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管子》法治思想析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在安天下而不是 “变法”的 《管子》法治思想与秦法家多有不同。《管子》主张法治, 但不离礼、俗、德教, 构划一个充满人本关怀与实用理性的法治系统, 并开始了法家与道家、儒家的综合。因而 《管子》的法治思想具有更普遍的适用性, 秦亡后, 逐渐占据了中国法文化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72.
洛克论有限政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照明 《学海》2011,(2):82-86
洛克从自然状态出发,运用自然权利和社会契约理论,论证了政府权力来源于人民的委托,政府的目的就是保护人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并提出了法治、分权和人民的革命权等一系列限制政府权力的原则。洛克的有限政府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3.
高明  王伟 《中国宗教》2022,(5):61-63
为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宗教团体必须推进全面从严治教。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宗教界学习贯彻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任务,是宗教界响应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新要求、助力推进宗教工作法治建设、塑造良好社会形象的必然举措,是宗教界坚持党的领导、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74.
蒋秋明 《学海》2003,(5):114-120
本文对诉权的性质进行了概括和分析 ,阐述了诉权所蕴涵的法治价值 ,认为诉权是联结司法职能与社会需求的引介装置 ,诉权对审判权的有效制约是正当程序的必然要求 ,也是司法理性化的重要驱动因素。诉权既是公民权利最重要的保障手段 ,本身也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对公民诉权的保障直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法治化程度。因此 ,保障公民诉权的实现不仅应当作为司法制度设计与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 ,也应当作为法治建设的一个基础性的支撑条件纳入法治设计的总体思路之中  相似文献   
75.
若谷 《中国宗教》2014,(11):10-10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后,国家宗教事务局高度重视会议精神的学习贯彻。10月24日,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作安主持召开局党组会议,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央政治局作的工作报告、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讨论稿)(以下简称《决定》)的说明和在闭幕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工作举措。11月4日,国家宗教事务局召开全局党员干部大会,  相似文献   
76.
此文显示出政府执法到位,"保护合法,打击非法",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骨气和勇气,值得推荐给读者一读。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私事,不仅包括信教自由,也包括不信教自由;不仅要尊重信教者的感情和感受,也要尊重不信教者的感情和感受。要求"善待宗教",不能忘了善待科学。宣扬"宗教服务社会",不能淹没全体公民建设祖国家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闹事威胁政府,用洋人吓唬国人,这个时代结束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和任何社团都别想享有法外特权。  相似文献   
77.
六、凸显法治化治理思路《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增强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和能力。宗教事务作为社会治理重要内容,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之一。  相似文献   
78.
古代汉语典籍中的"法治"语词略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因"法"、"治"二字的连属,出现了"法"的"治"之状态、作为名词的"法治"和"以法治国"的短语三种形态,表明中国古代已有"法治"这一名词,并有"法治"的概念.  相似文献   
79.
晓恩 《天风》2014,(11):4-5
<正>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的优越性显而易见,一部好的《宪法》,能成为众法之首,维护人权、建立公义社会。但是,中国长达五千多年的传统和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使得"个人或者一群人治理国家,而不是法律、法规等规章制度治理国家"的观念深入人心。因此,在"依法治国"方略提出17年  相似文献   
80.
谢军 《道德与文明》2008,4(3):46-49
"公共文明"是中国特有的一个概念,特指公共生活领域的非野蛮秩序状态,属于秩序文明范畴。这个概念的出现反映了中国人对社会结构变化的敏锐把握与道德建设的自觉。从伦理类型角度看,公共文明属于行为论伦理范畴而非品德论伦理范畴。它的价值原则是正义,形式原则是法治,本质则是对他人的、自己的尊严与权利的平等尊重与维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