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91.
杜光庭(850~933)是唐末五代时期著名的“道门领袖”,他曾对道教哲学理论、思想源流、修道方法、斋醮科仪、神仙信仰等作过比较系统而全面的总结性研究,由此而成为唐代道教思想的集大成者。杜光庭一生勤奋,学识渊博,著述甚丰。今天的《道藏》中就保留了他的二十多种著作,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他依据唐玄宗注疏《道德经》的“圣义”而发挥己解所成的《道德真经广圣义》五十卷。杜光庭在该书中对心与境关系的辩证诠释,为道教倡导修道即为修心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在推进唐宋道教思想的理论转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果说,修道即为修心,那么,如何…  相似文献   
392.
4-12岁儿童特质识别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以4岁、5岁、7岁、10岁和12岁组共160名儿童为被试,考察了儿童特质识别的发展情况.结果发现:(1)各年龄组儿童对积极和消极特质、对能力、社会道德和内部状态领域特质的识别成绩,均显著高于概率成绩,表明儿童从4岁起就已经能够从行为描述中识别出相应的特质.(2)儿童的特质识别成绩随年龄增长呈规律性变化,4~7岁期间儿童特质识别成绩快速提高,7岁后则相对平稳.(3)儿童对积极和消极特质的识别成绩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对社会道德特质的识别成绩显著高于能力特质和内部状态特质.(4)从整体上看,儿童识别积极特质的确定程度显著高于消极特质,识别社会道德特质和内部状态特质的确定程度均显著高于能力特质.  相似文献   
393.
在魏晋玄学中,王溺的哲学思想起了奠基者的意义,他的哲学比较好地表达了魏晋玄学的主题,也比较好地实现了儒道思想的会通;既建立了自己本体论哲学,也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现实关怀以及价值主张。与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康德思想比较,存有许多相通之处。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他的自由境界、道德追求以及价值取向和魏晋玄学有许多可比性,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就构成了两者超越时空的对话。  相似文献   
394.
茶境心语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每天工作前的第一件事,就是泡上一杯清茶,看细碎的茶叶在滚烫的沸水中翻腾舒展,最终旗枪分明,芽叶朵朵,绿意荡漾。此时,心也不由得渐渐沉静。  相似文献   
395.
伯林的“消极自由”概念是一个影响广泛而又备受争议的概念。在揭示这个 概念的古典自由主义思想根源的基础上,对这个概念的内在理论困难进行深入分析, 可以发现,“消极自由”的实质是个人自由,而个人自由构成了古典自由主义的核心。“消 极 自由”所消极界定的“不受干涉的自由”,其实质是一个人的行动在其私有财产权范围内的 不受 干涉,从而,私有财产权既规定了一个人的自由,也限制了一个人的自由。基于私有财产权 的自由竞争揭示了“消极自由”概念背后所隐含的人与人之间的真实关系,这就 是一个普遍冷漠和无是非的社会生活图景。“消极自由”的自由观所体 现的实际上是一种合理利己主义的社会生活原则。  相似文献   
396.
长期物质贫困产生特殊的心理后果——心理贫困。心理贫困指的是不利于贫困阶层摆脱贫困的心理与行为模式,主要表现为 “志向失灵”与“行为失灵”,即抱负与志向缺位,理念和意识扭曲,能力与行为方式错位,还易于做出不利于脱贫的决策行为;长此以往,就陷入“贫穷—特定心理与行为模式—继续贫穷”的恶性循环。对此,研究者们先后开发了有条件现金转移项目、减少认知资源损耗项目、“转移和坚持”心理干预策略、社会阶层流动信念干预策略、公平感提升策略等干预方案。该领域研究及其相关成果对“精准”扶贫,促进社会公平、增加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研究应在整合的干预方案和本土化的干预方案等方面予以加强。  相似文献   
397.
在我国族际背景中, 检验两种效价族际接触的效应及其机制。研究1从内地和新疆抽取有过族际互动经验的维吾尔族和汉族大学生(内地、新疆的汉族、维吾尔族样本量分别为448、791, 375、901), 研究2从宁夏抽取回族和汉族中学生(回族565, 汉族957)。两个研究共在6个样本上检验积极和消极族际接触对族际接触意愿的效应, 并检验族际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 积极族际接触明显多于消极族际接触; 积极族际接触越多族际接触意愿越高, 消极族际接触越多族际接触意愿越低, 积极族际接触的促进效应大于消极族际接触的阻碍效应; 族际自我效能部分中介积极族际接触对族际接触意愿的效应, 能更有效的中介消极族际接触的效应; 两种效价族际接触的效应在多数群体和少数群体间总体上没有预期的差异。研究结果对于了解我国族际接触的现状和效应、丰富群际接触研究证据有理论意义, 对于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98.
近年来社会治理中的心理学问题开始受到心理学者的关注。要正确识别这些问题, 我们必须从社会治理的心理内涵出发, 认识到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社会治理的主体是人, 治理的对象是以人为中心的社会事务, 治理的过程是多元主体的群体决策过程, 治理的路径之一是面向人的心理建设。由此, 心理学家应该着力研究社会治理内生的各种心理学问题, 包括各种主体的治理能力, 作为治理对象的现实社会心理问题(尤其是社会心态问题), 群体决策心理, 以及心理建设的战略和实践方案。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 有望建立“社会治理心理学”的原创理论体系, 实现“由心而治”。  相似文献   
399.
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PANAS)的修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邱林  郑雪  王雁飞 《应用心理学》2008,14(3):249-254,268
以情感二维结构理论为基础,对Watson等(1988)编制的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PANAS)进行了修订。收集了几种主要的情感环丛模型中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项目后,用专家评定法剔除了不属于情绪描述词的项目,并用问卷法考察了这些情感体验的典型性,试测后确定了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项目各9项构成最终量表。最后用自评、同伴评价和认知测量法对量表的心理测量学属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修订后的PANAS中各项目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是情感幸福感有效和可靠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400.
如果您真想活出个人样来,请收起自己那种天天有牢骚、事事都不满的态度,静下心来做好任何一件事,那么,成功就离你不远了。到那时,满心欢喜还都欢喜不过来呢,哪还有闲工夫抱怨什么。这一观点,不是我的经验之谈,也不是我的失败教训,套用一句广告词来说,那只是“矿泉水的搬运工”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