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事情总是不尽人意,烦恼在所难免,以致于让人轻易陷入消极情绪之中,继而使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在这儿,笔者想提供给大家一些消除不良情绪的方法。  相似文献   
32.
王玲凤  桑标 《心理科学》2008,31(3):562-566
用设置故事情境的方法研究了儿童对愿望-规则冲突情境下他人情绪的理解.结果表明,在愿望和规则冲突情境故事条件下,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更多地作出对他人的愿望和情绪不匹配的情绪预测,7岁儿童已达到成人水平;7岁相对于4、5、6岁儿童更多地提供混合情绪预测.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越来越能认识到规则、预期的结果对他人情绪的影响.规则的来源影响儿童对他人情绪的理解,相对于内部规则,4、5岁儿童更多地将消极情绪归于违背外部规则的人,7岁和成人更多地将消极情绪归于遵守外部规则的人.  相似文献   
33.
情绪冲突控制过程的脑电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光恒  杨丽珠 《心理科学》2008,31(6):1365-1368,1290
应用Flanker研究范式探讨了正常成人被试在情绪冲突控制过程中的脑电特征.结果发现:干扰刺激的特征主要在P200上得到体现,判断刺激的特征主要在N300上得到体现,干扰刺激与判断刺激的特征体现了个体注意控制的过程.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在判断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无论是作为干扰刺激还是作为判断刺激,消极情绪都使任务难度增大,对加工过程造成干扰;积极情绪则不然.  相似文献   
34.
优势认知加工是大脑中指向当前任务的、主导的、可及性最高的信息加工过程。刻板印象与反刻板印象思维、整体加工与局部加工、关系加工与项目特异性加工、综合推理与分析推理、目标追求等认知领域的研究表明, 消极情绪会抑制优势认知加工。这种抑制作用受到优势认知加工的明确性、消极情绪的类型以及优势认知加工与消极情绪的联系三方面因素的影响。采用实验分离加工法与实验后分离加工法的研究显示, 消极情绪主要通过抑制自动加工过程来抑制优势认知加工。目前对消极情绪抑制优势认知加工的理论解释有情绪信息理论、趋近系统观和情绪具身观, 其中情绪信息理论被广泛接受。未来还需进一步明确优势认知加工的含义, 在准确描述该现象的同时, 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机制。  相似文献   
35.
认知方式与消极情绪对旅游决策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邱扶东  吴明证 《心理科学》2005,28(5):1112-1114
本研究在以往研究基础上,通过实验室实验,探索了个人的认知方式和消极情绪对旅游决策的影响。结果发现,认知方式的主效应不显著;消极情绪的主效应非常显著,有消极情绪唤醒的被试与没有消极情绪唤醒的被试.最终的决策结果,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36.
以378名双亲外出儿童和803名父亲外出儿童为被试,考察了歧视知觉与两类留守儿童积极/消极情绪的关系,并探讨了亲子亲合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及其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歧视知觉水平越高,留守儿童的积极情绪越低,消极情绪越高;(2)父子亲合水平越高,留守儿童的积极情绪越高,消极情绪越低;母子亲合水平越高,留守儿童的积极情绪越高;(3)母子亲合可以调节双亲外出儿童的歧视知觉与其积极/消极情绪之间的关系:高母子亲合可以缓冲歧视知觉对儿童积极情绪的负向预测和对儿童消极情绪的正向预测;(4)母子亲合可以调节父亲外出儿童的歧视知觉与其积极/消极情绪之间的关系,且该调节作用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37.
去焦点化是指通过操纵个体对焦点以外的非焦点事件或因素的关注, 从而减少焦点事件对个体认知判断和情绪影响的一种策略。如何利用去焦点化减少聚焦错觉对体验幸福所造成的消极影响, 提升体验幸福, 是积极心理学关注的热点。研究发现, 可以通过去焦点化策略, 减少个体对不同类型消极情绪的聚焦错觉, 以达到提升体验幸福的目的。其心理机制可从注意分散假设和情感加工理论进行解释。未来研究可进一步关注: (1)一般去焦点化与自我相关去焦点化的比较与探讨; (2)去焦点化对后续体验幸福的影响; (3)重新聚焦对个体体验幸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采用面孔图片启动不同的情绪,在青年人和老年人两组被试中考察积极、消极和中性情绪,以及不同情绪和年龄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口语产生年老化的影响。要求青年组和老年组被试在不同的情绪启动条件下对图片进行命名。结果显示,与积极和中性情绪相比,消极情绪显著地延长了青年人和老年人口语产生的潜伏期;与青年人相比,消极情绪对老年人的影响更大。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消极情绪对口语产生的抑制作用更强,这提示老年人应该在生活中尽量保持愉悦心情。  相似文献   
39.
文化和性别在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国外关于文化和性别在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中的作用的新近研究认为,文化和性别及其相互作用会产生基本不同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连接模式.在个体文化的社会(如美国),人们倾向于以对立的方式(如两极方式)来体验和表达情绪;在集体文化的社会(如中国),人们倾向于以辨证的方式来体验和表达情绪.而且,女性在这种倾向性的表现上明显高于男性.最后,作者论述了该领域若干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0.
使用情绪图片作为背景任务刺激,通过两个实验来考察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对时间性和事件性前瞻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背景任务的反应时,在时间性前瞻记忆和事件性前瞻记忆中,情绪的主效应都显著。而对于前瞻任务的正确率,在两种前瞻记忆中,情绪的主效应都不显著。将两个实验的数据合并分析发现,对于前瞻任务的正确率,任务类型的主效应显著,即时间性前瞻记忆的成绩显著高于事件性前瞻记忆; 而情绪的主效应不显著。结果表明,背景任务中不同的情绪刺激会对个体完成背景任务的速度产生影响,而对前瞻记忆任务的执行不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