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学海》2015,(3):33-40
"法治中国"是中国整体国家建构与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构成。评估这一历史进程的前提是"后发国家"之规定性:法治制度的西方移植性、法治理念与价值形态的传统继承与变革的二元性以及法治变革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难题。"分享普遍性的特殊性"之新通三统论以及"自由共和主义"哲学传统应成为评价和指导中国法治发展的规范性基础。法治评估应立足演进主义文明论、程序主义制度论和自由共和主义哲学论三个宏观层面进行指标设计与科学评估,保证法治中国宏观走向的规范正确性与实践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2.
学诚 《中国宗教》2018,(6):22-25
5月31日,全国性宗教团体联席会议在北京举行第五次会议。各全国性宗教团体及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全国协会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大家一致表示,坚决拥护和支持宪法修正案,将结合各宗教和各团体实际,积极组织引导宗教界广泛深入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的宪法意识,提高法治观念,坚决抵制各种非法宗教活动,不断推进各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本期专题刊发会议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3.
佛教的伦理思想是多方面的。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要调动、凝聚和发挥一切积极因素,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充分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4.
一、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德治与法治中国传统政治哲学是对治国方略的理论思考。传统治国方略的主流是儒家的德治,德治的基本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德之人在位;二是在位者推行道德教化;三是实行利民惠民之政;四  相似文献   
115.
张继 《管子学刊》2010,(2):46-50
黄老思想是战国时期兴起的一个哲学政治思想,一方面其强调"道生法",主张法律的道德基础、强调法律的权威与作用;另一方面主张"循法而治",并提出君主"无为而治",弱化统治者的主观能动性,防止统治者对法律的侵害。相对于中国古代的法家、儒家等其它学派法律思想,其法律思想更接近于西方的法治思想,对我国今天的法治建设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6.
法治与德治互动之社会机制引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贯彻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思想,必须把“法治”和“德治”的互动与结合具体落实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秩序规范的机制创建之中。社会主义法治和德治互动的社会机制包括宏观机制,中观机制和微观机制。这三个层面的机制有机地统一在社会主义法治和德治的互动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17.
西方公民道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的民主法治社会最直接的价值依托是公民道德,公民道德建设是我国社会道德建设的核心。西方公民道德的四个理论问题:公民道德的本质、公民道德为何必要、公民道德与国家的关系、公民不服从,可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某种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118.
“以德去刑”与“以刑去刑”作为儒法之争的焦点,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响。这种传统的“德治”与“法治”思想有其合理的内涵,应当辩证吸收。鉴古知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实践“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紧密结合,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19.
论信用建设的社会保障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良好社会信用形成的非自发性和我国目前失信对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阻抑性 ,凸显了信用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立足于信用环境的创设 ,我们认为 ,必须提出了信用建设的四大保障机制 :法治机制、监管机制、信息公开机制、教育机制 ,以促人们循善而为。  相似文献   
120.
在个体层面上,“利己”与“道德”是人性中的两种德性,二者并不矛盾;在型构社会层面上.为了维系合作秩序的扩展,须构建与市场社会相适应的社会性道德基础。中国的传统社会缺失了社会性道德这一维度,休谟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所提出的社会性道德论说对于建设中国当下的市场经济有特别的理论借鉴意义。普世性的道德准则是经济学的前提,经济学自身的价值判断准则也同样拒斥不道德的经济行为。“市场经济可以不讲道德”的命题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