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主要探讨三个问题。第一,在大不列颠新成立了这样一个研究机构,它致力于尝试以一种新的,甚至有些独特的方式,即穆斯林与非穆斯林学者及学生合作研究伊斯兰,并为穆斯林讲授他们的研究成果,其意义何在?第二,我将简单回顾我在东方学研究方面的经验,并对伊斯兰文明,尤其是伊斯兰哲学作一个概述。其中会着重提到我在美国的研究经验,当然也会涉及到与欧洲有关的内容。  相似文献   
72.
吴恩平 《天风》2014,(11):42-43
牧者身为神的仆人,侍奉主务要殷勤,不可懒惰懈怠、自由散慢,而应有上帝仆人的形象,敬虔度日,努力工作,忠心侍奉。 一、勤于祈祷 主耶稣非常重视祈祷。圣经说:"次日早晨,天未亮的时候,耶稣起来,到旷野地方去,在那里祷告。"(可1:3 5)诗人大卫也有如此经历:"耶和华啊,早晨你必听我的声音;早晨我必向你陈明我的心意,并要警醒。"(诗5:3)可见清晨的祈祷何等重要。古今中外,大凡被神重用的仆人,都十分重视清晨的祈祷。  相似文献   
73.
红帆     
董元静 《天风》2002,(6):45-45
人世间,我们犹如渡海的水手,在驶向彼岸的途中,随时会遇到急风暴雨的侵袭……这使我想到前苏联浪漫主义大师格林的名作《红帆》。《红帆》中的女主人公阿索莉身世坎坷,母亲生下她就去世了。一次,幼小的阿索莉送玩具进城,在树林里不慎丢失了其中的一只小巧洁白的赛艇,  相似文献   
74.
茶与寺院     
佛教重视坐禅修行,息心静坐,“不动不摇,不委不倚”,聚思悟道,通常坐禅长达数日,久坐困乏,因而具有清心提神的茶叶便应运而生,成为佛家信徒们的座上品。同时,佛家持淡泊的人生态度,抑欲忌荤,提倡素食,清淡茶汤无疑是最佳饮品;且茶性净洁,久饮助人寂静斯文,为佛教平添一层神秘色彩,更与僧人结下不解之缘。据唐封演的《封氏闻见记》载:“(唐)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禅大兴禅教,学禅务不寐,又不餐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相仿效,遂成风俗。”许多僧人嗜好饮茶,竟至“唯茶是求”的地步,对僧人遍遍饮茶的风气,古代诗人陆容有诗咏道:  相似文献   
75.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李白的诗,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但是,人们对李白的身世、遭遇以及他的身世、遭遇对其创作风格的影响却知之甚少。在此,笔者就这一话题谈谈自己的点看法。或许对于我们了解盛唐诗歌创作的基本面貌有所裨益。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无论是盛唐诗歌的神韵,情韵,还是气韵,都在李白的诗歌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其实浩瀚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李白是继屈原以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们称之为“诗仙”。可以说:“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  相似文献   
76.
贾静 《中国道教》2011,(4):20-22
道教与中国茶文化渊源颇深。尤其是道教繁荣发展的唐代,当时的文人士大夫甚至僧人也多受道教思想影响,而唐代也是中国茶文化与诗歌发展的光辉时期。所以,道教、茶、诗歌三者的有机结合在唐代诗人、茶人群体身上有诸多表现,比如李白、温庭筠、李商隐、皎然、卢仝等人。作为唐代著名诗僧、茶僧的皎然,虽属禅门中人,也深受道教思想文化的熏染和浸润,在其表达茶文化思想的主要方式——茶诗中体现了丰  相似文献   
77.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被称为钢琴家的新约全书。从贝多芬晚期作品op106可看出,贝多芬早中期的创作有着激烈的矛盾冲突,并把这种矛盾冲突外化出来,但到了晚期,却有了更深的宗教情结,表现出内省而安静,感情更加细腻,这是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转向的呈前启后的标志。  相似文献   
78.
中国古代有位爱国诗人,《离骚》的作者屈原,他还有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天问》,其中提出了一百多个自问自答的问题,涉及面很广,有政治的,自然科学的,等等。他的观点千百年来一直在影响着中国人民。但不无遗憾地是他对人生的终极问题,没有一个圆满的说法。因而,笔者想用这篇自问形式的短文来抛砖引玉。当我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常会自问:“我从哪里来?”“我往那里去?”“谁在主宰着这个世界?”实际上几乎可以这么说,人人都会有这些问题,可是很多人都回答不好这些问题,有时似乎觉得已回答出来了,但经不起推敲,最后不了了之,甚至已经忘掉自己曾产生过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79.
包兆会 《天风》2016,(1):46-47
正陆志韦(1894-1970),生于浙江湖州南浔,著名的心理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诗人,出版诗集《渡河》,编撰出版《社会心理学新论》等;曾任燕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他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哲学博士,著名的心理学家、语言学家,是我国心理学开创者之一,在心理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有"南潘(菽)北陆"之称。  相似文献   
80.
柏拉图一直是中西学界瞩目的焦点。他既是哲人,也是诗人;他既反诗,又引诗;既把诗人逐出美好城邦,又允许城邦容纳有德性的诗人。他的双重身份和对待诗人的矛盾态度使得“诗学问题”的讨论困难重重。这样一个令人困惑的人物在进入中国的语境时则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局面,对他的接受和研究也几经沉浮,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