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242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300篇
  2011年   280篇
  2010年   190篇
  2009年   226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86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58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在中国佛教史上,辽朝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又因辽朝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佛教在这个社会里呈现出与汉族王朝不同的特点。20世纪以来,辽金史研究领域关于佛教探讨成果颇多,尤李的《辽代佛教研究评述》一文作了全面的回顾和总结。而本文所关注的焦点即"佛教"与"社会"关系,力图把佛教纳入多元的民族社会视野下考察。  相似文献   
942.
从佛教发展的历史和佛教经典来看,佛教出家的根本精神是出世,出世就是为了更好地让个人从污浊的社会中解脱出来。而大乘佛教的出家思想则是以世出世不二为基础的,是以心出世与行入世相结合为特点的。这种思想启示人们在实际生活中要以出世心做入世事。这一点在我们的现代管理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3.
梁漱溟是20世纪的思想家,也是在佛教信仰和佛学造诣方面的大师。梁漱溟在青年和晚年时代都有过长期的佛教修持经历。在他的著作中也表现了丰富的佛学理论,而且以西方哲学来解释古老的唯识学。  相似文献   
944.
东晋出现了四大佛教中心:襄阳、庐山、建康、会稽。它们以佛理探讨为主,但民俗信仰也在教理佛教氛围中培植。道安在襄阳僧团内倡导了弥勒信仰;慧远在庐山教团中进行着阿弥陀佛的集体崇拜实践;建康皇室佛教充斥着低级淫祀;而会稽地区,却酝酿并盛行开了观世音信仰。这些民俗信仰既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又具有相当的流动性。佛教的民俗信仰中有一个趋势:弥勒作为佛的身份和上生净土、释疑解难的一面被阿弥陀佛信仰取代;弥勒作为菩萨的身份及未来佛下生人间的一面渐被观音菩萨现世救济取代。  相似文献   
945.
佛教自从东汉时期传入,便对中国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在唐代,由于统治者对佛教的大力倡导、社会财力的富足等原因,使寺院数量极多且规模宏丽。在这样的背景下,图壁刻塑等佛教美术活动成为唐代民间绘画的主要内容。佛教美术促进了民间画工美术教育的发展,形成以画样、粉本为主要教育媒介,以合作画壁为主要手段的师徒传带教育形式,并初步发展为中国古代民间绘画教育的基本形态。正是这种教育模式孕育出了盛极一时的唐代绘画,造就了唐代美术辉煌灿烂的时代,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46.
<正> 虚云(1840—1959),名古岩,又名演彻,字德清,俗姓萧,原籍湖南湘乡。他是当代著名的佛教高僧,在中国佛教界享有崇高的盛誉,受到高度的赞叹。虚云"是中国佛教的权威泰斗,现代圣僧。"(《传记资料》上,第212页)"虚公名满天下,海内谈禅者,莫不仰为泰斗。"(《传记资料》上,第7页)"如云南德清和尚者,不但  相似文献   
947.
<正> 引言"既然来到宝山,就不得空手而回,时时别忘感恩,事事常思报恩,才无愧于佛陀的弟子。"普正法师常用诸如此类的佛法禅语,开示信众在平凡中要演绎出不平凡。我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多次聆听法师开示,更应用回报众生和感恩人生的心态去工作,用佛教圆满地去帮助学生:把课本知识用到生活中去,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引导学生从小学会知恩报恩,服务社会,提升自己的品格。现谈几点自己在教学中的佛法实践——因势利导,把这份感恩的心,报恩的情,播撒在课堂上,教育学生移情传情。  相似文献   
948.
覃江 《法音》2010,(4):41-44
<正>佛教各乘各宗都把得到正见做为修行最重要的前提。如《佛性论》所说,学佛要"以正见为先行",因为正见总摄了戒定慧三学。陈兵教授把"得正知见"做为大乘根本四加行之一,并依经论和古德的开示,断言"无正见而修,称为盲修瞎炼"。龙树菩萨把正见对于学佛修行的作用比喻为我们走路的时候要"先以眼见道而后行",如果不能先认清道路,就会步入歧途。唯有正见能够引导我们走向圆满解脱,《正法念处经》说:"出世涅槃,正见为  相似文献   
949.
学诚 《法音》2010,(6):8-9
<正>(2010年5月15日)历史的车轮驶入文明时代已经有五千余年了。回顾这漫长而又短暂的人类文明史,我们不难发现,三大文明体系时至今日仍深深影响着当今世界的发展  相似文献   
950.
"上朝峨眉,下朝宝顶"是四川佛教流行的民间信仰,本文考察了这一说法的来历,认为此说法应在南宋以后才开始出现,到了明代方正式成立。同时对"下朝宝顶"的衰落,做了更多的研究,指出这与整个中国佛教的形势有关,大足的佛教不能脱离中国佛教的兴衰命运。文章还指出,"上朝峨眉,下朝宝顶"的说法,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除了在宗教学的信仰领域表现之外,还有更深的含义,对当代大足的现实文化与经济发展也将会起到一个推动与拉动作用。"下朝宝顶"是与佛教信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活动,这就需要我们怎样去理解与运用佛教的影响力,从而做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利用宗教界为经济建设服务做贡献的要求。大足所有的佛教石刻与历史都是建筑在佛教载体上的,只有对这个载体作出更加合乎事实的说明,才会把佛教石刻内涵更加全面深入地表现出来,让它们的鲜活生命力重新绽放出来,再次实现"下朝宝顶"的辉煌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