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存在·真理·语言—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研究》中,张贤根认为,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揭示了现代美学思想的存在维度,并把现代美学思想建基于其上。对海德格尔美学思想整体及其各个部分之间内在关联的把握,凸显出作者超出一般学者的哲学素养与思想能力。作者采用现象学显现的方法,从敞开的层面来言说和把握海德格尔美学思想,为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2.
康德先验哲学中的时间与"我思"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亚洲 《世界哲学》2008,(5):104-107
本文重点分析并论述了海德格尔在康德先验哲学中建立时间和“我思”的决定性联系的内在原因所在,同时指出了这个联系的建立对康德先验哲学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23.
朱刚 《现代哲学》2006,(4):78-85
该文考察了海德格尔与德里达对阿那克西曼德的一条箴言的两种不同解读。海氏从其存在论视野出发,认为该箴言所传达的是古希腊人对于在场与在场者的基本经验。海氏的解读赋予了“聚集”、“嵌合”、“一”以优先性,认为开端处的“裂缝”是消极的、派生的,必须要被克服。但德里达认为海氏的解读错失了另一种本源意义上的“裂缝”。这种“裂缝”不仅不应当被克服,反而应当在开端处就予以保持,如此才能给他者、未来和正义的到来保有一线机会。这两种不同的解读实质上反映了关于开端、历史与未来的两种不同思想。  相似文献   
24.
由维多里奥.克劳斯特曼出版社和R.皮珀尔出版社出版的《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书信往来》[1](P299)属于一份重要文献,它洞察了这个世纪两位思想家的哲学关系史,并且通过这一历史透视了这个时代的某些问题。最初我曾按照汉斯.萨尼尔(系雅斯贝尔斯-书信编者)的意见在前面标上了《相  相似文献   
25.
海德格尔反对传统艺术哲学通过形而上学来把握艺术,认为艺术哲学应迈入"思"的视域,通过"思"来重新为艺术奠基.通过对海德格尔艺术哲学核心概念--真理、世界、大地、美、诗的剖析能够更好地认识其艺术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26.
肖永明 《法音》2009,(7):15-19
无论是佛教的真如本际,还是西哲所谓的形上本体,都是被指认为言语所无法言说、思维所不可认知的。但是,西方思想到了实现了某种哲学革命的胡塞  相似文献   
27.
<正>现代社会的发展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但同时又使人产生了种种异化,处于一种非本真的存在状态。海德格尔在其哲学中揭示了当下人们的精神贫乏与沉沦,并试图使人们重新复归到心物二元统一的本真存在。在21世纪的当下社会,海德格尔的哲学仍有其现实意义,为人们的迷惘生活找到了精神归家的道路。现代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生活节奏加快。但人生不可能永远都在快车道上,在繁忙的生活之余,我们终归要静下心来反思我们的生活。哲学家海德格尔曾引用诗人荷尔德林的话:"人  相似文献   
28.
陈旭东 《现代哲学》2012,(3):25-29,41
如何认识纳粹大屠杀罪恶的独特性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本文认为,海德格尔把纳粹屠杀与农业机械化等同起来使他无法直面大屠杀的独特性,显示了其本真性死亡思想的盲点,从而回避与消解了这种恶的独特性。而集中营里的活死人现象,以及阿伦特、阿多诺、阿甘本的相关反思表明,技术理性带来的死亡的祛魅与死亡之死这种可怕后果之间的内在张力是我们理解大屠杀独特的死亡现象的重要参照。  相似文献   
29.
该文所论述的是上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初期纳粹执政前的雅斯贝尔斯和海德格尔这两位德国哲学大师之间的交往活动。对从他们的初识,到组成要革新学院哲学的“战斗集体”,他们各自对对方著作的评价,直至在交往中出现的一些不和谐因素等,进行了钩沉,并作了系统的梳理。从中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交往对各自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
陶尔圣 《哲学动态》2012,(11):94-97
时间是一般的,可据以对任何一种"存在"获得领悟的可能的领域。———马丁·海德格尔对书法艺术由空间性把握进入到时间性理解,是书法创作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飞跃,这有如庖丁解牛。《庄子》书中称赞庖丁解牛有如绝妙的音乐、舞蹈。"合于《桑林》(古乐)之舞,乃中《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