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0篇 |
免费 | 125篇 |
国内免费 | 441篇 |
专业分类
100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44篇 |
2021年 | 35篇 |
2020年 | 54篇 |
2019年 | 42篇 |
2018年 | 37篇 |
2017年 | 38篇 |
2016年 | 49篇 |
2015年 | 34篇 |
2014年 | 50篇 |
2013年 | 44篇 |
2012年 | 51篇 |
2011年 | 46篇 |
2010年 | 39篇 |
2009年 | 42篇 |
2008年 | 45篇 |
2007年 | 57篇 |
2006年 | 46篇 |
2005年 | 40篇 |
2004年 | 24篇 |
2003年 | 38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20世纪末的研究证据显示,对Navon等级刺激的整体/局部加工中半球功能不对称效应发生在早期还是晚期阶段,研究者存在着争论。近期的电生理和功能成像研究资料表明,整体/局部加工的半球不对称效应可能是一个受到多种因素调节的复杂动态系统;早期信息表征的半球功能不对称效应可能主要受知觉因素的影响,而注意控制和反应冲突可能主要调节晚期知觉加工的半球功能不对称 相似文献
82.
文章综述了惊恐障碍患者对威胁性信息的注意偏向、解释偏向、记忆偏向等认知偏向。对威胁性信息的优先注意激发焦虑体验,对模糊信息的灾难化解释增加焦虑水平,对引起焦虑感信息的记忆保持促使惊恐体验更易于提取,这3种认知偏向促使具有焦虑倾向的个体对惊恐障碍更易感,也是惊恐障碍形成和保持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3.
在视觉工作记忆的研究中,是否可能划分出视觉空间工作记忆和视觉物体工作记忆两个子系统还没有定论.子系统划分成立的基本前提是以特征为存储单位.当前关于存储单位的理论有特征理论、客体理论和双重存储等不同观点,多数视觉信息加工与存储机制的研究支持双重存储说.注意与视觉信息的加工和存储相互影响,因此,加工及存储机制的研究就要在具体的注意水平上进行. 相似文献
84.
本文根据实验事实,对PASS智力模型进行扩展,并提出一个简称AMPLE的智力模型。这个模型基于脑的四个功能系统学说,包括注意(attention)、操纵(manipulation)、计划(planning)、学习(learning)和评估(evaluation)等过程。它是一个囊括觉、知、情、意诸成分在内的全面的智力模型。 相似文献
85.
工作记忆容量作为直接影响人类完成高级认知活动的重要因素而倍受心理学家的关注.长期以来关于工作记忆容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工作记忆的执行性控制成分与高级认知活动的关系上,忽略了对注意焦点的研究,而注意焦点则是为了进行当前的认知加工而把从记忆的激活部分提取出来的信息组块加以保持的一个容量有限系统.该文作者讨论了关于工作记忆中注意焦点容量的研究及认识,并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6.
通过检验高中生中高焦虑被试的注意偏向特点,并对66名高焦虑被试进行注意偏向训练,结果发现:(1)高焦虑被试经过训练之后,训练组与安慰剂组在注意偏向得分上表现出显著差异,但在SCARED焦虑量表得分上并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2)注意偏向与SCARED量表中分离焦虑维度的关联较大,以分离焦虑为依据划分高低焦虑被试时,两组被试在注意偏向得分上差异接近显著。(3)经过训练之后,训练组在分离焦虑上有降低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负性情绪注意偏向有可能是产生焦虑的原因,注意偏向训练对改善高中生焦虑水平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7.
88.
探讨了负性情绪对大学生多目标追踪能力的影响以及其影响机制。实验要求被试在观看国际情绪图库中的负性或中性图片后,完成多目标追踪和点探测任务,同时设置基线条件作为对照。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和贝克抑郁自评量表考察不同情绪图片条件下被试的诱发情绪状态。研究结果发现:(1)被试观看负性情绪图片后状态焦虑程度和抑郁量表评分显著提高,观看情绪图片有效诱发了被试的负性情绪;(2)基线条件下的被试追踪正确率显著低于中性条件,基线条件和负性图片条件下的追踪正确率无差异,说明训练可以提高被试的多目标追踪能力,但负性情绪抑制了被试在基线追踪任务中的训练效果;(3)负性图片条件下的点探测觉察率显著低于中性图片条件,说明负性情绪影响了被试的注意资源分配。研究结果表明:负性情绪可能干扰了被试目标导向的注意系统,使得个体更易受刺激驱动的注意系统影响,并且在追踪过程中影响被试中央执行系统的抑制和转移功能。 相似文献
89.
作为多媒体学习中一种重要的指导性教学设计形式, 线索能否引导学习者的注意并促进学习效果, 目前结论尚不一致。研究运用元分析技术, 分别以保持测验、迁移测验的成绩作为学习效果的结果变量, 以线索区的注视时间、注视次数作为注意引导的结果变量, 探讨多媒体环境中的线索对学习效果和注意引导的影响, 并通过调节效应检验考察线索效应的边界条件。采用严格标准进行文献检索和筛选后, 共获取43篇符合元分析的文献。在保持测验成绩和迁移测验成绩上, 分别生成了44个(3910人)和41个(3906人)独立效应量; 在对线索区的注视时间和注视次数上, 分别生成了14个(938人)和11个(816人)独立效应量。结果发现, 线索的加入显著提高了保持测验成绩(g = 0.53)和迁移测验成绩(g = 0.36), 同时也增加了学习者对线索区的注视时间(g = 0.50)和注视次数(g = 0.70)。调节效应分析发现:在保持测验成绩上, 静态学习材料、陈述性知识、理工科条件下的线索效应分别高于动态学习材料、程序性知识和文科; 在迁移测验成绩上, 时空线索、静态学习材料、陈述性知识条件下的线索效应分别高于物理线索、动态学习材料和程序性知识; 而在眼动指标上, 线索对注意的引导主要受线索类型的调节, 物理线索条件下学习者对线索区的注视时间和注视次数均高于时空线索。结论认为, 线索的加入确实促进了学习者对学习材料的识记和理解效果, 同时也引导了学习者的注意分配; 但线索效应一定程度上受线索类型、学习材料动态性、知识类型、学科属性等因素的调节。未来研究需进一步考察线索效应的其他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90.
不安全依恋者的注意偏向是指依恋焦虑和回避个体对依恋信息产生或趋近或回避的注意偏好, 这一注意偏好使得个体形成了处理与依恋对象关系的特殊认知机制:依恋回避个体偏好采用防御性机制, 倾向于回避对依恋信息的注意; 依恋焦虑个体偏好采用夸大性机制, 倾向于夸大威胁性信息, 因而会积极寻求与依恋对象的亲近。不安全依恋者注意偏向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情绪信息、痛觉感受和工作记忆三个方面; 加工阶段特征主要涉及P1、N1波等代表的注意自动加工和LPP波代表的注意控制加工; 脑网络上主要包括两个子网络, 即负责情绪评估的边缘系统和负责情绪调节的以前额叶为代表的神经网络。未来研究中更应该关注刺激物的生态效度, 检验依恋系统是否激活, 不安全依恋者注意偏向的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阶段的关系, 不安全依恋者注意偏向产生的分子遗传机制以及注意偏向的跨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