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张新樟 《现代哲学》2005,60(2):107-112
约纳斯建立的生命哲学与伦理学“针对海德格尔的遗产乃至于二十世纪的整体精神,提出了最系统、最有挑战性的一个回应”。本文着重解读了约纳斯的名著《生命现象——走向一种哲学生物学》,分析约纳斯的自然主义构思如何克服海德格尔存在主义思想中的伦理真空,并为当代环境伦理奠定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72.
著名哲学家之间的相互交往常常会产生非常有意思的结果,也会影响到哲学发展的路向,并为哲学讨论展示有益的提示。雅斯贝尔斯与海德格尔之间的交往,则为理解20世纪一段特殊时期的哲学与政治的关系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范例。从雅斯贝尔斯的角度来看,他最初想同海德格尔建立的是哲学的友谊,后来这一关系却陷入了政治的对立。自1933年以后两位哲学家就未曾见过面,但却为他们各自的后半生树立了典范:海德格尔成为了雅斯贝尔斯评判自己哲学严肃性的标准,而雅斯贝尔斯则成为了海德格尔用来审视自己良知的准绳。  相似文献   
73.
在1919年早期的弗莱堡讲座"哲学的观念与世界观问题"中,海德格尔通过对问题体验的分析,提出了超出意识现象学的界限,在前理论的周围世界的"世界化"中突显"自行给出的东西",这就是作为发生事件(Ereignis)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74.
本文详尽疏解了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时间定义的现象学解释。在他看来,亚里士多德的时间定义没有“错误”可言,因为一方面,亚里士多德的时间决不是如柏格森所认为的那样就是空间,尽管他把时间的特征首先刻画为诸现在的相继序列,但值得注意的是,诸现在不是诸部分从而把时间拼接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另一方面,当他相关乎“早与晚”来界定时间时,他恰恰是基于时间之为相关乎运动而被计数者来界定时间,所以亚里士多德的时间定义本身并不属于同语反复,相反,他是从事情本身的规定性来说的。尽管亚里士多德的时间观还属于流俗的前科学的时间领会,但它所显示的现象学内容为我们从流俗时间过渡到源始时间提供了一条可靠的进路。  相似文献   
75.
《世界哲学》2002,(3):80-80
尼采和海德格尔处于20世纪非常有影响的哲学家之列,而且他们对哲学和社会的影响有日益增加的趋势。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山西大学和中英澳暑期哲学学院(由山西大学和欧洲哲学论坛赞助)拟于2002年9月26—27日在北京举行学术研讨会,考查和评价尼采和海德格尔的哲学,以便推进我们对这两位哲学家的研究。  相似文献   
76.
在日常生活中,道德规范性现象无处不在,但它面临着被怀疑论者认为只是一种假象或错误的危机。现象学观点对此做出了有力的回应。德拉蒙德借助胡塞尔式的现象学方法指出,对人格的敬重表明第一人称立场的道德规范性具有加诸行动者的客观权威;列维纳斯通过我们与他人面对面相遇的情境表明,我们对他人负有一种第二人称立场的无限责任;海德格尔则指出,“此在”在世界中的历时生存建构既体现了面向自己的第一人称道德权威,也体现了面向他人的第二人称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77.
首先提出在如何理解巴门尼德το γαρ αυτο υοειυ τε και ειυαι问题上出现的困惑;然后通过对巴门尼德思想背景的分析,来说明他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再后借助于海德格尔对早期希腊思想的解读,来揭示阿那克西曼德的απειρου与到场、存在的一致性;再后具体考察海德格尔对巴门尼德,το γαρ αυτο υοειυ τε και ειυαι的阐释;最后通过重新回顾文章的基本思路来分析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78.
本文根据《形而上学导论》提供的线索,利用相关的梵语(哲学)、希腊语(哲学)知识,并着眼于整个海德格尔思想,在与Sein(存在)、与Ex- istenz(生存)等核心词语的关联中界定并阐释了海德格尔哲学中的Aufgehen-词,并以此为依据,重点讨论了《形而上学导论》与《存在与时间》的中、英译本对Aufgehen翻译的优劣,认为《存在与时间》一书的译法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此外,笔者对Aufgehen的译法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9.
主持人的话     
主持人的话:莱维纳斯(1906-1995),这位首先将胡塞尔和海德格尔引入法国,从而不仅深刻地影响了整个法国思想,而且影响了整个西方哲学的哲学家,已经受到汉语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莱维纳斯生于立陶宛考那斯一个犹太家庭。1923年移居法国,就学于斯特拉斯堡哲学系。1928至1929年间在德国弗莱堡大学师从胡塞尔和海德格尔。1930年回到法国,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哲学著作:《胡塞尔现象学中的直观理论》。1932年,他发表了法国第一篇研究海德格尔的文章:《马丁&;#183;海德格尔与存在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莱维纳斯成为德国战俘。在集中营期间(1940-1945),他构思了《从存在到存在者》一书。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起,莱维纳斯开始系统地表述他自己的哲学思想。在60年代和70年代,他出版了他的两部最重要的哲学著作:《总体与无限》(1961)与《异于存在或在本质之外》(1974)(我们这里译为《异于去是或在是其之所是之外》,理由见译文中的注释)。此后直至逝世,莱维纳斯以文章、讲课和访谈等方式继续不懈地阐发和总结他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80.
孙冠臣 《世界哲学》2007,56(3):47-55
海德格尔与新康德主义的关系研究将揭示出新康德主义对海德格尔的影响,以及海德格尔对新康德主义的批判和超越,而这种影响和批判的关系在海德格尔与新康德主义对康德的不同阅读和解释上得到了更好的体现。本文将主要依据海德格尔的文本,以新康德主义的代表人物拉斯克、李凯尔特、科恩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揭示出海德格尔与新康德主义之间的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