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38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流调抑郁量表、注意控制量表和正负性信息注意量表,对48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考察了焦虑、抑郁对注意偏向的影响,并探讨了注意控制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1)正性注意偏向与注意控制呈正相关,与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和流调抑郁呈负相关;负性注意偏向与注意控制呈负相关,与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和流调抑郁呈正相关。(2)特质焦虑、注意集中、注意转移可显著预测正性注意偏向,状态焦虑、流调抑郁和注意集中则显著预测负性注意偏向。(3)注意转移和注意集中中介了状态焦虑、特质焦虑、流调抑郁和正、负性注意偏向间的关系。研究提示注意控制是一个重要的保护性因素,可缓解或消除焦虑和抑郁对注意偏向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2.
错误再认:意识、注意和刺激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耿海燕  朱滢  李云峰 《心理学报》2001,34(2):104-110
该研究基于错误再认现象,确立了意识知觉和无意识知觉在行为结果上的质的差异。在决定一个刺激是被有意识知觉还是无意识知觉时,刺激特性和注意之间存在着相互补偿的作用。实验一表明,当一个刺激短暂呈现而被无意识知觉的时候,增强刺激特性或提高注意水平都能使它的知觉变为有意识的;相对应地,实验二表明,一个处于分散注意条件下被无意识知觉的刺激,也可以通过使注意集中或增强刺激特性而使它的知觉变为有意识的。该研究对意识、注意和刺激特性三者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3.
注意能力测评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研究自行开发了"BT-LYR注意能力测试软件(1.0版)",并发展了一套融专家经验与实际测试为一体的注意能力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结果显示,注意能力测试软件及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都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值得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与推广.  相似文献   
204.
王云 《思维与智慧》2001,(11):39-40
物体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这在物理学上称之谓惯性。其实人的思维也有这样的势头。每当人们采取了一些特定的思路去思考问题并取得成功时,以后遇到其它问题也会采取同样的思路去思考。这种沿着固定观念去思考问题的现象,我们称之为习惯性思维。又称思维定势。习惯性思维有它积极作用的一面。参观艺术展时,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似乎不完整的作品:那飞溅的瀑布被树枝或山峦所阻拦,只见其中的一部分;那横置渡头的小船,在湖面荡漾,船上却空无一人;那闭着眼睛的女性大理石雕塑头像,没有身子和手脚。这种“不完整”没有造成欣赏的困…  相似文献   
205.
意识和无意识知觉:注意和刺激特性间的相互补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耿海燕  朱滢 《心理学报》2001,34(5):7-14
该研究基于Exclusion任务,利用质的差异的研究范式,不仅确立了意识和无意识知觉在行为结果上的质的差异,而且发现刺激特性和注意在决定知觉意识时存在相互补偿的现象。在实验一中,当靶字短暂呈现时。被试用靶字补笔的比率高于基线水平;而当延长靶字呈现时间或提高对靶字的注意水平时,出现反转现象一用靶字补笔的比率低于基线水平。相对应地,在实验二中,分散注意条件下被试用靶字补笔的比率高于基线水平;而当注意集中或在分散注意条件下延长呈现时间时,出现了反转现象。  相似文献   
206.
注意瞬脱现象及其理论解释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注意瞬脱(attention blink,简称AB)现象是近年来注意研究的一个新聚焦点。文章简要介绍其发现过程,各国学者对其影响因素的初步探索,五种主要的理论解释和研究注意瞬脱现象的意义,并展望其研究之未来。  相似文献   
207.
顾娅娣 《心理科学》2001,24(2):175-177,187
本文根据古代思想家的有关言论,探讨了他们的注意心理思想,即注意的慨念。特征,分心与分散,分配与集中,注意与感知、记忆、思维的关系,注意在学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8.
视觉工作记忆对前注意阶段注意定向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豹  金志成  陈彩琦 《心理学报》2008,40(5):552-561
在注意阶段,视觉工作记忆与注意共享某些特征时,视觉工作记忆内容会引导注意定向。在前注意阶段的影响又是如何?对此问题的研究却很少见,本研究采用工作记忆与基于特征的视觉搜索相结合的任务深入探讨了此问题。研究结果发现:即使在前注意阶段,注意定向也会受到视觉工作记忆自上而下的调节。然而与注意阶段不同的是:当视觉工作记忆内容与随后视觉搜索任务的目标相关时,与记忆内容匹配的搜索项目会引导注意定向到该项目所在的位置,但只有此项目作为分心物时,才会明显地延迟对靶子的加工,而此项目作为靶子时,这种影响并不明显;当视觉工作记忆中保持的项目与随后视觉搜索任务的目标无关时,注意会忽略视觉工作记忆中保持的项目,有效地检测靶子  相似文献   
209.
外倾性和正性情绪关系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格特质与情绪关系的研究表明外倾性与正性情绪存在一定相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外倾个体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更多的正性情绪;(2)外倾个体对正性刺激有更为强烈的愉悦体验和情绪反应;(3)外倾个体对正性刺激有注意等认知加工偏向;(4)外倾程度与皮层及皮层下某些组织的激活程度相关。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ERP及fMRI技术逐步被引入到这方面的研究中,进而从脑机制等方面更加客观的揭示了外倾性与正性情绪的关系。通过整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分析现阶段的研究疑点,从人格理论假设,人格测量方法和实验方法这个三个方面探悉了疑点存在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10.
抑郁患者的注意偏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郁患者的注意偏向是抑郁认知研究中的重要问题。该文从研究范式、注意偏向特点及理论解释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在研究范式上有Stroop范式、点探测任务和线索–靶子范式等,在抑郁患者注意偏向的特点上有对象为临床患者、需要阈上刺激、刺激内容针对抑郁患者和刺激强度不能太弱等,在理论解释上有注意成分、注意聚焦变窄、认知负荷和唤醒水平等,并对将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