学报》1995,28(4):400-406
在回顾了西方心理学家以及中国学者从字词中研究人格维度的尝试之后,从《现代汉语词典》中挑出了用以描述人类行为差异的术语共6156个,其中,描述稳定人物特点的术语有1274个,描述评价特点、表情和情绪状态、以及躯体动作和活动的术语分别有1239个、634个以及2079个。同时,还根据352名大学生对不同目标人物的描述得到1638个术语,落入上述四类的术语个数分别为268个,1239个,61个和70个。文中还讨论了词语研究的初步结果及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74.
杨伟文  李超平 《心理学报》2021,53(5):527-554
近年来, 资质过剩作为一种特殊的个人-环境不匹配现象, 引发了较多学者的关注, 但相关研究结论尚有争议。对包含383项独立研究、945个效应值及575061个研究样本的321篇文献开展元分析:(1)直接效应检验表明, 资质过剩感与消极情绪(愤怒、无聊)显著正相关, 与积极自我概念(自尊、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不显著; 在个体绩效方面, 资质过剩感与消极角色外行为(反生产行为、离职)显著正相关, 与积极角色外行为(创新、组织公民行为等)和任务绩效的相关性不显著。(2) 结构方程模型元分析表明, 资质过剩感能够通过增强消极情绪, 进而增加消极角色外行为、减少积极角色外行为和任务绩效; 能够通过增强积极自我概念, 进而增加积极角色外行为和任务绩效、减少消极角色外行为; (3)集体主义文化倾向在资质过剩感通过情绪-认知加工系统影响个体绩效的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 在高集体主义文化情境中, 资质过剩感对消极情绪的负向影响较弱, 且能对积极自我概念产生正向影响; 在低集体主义文化情境中, 资质过剩感对消极情绪的负向影响较强, 且能对积极自我概念产生负向影响。(4)资质过剩感与个人-工作匹配相关性较强, 与个人-组织匹配相关性较弱; 与二者相比, 资质过剩感对压力感、离职的预测效果最强。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资质过剩感对个体绩效的复杂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 并为组织如何管理资质过剩员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5.
尽管抑郁的影响因素得到了比较多的探讨,但是鲜有研究探讨职业自我概念清晰度与抑郁的关系以及性别和性别平等观在其中的作用。根据生涯发展理论和自我差异理论,本研究探讨了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清晰度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并考察了性别和性别平等观在二者关系之间的调节作用。通过对463份大学生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1)职业自我概念清晰度与大学生抑郁负相关;(2)职业自我概念清晰度与抑郁的关系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职业自我概念清晰度、性别和性别平等观对大学生抑郁存在三重交互作用。当个体持有高性别平等观时,男性和女性的职业自我概念清晰度都与抑郁负相关。当个体的性别平等观较低时,女性的职业自我概念清晰度与抑郁正相关。研究结果对于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76.
为探讨青少年的社交网站使用和社会比较对自我概念清晰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问卷、社会比较倾向问卷和自我概念清晰问卷对697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社交网站使用强度和社会比较倾向呈显著正相关,而社交网站使用强度和社会比较倾向都与自我概念清晰性呈显著负相关。(2)社交网站使用对自我概念清晰性不仅有显著的直接预测效应,还能通过社会比较倾向的间接作用对自我概念清晰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77.
通过一个相关研究和一个实验研究探索自我概念与仿制商品形象的一致性与消费者对仿制商品消费意愿的关系,以及反过来个体在使用仿制商品后对其行为的影响。研究一中,呈现给被试三组同一品牌的正品和仿制商品,让被试评价,相对于正品,其自我概念与仿制商品形象一致的程度以及对仿制商品的购买意愿,结果发现被试评价其自我概念与仿制商品形象一致性程度越高,其对仿制商品的购买意愿越高;研究二中,被试被要求使用正品或仿品钢笔完成矩阵谜题任务,并根据成绩自行兑换奖励,结果发现,相比使用正品钢笔,被试使用仿制商品后更倾向于谎报成绩,表现出与仿制商品相一致的虚假欺骗属性。以上研究结果说明,自我概念的影响贯穿于消费行为始终,自我概念和仿制商品形象的一致性会促进消费行为,而对仿制商品的消费也会反过来作用于自我,使消费者的行为倾向和仿制商品的负面特征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278.
互惠体现了“给予”与“回报”之间的资源循环,以多种形式广泛作用于消费领域。但是,以企业为焦点行为者的互惠关系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尚未被系统梳理。通过回顾营销领域的研究发现,互惠关系能够从相互交换、对价法则和道德规范三个方面,影响消费者行为主体、行为性质和行为水平。消费者对互惠关系的响应由意识与无意识决策、结果和道义导向、公平交换的内在机制驱动,社会和个人因素起到了调节作用。未来研究应在互惠关系的研究视角、消费者行为的整合、边界要素的探索和互惠主体的机制差异四个方面加以拓展。  相似文献   
279.
为探讨社交网站(微信朋友圈)使用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负面社会比较的中介作用和自我概念清晰性的调节作用,采用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问卷、负面社会比较量表、自我概念清晰性问卷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对武汉某高校 99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社交网站使用与负面社会比较和抑郁均呈显著正相关,而自我概念清晰性与负面社会比较和抑郁均呈显著负相关;(2)负面社会比较在社交网站使用对抑郁影响中的中介作用显著;(3)负面社会比较的中介效应受到自我概念清晰性的调节,且该中介效应在低自我概念清晰性群体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80.
以多重威胁框架为理论基础,探讨了刻板印象威胁来源对防御反应的影响。实验一和实验二选取了性别-数学刻板印象威胁,分别考察了自我概念威胁和群体概念威胁对女性防御反应的影响。结果发现,不管是自我概念威胁还是群体概念威胁,女性尝试数学题目数量都显著小于语文题目数量,表明产生了领域回避。两项研究共同说明,以自我为刻板印象威胁来源对防御反应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