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44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朱祖祥  王健 《心理科学》1998,21(5):385-389
本研究通过设置对空间注意资源的分配实施强行操作的情形下,探讨了主、次作业客体形状一致性和次作业客体间距对乏空间注意区次作业客体颜色、形状特征的检测及对特征错觉性结合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分散空间注意使次作业区域注意减弱,对客体及其颜色和形状特征的识别均产生明显影响.而且对形状的影响又大于颜色;(2)特征错觉性结合率,主、次作业客体形状一致时比客体形状不一致时明显增大;(3)次作业客体间距对特征错觉性结合率无明显影响,但客体形状一致性和客体间距之间存在明显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62.
金志成  张雅旭 《心理科学》1998,21(3):209-213
本研究以汉语单字词灰材料,使用反应时技术,考察在归类任务中分心物的位置因素是否也与分心物特性因素一样,影响被试对探测显示中目标的反应时间,结果表明,RTDT不随主物位置数目变化而变化。只随着分心物特性数目变化而变化。由此得出,象归类这种属于语义表征的、与位置无关的任务 并不抑制分心物出现的位置,并可进一步推论,分心物抑制可能是一种灵活机制。  相似文献   
63.
本文综述了时间记忆中注意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和研究范式,提出了进一步综合研究的设想和建立总的时间记忆注意模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4.
本文综述了当前跨感觉通道的选择性注意的ERP研究成就,主要集中在MMN是否受注意的影响、加工负波研究是否可为注意的早期选择学说提供证据、视觉通道是否存在MMN、选择性注意的加工部位是通道特异性还是通道上机制等及其在注意理论之争中的贡献.  相似文献   
65.
丁瑛  宫秀双 《心理学报》2016,(10):1302-1313
社会排斥的现象在当今社会日益凸显,已成为世界各国探究社会政策和不平等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向。然而却鲜少有研究从心理机制的角度探讨社会排斥对人们的产品偏好的影响。本文通过1个预实验和4个主实验,系统研究了社会排斥如何影响个体对不同触感产品的偏好,并探讨了其内在影响机制。实验结果发现在经历社会排斥(相较于社会接纳)之后,个体更偏好触感柔软的产品,消极心理体验是其内在驱动机制,并且该作用机制被归属感的重要性所调节。当归属感被认为很重要时,个体在经历社会排斥后对柔软触感产品的偏好以及消极心理体验的中介作用会被强化,而当归属感被认为不重要时,以上效应会被削弱。本文还对研究结论的理论贡献和实践应用进行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66.
采用"点探测任务"实验范式,选取29名大学生被试,用眼动仪记录被试观察情绪图片的眼动轨迹,考察高、低自尊个体注意偏向的内部加工机制。结果表明:低自尊个体对正性情绪图片的总注视时间显著短于高自尊个体,即低自尊个体缺乏对正性情绪图片的注意偏向,对负性情绪图片不存在注意警觉和注意维持,存在注意回避;高自尊个体对负性情绪图片的总注视时间显著长于正性情绪图片,即对负性情绪图片存在注意偏向。  相似文献   
67.
不平等规避是指人们在资源分配中厌恶不平等的分配结果,为了达成平等甚至愿意付出一定代价的现象。这一现象是经济学中常见的行为"异象",属于社会偏好理论的研究范畴。不平等规避的经典模型是FS-ERC模型,后来的研究者从消极情绪、意图和社会奖励等视角对不平等规避的心理机制进行了深入探索。不平等规避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例如人口统计学变量、社会距离、决策时间和实验任务特征等。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不平等规避的心理机制、神经基础,以及对不平等规避的稳健性进行再验证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68.
知识总是必然地比单纯真信念更好吗?我们可以通过思考知识与行动的规范关系,特别是与断定的关系,来解释这种知识-价值直觉。首先,从表现规范性的角度来看,知识是行动的一个特例;其次,知识是断定的规范,即为了一个真诚的断定p是适切的,那么这个行动者必须知道p;最后,知识的断定规范与知识的价值直觉具有等价关系:断言p在认知上似乎是恰当和有价值的,当且仅当这个断言倾向在认知上是恰当和有价值的。总之,知识的价值最终源于认知主体的偏好及其对个人生活和共同体生活的繁荣的增进作用。  相似文献   
69.
空间选择性注意研究的新进展——返回抑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金志成  陈骐 《心理科学》2000,23(6):710-714
返回抑制(inhibitionofreturn,ior)是Posner等人在考查注意提示(attentionalcueing)效应时发现的。Posner(1980)首次使用“空间线索技术”研究注意的定向问题…。实验结果发现,如果在一个靶子呈现之前,注意被提示线索预先,有效地分配到靶子位置,那么检测此靶子的反应潜伏期缩短,即有一个收益;若相反,则会有一个损失。研究者们将其中的这种收益(即在有效预提示位置上对靶子检测的易化)称为“注意提示效应”。这种效应在注意的内部和外部定向中,以及内源和外源定向中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70.
注意缺损多障碍量表的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在综合国同内外有关儿童行为问题的测量问卷的基础上,编制了适合我国小学生特点的 《儿童注意缺陷损多动障碍量表》。经过预测后的订,组成正式量表。共计34个题目,施测于5年普通小学1-6年级的433名被试。因素分析结果验证了本量表五个因子的存在,即:注意力缺损、多动、冲动、唤醒不足、角色管理失控行为,从而验证了最初的结果预想。本研究着重考察了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其中总量表与各分量表的同质性信度在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