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44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宋方兴  王珏  鲍敏 《心理科学进展》2023,(10):1873-1882
在个体视觉系统的发展过程中,视觉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会受到视觉经验和内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被称为视觉可塑性。视觉可塑性在出生后的发育关键期内达到峰值。虽然成年期视皮层神经环路的结构功能趋于稳定,但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成年人视皮层中仍保留着一定程度的可塑性,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眼优势的可塑性。最近十几年的研究发现,短时程操控成年人的各种视觉输入信息,乃至调节两眼间注意资源的分配,都可以引起成年人眼优势发生偏移。然而,两者调节眼优势的神经机制可能并不相同。视觉输入对成年人眼优势的调节可能主要反映了视觉皮层的稳态可塑性机制;而注意对眼优势的影响则是一种高级加工对初级视觉皮层的反馈调节,目前可以用拮抗神经元的适应机制来作解释。未来研究可以寻找更加直接的证据来支持这一解释,此外也应重点关注注意与视觉输入之间会如何交互影响成年人眼优势。  相似文献   
72.
彭雨笛  谢恬  马宁 《心理科学》2023,(2):282-290
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综合主观感受及客观行为表现考察我国大学生群体在一天内的节律变化。总体上,大学生的日间节律呈现出“上午(9:00~11:00)最佳,午后(13:00~15:00)下降,晚间(19:00~21:00)回升”的变化规律,但主客观指标反映的日间节律与不同神经行为功能的节律表现存在差异:客观警觉性注意在日间表现基本稳定,而主观困倦感午后波动明显,个体在15时的主观困倦感升至日间最高水平,而客观行为表现均已好转;17时,个体的主观感受、客观警觉性和工作记忆表现较好而抑制控制表现变差;19时,个体主观感受、工作记忆表现不佳而抑制控制表现好转。此外,上午至午后(9:00~13:00),个体在不同认知负荷下的工作记忆表现也存在节律差异。本研究为个体合理规划日常活动、优化工作安排、提升生产安全等提供数据支持,也为进一步探究我国个体的日间节律和心理行为之间的关系提供初步证据。  相似文献   
73.
本研究采用“你藏我找”范式,将自我受益作为基线条件,通过两个实验分别考察不同自我相关性受益者和不同群体受益者对5~6岁幼儿说谎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相比于高自我相关者和低自我相关者受益条件,幼儿更可能为自己的利益而说谎;而相比于低自我相关者受益条件,幼儿更可能为高自我相关者的利益而说谎(实验1);(2)相比于内群体和外群体受益条件,幼儿更可能为自己的利益而说谎;而相比于外群体受益条件,幼儿更可能为内群体的利益而说谎(实验2)。以上结果表明,5~6岁幼儿的说谎行为存在强烈的利己倾向,为自己获得利益而说谎的可能性最大;而5~6岁幼儿的亲社会说谎行为在个体层面存在自我相关性偏好,在群体层面存在内群体偏好。  相似文献   
74.
消费者基于选择集的情境效应颠覆了传统的理性选择理论,表明了情境对消费者偏好和选择的系统性影响。情境效应主要的类型有吸引效应和折衷效应。情境效应具有感知偏差、风险和负面情绪规避以及信息推理等方面的内在机理。选择集结构和特征及消费者等因素都对情境效应产生影响,而情境效应会影响消费者偏好的构建。未来情境效应研究将会向复杂属性组合、复杂购买情境和新情境效应的发现等方面拓展。  相似文献   
75.
智能设备的普及增加了学习者注意分散的机率,但有关注意分散影响认知加工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为探讨注意分散对记忆效果的影响,考察注意分散的边界条件,对检索到的45篇文献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元分析。在再认、线索和自由回忆的成绩上,分别生成了17个(1816人)、 12个(1642人)和29个(3802人)独立效应量。结果发现,注意分散显著降低了再认(g=-0.52)、线索回忆(g=-0.50)和自由回忆成绩(g=-0.87)。调节效应分析发现:线索回忆上,文本材料和内隐记忆的注意分散分别低于图片材料和外显记忆的影响;自由回忆上,编码阶段、内隐记忆的注意分散分别低于提取阶段和外显记忆的影响。研究表明,注意分散降低记忆效果,但受注意分散阶段、材料类型和记忆类型等因素的调节。  相似文献   
76.
情绪躯体语言是在社交场合中传递情绪信息的典型非字面语言形式,包含重要社交信息。本研究从注意偏向角度考察孤独症个体的情绪躯体语言加工特点和认知机制。实验1采用点探测范式向被试呈现高兴、愤怒、恐惧、悲伤情绪躯体语言图片,考察孤独症个体的注意偏向特点。结果显示孤独症组未表现出对某类情绪躯体语言的注意偏向。实验2进一步采用生态效度更高的自由浏览范式考察孤独症组对情绪躯体语言图片的眼动特点。结果显示孤独症组对悲伤躯体语言注意回避,对高兴躯体语言注意增强和注意解离困难。结果表明,孤独症个体对不同类型的情绪躯体语言的注意偏向特征不同。自由浏览范式对于识别孤独症情绪躯体语言的注意偏向特点具有较高的灵敏性。  相似文献   
77.
消费行为研究中的联合分析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联合分析(Conjoint Analysis)是一种定量的研究消费者选择偏好的方法。虽然从它诞生到现在只有40年的历史,但它对消费者行为学的影响很大,它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文章首先介绍了联合分析的基本概念,然后重点阐述了联合分析的原理、步骤和发展历程,最后对联合分析的发展方向作了一个简要概括。  相似文献   
78.
风险决策中动态框架效应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王重鸣  梁立 《心理学报》1998,31(4):394-400
风险决策的框架效应一直是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焦点。该研究利用计算机联网模拟团队分布式动态风险决策任务,从三个方面(过去绩效,启动资金和目标设置)研究决策者在动态条件下风险偏好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目标设置”因素框架效应具有抑制作用,“启动资金”因素对个体和团队有不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风险敏感性同样适用于解释动态情境下的风险偏好。  相似文献   
79.
张頔  郝仁宁  刘强 《心理学报》2019,51(7):772-780
以往研究发现个体能够同时巩固一定数量的项目信息进入视觉工作记忆系统。本研究将考察视觉工作记忆的巩固容量是否会受到分配到记忆项目上的注意资源量的影响。实验1在同时序列掩蔽范式的基础上, 用控制记忆项目呈现区域的大小的方法操纵被试的注意范围, 从而达到操纵分配到单个项目上的注意资源量的目的。研究结果显示, 被试的记忆成绩随着注意范围的扩大显著降低, 但在并行和序列呈现条件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实验2则证实实验1中对注意资源量分配的控制不会影响对项目的知觉编码效率。本研究结果表明, 分配在记忆项目上的注意资源量能够影响记忆巩固的效率, 但不会影响巩固容量。  相似文献   
80.
闫国利  陶佳雨  孟珠  姜琨 《心理科学》2019,(4):997-1003
聋人听觉受损后,在低水平的视觉认知任务中,表现出副中央凹注意增强效应。这种增强效应是否也会发生在高水平的汉语认知加工任务中?本研究采用边界范式,探究副中央凹注意增强效应对聋人读者合体字N+1预视效益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技能聋人读者,可以获得合体字N+1语音和语义预视效益。研究表明,副中央凹注意增强促进了高技能聋人读者N+1预视信息的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