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4篇 |
免费 | 324篇 |
国内免费 | 210篇 |
专业分类
101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45篇 |
2021年 | 38篇 |
2020年 | 58篇 |
2019年 | 42篇 |
2018年 | 37篇 |
2017年 | 38篇 |
2016年 | 49篇 |
2015年 | 34篇 |
2014年 | 50篇 |
2013年 | 44篇 |
2012年 | 51篇 |
2011年 | 46篇 |
2010年 | 39篇 |
2009年 | 42篇 |
2008年 | 45篇 |
2007年 | 57篇 |
2006年 | 45篇 |
2005年 | 40篇 |
2004年 | 24篇 |
2003年 | 38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智能设备的普及增加了学习者注意分散的机率,但有关注意分散影响认知加工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为探讨注意分散对记忆效果的影响,考察注意分散的边界条件,对检索到的45篇文献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元分析。在再认、线索和自由回忆的成绩上,分别生成了17个(1816人)、 12个(1642人)和29个(3802人)独立效应量。结果发现,注意分散显著降低了再认(g=-0.52)、线索回忆(g=-0.50)和自由回忆成绩(g=-0.87)。调节效应分析发现:线索回忆上,文本材料和内隐记忆的注意分散分别低于图片材料和外显记忆的影响;自由回忆上,编码阶段、内隐记忆的注意分散分别低于提取阶段和外显记忆的影响。研究表明,注意分散降低记忆效果,但受注意分散阶段、材料类型和记忆类型等因素的调节。 相似文献
82.
情绪躯体语言是在社交场合中传递情绪信息的典型非字面语言形式,包含重要社交信息。本研究从注意偏向角度考察孤独症个体的情绪躯体语言加工特点和认知机制。实验1采用点探测范式向被试呈现高兴、愤怒、恐惧、悲伤情绪躯体语言图片,考察孤独症个体的注意偏向特点。结果显示孤独症组未表现出对某类情绪躯体语言的注意偏向。实验2进一步采用生态效度更高的自由浏览范式考察孤独症组对情绪躯体语言图片的眼动特点。结果显示孤独症组对悲伤躯体语言注意回避,对高兴躯体语言注意增强和注意解离困难。结果表明,孤独症个体对不同类型的情绪躯体语言的注意偏向特征不同。自由浏览范式对于识别孤独症情绪躯体语言的注意偏向特点具有较高的灵敏性。 相似文献
83.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源于儿童期的神经发育障碍, 社会交往障碍是其核心特征, 与社会动机缺陷密切相关。社会动机是引导个体社会行为的强大动力, 主要表现为社会定向、社会奖赏和社会维持。现有研究表明, ASD个体的社会动机发展存在缺陷, 他们对社会刺激的注意偏向减少, 不能主动寻求和体会社会互动带来的快乐, 且缺乏维持社会关系的行为策略等。然而, 相关研究结果受到个体特征、环境和实验设计等因素的影响。研究者未来应综合考虑这些影响因素, 加强对ASD个体社会动机理论的整合研究, 以便全面系统地了解ASD个体的社会动机缺陷。 相似文献
84.
注意捕获是指注意定向的过程中刺激不自觉地捕获注意的现象。在复杂的视觉搜索任务中,类别注意控制定势(cACS)能够帮助我们将注意引导到与目标定义类别匹配的刺激上,并对其进行优先加工。探讨cACS在注意捕获中的加工机制,不仅能够扩展注意捕获领域的理论研究,还能对实际生活提供指导。通过文献梳理,从cACS的作用阶段、cACS的加工强度及cACS作用时的激活脑区三个方面总结了注意捕获中的cACS的加工机制。未来研究可以就抑制分心物的ACS、不同类型的cACS加工差异和人工类别ACS加工过程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5.
以往研究发现个体能够同时巩固一定数量的项目信息进入视觉工作记忆系统。本研究将考察视觉工作记忆的巩固容量是否会受到分配到记忆项目上的注意资源量的影响。实验1在同时序列掩蔽范式的基础上, 用控制记忆项目呈现区域的大小的方法操纵被试的注意范围, 从而达到操纵分配到单个项目上的注意资源量的目的。研究结果显示, 被试的记忆成绩随着注意范围的扩大显著降低, 但在并行和序列呈现条件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实验2则证实实验1中对注意资源量分配的控制不会影响对项目的知觉编码效率。本研究结果表明, 分配在记忆项目上的注意资源量能够影响记忆巩固的效率, 但不会影响巩固容量。 相似文献
86.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跨国企业的迅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企业中开始出现具有多样性文化背景的团队。企业管理者期待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能在团队工作中贡献新的观点和视角, 从而促进团队创新。因此, 探讨团队文化多样性与团队创新之间的影响关系已成为近年来学术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所以, 采用社会分类-信息加工的理论视角, 首先厘清团队文化多样性的理论框架, 并进一步检验团队文化多样性与团队创新之间的影响关系及内在机制; 并且, 分别从团队内部和团队外部因素出发, 探讨团队文化多样性与团队创新影响关系中的边界条件。在实践上, 研究结论也将为企业有效管理跨文化团队, 推动企业创新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7.
多目标追踪范式主要用来探讨动态情景下对多个目标的视觉注意和记忆加工过程, 早期研究侧重于追踪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加工机制。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研究应用多目标追踪范式对各类人群进行评价与训练, 包括儿童、老年人、神经发育障碍患者、驾驶员、运动员、电子游戏玩家以及一些其他职业群体。总体来看, 多目标追踪表现越好, 在复杂快速的动态情境中的专业表现越好; 反之, 多目标追踪表现差, 标志着认知功能可能发育不成熟或出现衰退。并且, 多目标追踪还可作为认知训练的手段, 改善老年人和神经发育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 提高各职业人群的专业表现。未来, 多目标追踪作为评价和训练的方法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包括加强特殊职业人群的模拟训练, 扩展目标人群, 结合立体视觉和真实场景, 结合身体活动, 探索多人合作的多目标追踪, 拓展用于进行情绪和社会功能的评价与训练等。 相似文献
88.
89.
Swallow和Jiang (2010 )最早发现, 编码时的目标探测会促进同时呈现的背景信息在随后记忆测验中的表现, 并将这一现象称为注意促进效应(Attentional Boost Effect, ABE)。随后研究发现这一现象并不会出现在概念内隐测验中, 由此提出目标探测主要促进的是背景信息的知觉加工, 而非语义加工。本研究通过3个实验, 操纵了对背景信息的编码加工类型(知觉加工或概念加工)。结果发现, 当与目标探测同时进行的是对背景信息的概念加工任务, 则ABE会出现在随后的概念内隐测验中。反之, 当对背景信息进行的是知觉加工任务时, 则ABE会出现在随后的知觉内隐测验而不是概念内隐测验中。这些结果表明, 目标探测既可能促进背景信息的知觉加工, 也可能促进背景信息的语义加工, 但只有在目标探测下背景信息的编码加工与随后内隐测验中所依赖的提取加工具有一致性, 才会产生ABE。 相似文献
90.
通过分别以高频汉字(实验1)和图形非言语材料(实验2)为刺激的两个联合视觉注意任务, 并采用基于Budensen视觉注意理论的参数估计方法, 系统地探查小学三~六年级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视觉同时性加工技能缺陷的内在机制。以43名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和46名生理年龄匹配典型发展儿童为被试, 每类被试均被分为小学中年级组(三、四年级)和高年级组(五、六年级)。两个实验均发现不同年级组的阅读障碍儿童在知觉加工速度参数上显著小于控制组儿童。在空间注意分布权重参数上, 实验1的结果显示, 不同于控制组儿童向左侧化发展的注意分布模式, 两个年级组的阅读障碍儿童均表现为无偏的注意分布; 而实验2未发现显著组别差异。且这两种同时性加工子技能分别与不同水平的汉语阅读技能密切相关。结果表明, 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在同时加工多个视觉刺激时存在持续的知觉加工速度缓慢的问题, 在同时加工言语类刺激时还表现出异常的空间注意分布模式。本研究有助于从基础认知层面揭示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缺陷机理, 为进一步设计相关的提高阅读效率的干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