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1篇 |
免费 | 110篇 |
国内免费 | 144篇 |
专业分类
6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35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33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43篇 |
2013年 | 27篇 |
2012年 | 33篇 |
2011年 | 26篇 |
2010年 | 29篇 |
2009年 | 33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31篇 |
2005年 | 36篇 |
2004年 | 39篇 |
2003年 | 40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72.
73.
互联网内容偏好与大学生人格特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研究对2034名在校大学生的上网情况和人格特质进行测试,探讨大学生网络内容偏好程度与接触频率的关系以及不同人格特质的大学生在互联网内容的偏好上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1)接触频率最高的是聊天内容,最低的是网上购物,男生显著高于女生的是游戏类内容,女生显著高于男生的是聊天类内容。(2)不同人格特质的大学生在内容偏好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4.
75.
张迪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24,45(4):12-17
不给予或撤除生命维持干预是临床实践中常见且棘手的伦理学问题。该问题的讨论应建立在清晰的概念之上,但不给予或撤除生命维持干预常与安乐死、消极安乐死和尊严死等概念混淆,引发误解。重新定义安乐死和消极安乐死具有理论和现实的紧迫性。基于汤姆•比彻姆和阿诺德•戴维森提出的安乐死定义,提出消极安乐死的定义。基于该定义,认为不给予或撤除生命维持干预与消极安乐死为交叉关系。鉴于安乐死概念的争议及其富含的感情色彩,强调讨论生命维持干预的使用时应区分事实与价值,并建议慎用或弃用安乐死与消极安乐死。
相似文献76.
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 总被引:173,自引:0,他引:173
章详尽介绍了西方30年来关于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理论成果,重点介绍了SWB的结构,内容和理论,探讨了下一步发展方向和新的研究课题,旨在为我国本土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7.
抑郁的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G×E)机制已成为富有挑战性的前沿课题之一。然而,既有G×E研究大多关注遗传基因与不利环境的交互作用,相对忽视了积极环境的影响。本研究以1025名青少年为被试,运用问卷法与 DNA分型技术,采用间隔3年的追踪设计(T1小学六年级—T2初中三年级),考察 MAOA基因rs6323多态性与母亲支持性教养对青少年抑郁的交互作用以及性别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并同时采用新兴的探索性与验证性方法检验G×E交互作用的素质–压力假说与不同易感性假说。结果显示, MAOA基因rs6323多态性与母亲支持性教养行为交互作用于女青少年的抑郁,母亲支持性教养显著负向预测 GG 基因型女青少年的抑郁,但对 TT基因型女青少年抑郁的预测作用并不显著,该交互作用符合不同易感性假说。MAOA基因 rs6323多态性与母亲支持性教养对男青少年的抑郁无显著交互作用。本研究发现推进了抑郁遗传机制的研究,并为不同易感性假说提供新的研究证据。 相似文献
78.
基于141篇文献的149项独立研究, 研究样本总人数达46261人的数据, 对挑战性-阻碍性二元压力及其亚组与员工创新的关系进行了元分析, 并检验了文化差异(权力距离、长-短期导向、个人-集体主义)、数据来源以及数据收集时间点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 (1)挑战性压力及其亚组工作复杂性、任务冲突对员工创新存在显著正向影响, 阻碍性压力对员工创新存在显著负向影响。(2)文化差异性(个人-集体主义)对挑战性压力与员工创新的关系有调节作用, 文化差异性(权力距离高低、长-短期导向、个人-集体主义)对阻碍性压力与员工创新的关系有调节作用。(3)数据来源对二元工作压力与员工创新的关系有调节作用, 当员工创新数据来自自我评价时, 挑战性压力、阻碍性压力与员工创新关系的强度更强。(4)数据收集时间点仅对挑战性压力与员工创新的关系有调节作用, 横截面研究设计下, 挑战性压力与员工创新的关系更强。 相似文献
79.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压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自编压力问卷和SCL-90问卷对397名高职院校教师进行测验,发现高职院校男女教师在总体职业压力方面并无显著差异,中青年组教师压力最大,各项压力因子与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相关。根据调查结果,本文探讨了高职院校教师压力的原因与对策。 相似文献
80.
待岗人员的应付方式、控制感特点及其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待岗人员的应付方式和控制感进行调查发现:(1)待岗人员对待压力的应付方式依次为退避、合理化、求助、自责、发泄。女性更多地采用这五种应付方式,年龄偏大组更倾向于选择合理化和退避,30岁是应付方式发展的转折时期;(2)待岗人员的控制感由高至低依次为环境变化、人际关系、情绪情感和生活方面的控制感。女性更能控制情绪情感;(3)在待岗人员应付待岗后各种压力的情境下,可将退避归为积极的应付方式,将自责、求助、发泄归为消极的应付方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