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双刃的谦逊     
十八岁那年,马克在众人眼中依旧木口木面。 出身于弗香门第的他,从小就被父亲和母亲灌输了为人要谦逊的做人原则,这让他一直表现得不够积极。  相似文献   
62.
近年来,福建省基督教始终坚持三自原则不动摇、加强自身建设不懈怠、培育人才不松懈、抵御海外渗透不含糊、抵制异端极端不退缩,坚持围绕基督教中国化的核心主题开展工作,办好福建教会,看准切入点,抓住落脚点,脚踏实地推进基督教中国化工作。  相似文献   
63.
《学海》2018,(2):184-190
宪法文本明确规定了平等原则,但在现实语境中,有关平等原则的争议却鲜有共识。在就业领域,合理的年龄区分与年龄歧视之间的矛盾,同样显现出平等原则的模糊性。随着我国逐渐步入人口老龄化时代,关于年龄区分和年龄歧视的界限急需明确。平等原则的理性主义解释、功利主义解释和折中解释都难以有效解决年龄设定的合理性问题。能力解释对平等原则进行了分层次的回答,预设了一个平等的基本能力起点。只有将就业岗位与能力要求进行绑定,才能合理地进行年龄区分,从而将平等原则适用于就业领域中的年龄问题。  相似文献   
64.
徐淑萍 《天风》2013,(3):23-25
在过去的一年里,从基督教全国两会的各个重要会议中我们熟悉了一个词,就是人才培养。不管是傅先伟主席和高峰会长的讲话,还是会议期间的一些小组讨论,或者各神学院校老师和学生做出的回应,都涉及到了这一话题。对此,陈逸鲁博士特别在课堂上分析解释了人才培养的八大原则,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启发。由此可以看出,为中国教会培养合用的优秀人才是各地教会和神学院的当务之急,也是中国教会发展的必由之路,需要引起教会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因此,笔者试从六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5.
胡士辉 《天风》1994,(9):24-24
今年二月初,国务院颁布了由李鹏总理签署的《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受到广大基督徒的欢迎和拥护。有了这个重要的行政法规,我们就“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了。《条例》对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相似文献   
66.
音乐伦理原则是调整音乐主体之间关系的普遍要求和根本准则,也是指导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音乐欣赏等活动的总方针,还是衡量音乐主体行为与品质的价值标准。音乐伦理原则是音乐伦理关系形成而产生的必然;是音乐伦理中占主导地位并起决定作用的普遍法则;确立音乐伦理原则是解决当代音乐道德问题的有效措施。以人为本与社会价值相统一、自由创造与道德责任相结合、美善合一是音乐主体必须遵守的三个重要伦理原则。这三个原则相互协调、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音乐伦理的价值准则框架。  相似文献   
67.
68.
言语交际是一种双边的或多边的言语行为,是社会能够成立和维持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能够起到调节人际关系的作用,为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语言应用者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这就是语用原则。包括美国哲学家格赖斯(H.P.Grice)于1967年提出的“合作原则”以及利奇(G.N.Leech)等人提出的“礼貌原则”。因此,实践语用原则,得体地运用语言,有利于提高语言交际的效度和创造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69.
关于道德原则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信仰缺失、经济转型和文化变革,使信仰和道德从一元化走向了多元化,并引起了人们对道德的迷茫、沉思和渴求。在追求普遍适用道德原则的过程中,绝对主义把这种原则看成亘古不变的教条,而相对主义则否定这种原则的存在。我们认为,这种原则是存在的。它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是人们对历史必须性的一种表述形式。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客观规律,才能总结出有价值的道德原则、范畴和规范。  相似文献   
70.
关于反事实思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反事实思维是个体对过去事件加以心理否定并构建出一种假设可能的思维活动。该文讨论了反事实思维的分类、反事实思维产生过程的两阶段模型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反事实思维对于个体生活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