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中国道教》2018,(3):F0003-F0003
为贯彻落实好《关于进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的若干意见》精神,查找当前道教领域商业化问题的突出表现和治理难点、问题根源,推动新时代道教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2.
为了考查“关系导向”的中国文化背景下企业的知识治理机制、员工间的人际关系与知识共享敌意之间的关系,研究开发了知识共享敌意测量问卷,并采用问卷对知识型企业中212名员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交易型知识治理机制对员工的工具性关系起促进作用,契约型知识治理机制对员工的工具性关系起抑制作用,而对情感性关系起促进作用;工具性关系对知识囤积和知识排斥起促进作用,情感性关系对消极分享失败态度起抑制作用。(2)工具性关系在知识治理机制与知识囤积、知识排斥之间起中介作用,而情感性关系在契约型知识治理机制与消极的分享失败态度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3.
梁莹 《学海》2011,(3):97-105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信任问题就已经被人们所关注,无论是中国的先秦还是西方的古希腊,都有关于信任方面的大量论述。但是,人类早期关于信任的认识只是表面的、零星的,并没有深入细致的探讨。20世纪开始,人们才对信任问题进行了专门化、系统化的研究和论述。信任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本,在与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等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显示出了其重要的政治功能。信任是现代民主制度建立的基础,更是维系政治稳定的粘合剂。自古以来民主和法治形影不离,而信任是否也会对与民主政治紧密相连的公民法治观念产生影响呢?本研究以南京市的实证调查为例,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特殊信任与公民法治观念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实证层面的剖析,并对如何提高公民的普遍信任度从而培育公民法治观念进行反思和展望。  相似文献   
94.
冯仕政 《学海》2011,(4):100-107
本文旨在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需要和政治逻辑出发,重新审视当前中国法治与政治之间的纠结。本文认为,从韦伯的权威类型理论来看,当前法治与政治的纠结本质上是法理型权威与魅力型权威两种合法性观念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尽管两种权威在合法性逻辑及相应而来的制度安排上多有龃龉,但中国的赶超型现代化内在地要求将这两种权威有效地结合起来,以政废法或崇法黜政都是不可取的。在当前,坚持党的领导,维护党的魅力型权威,符合中国现代化对"强国家"的需要,也有利于国家灵活地因应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但与此同时,党和国家也必须保持面向现代化的政治意识和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95.
尽管区域治理具有多种类型,但区域发展的关键是区域治理应该依靠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此外,如果认同21世纪的当代任务与多样性、和谐、和平相关联,那么很明显的是,为了促进区域认同,区域治理的类型应该采用分权方式。基于上述假定,可从短期和长期两个不同方面给出建议。从短期看,区域发展署/区域议会组合模式似乎在韩国更为可行。在这种模式下,区域发展署应采用分权方式组建,并负责制定区域发展计划和执行中央政策,而区域立法机构则负责质询、追踪和监管区域发展署的行为。正是因为区域议会或许无法有效地协调与统一各种地方意见和观点,从长远上看需要建立区域政府这种模式。通过废除上一层级地方政府的方式,很难组建区域政府。因此,作为一种长期选择,应该考虑区域发展署/区域政府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96.
《中国宗教》2022,(4):64-64
近年来,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宗教工作会议精神,以宗教“同心圆”工程为主抓手,以“六进六导”系列活动(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场所,强化思想引领导向;爱国主义教育进场所,强化政治意识导向;政策法律法规进场所,强化法治理念导向;公共安全管理进场所,强化平安稳定导向;优秀传统文化进场所,强化文化建设导向;优秀传统文化逬场所,强化文化建设导向;公益慈善进场所,强化和谐共荣导向)为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97.
《天风》1994,(8):25-28
“治好教会大家谈”迄今已连续发表4期,即将告一段落,由于篇幅关系,本期我们再从来稿中摘登一些有一定代表性的观点与大家见面,供参考。 这几期所发表的文章,围绕“民主办教”,就今天教会治理的各方面问题进行了探讨。综合起来看,似可在下列问题上形成共识: 一、民主办教是今天教会治理之路,表现在充分组织信徒参与并监督教会圣工,反对在教会中搞“一雷堂”、“家长制”的做法。 二、发挥地方自治的教会治理方式,包括完善地方教会规章、组织、人事,同时有效地发挥各级两会的监督、指导、服务功能(两会不是教会的太上组织),使教会治理形成两会——教会——信徒群众三者相互协调的有机体。 三、民主治教,但必须彰显神主,即各方面都追求“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谦卑寻求圣灵的引领,而不以人意取代神旨。这就要求教会的治理要从灵性上根本解决问题,把治好教会建立于个人与团体灵性素质的提高之上,使教会的治理能始终保持教会特征,杜绝种种为信徒所反对、为教会性质所不容的做法。 四、治理教会在具体的实施中,应当使教会的各项事工有明确的分工,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分工合作,分层负责,消除“挂职的多,尽职的少”的现象,使教会各方面事工井井有条、蒸蒸日上。 《天风》今年开展的治好教会的讨论受到读者广泛?  相似文献   
98.
师德师风及其建设,应避免停留于现象描述和空洞叙事,应从其底层逻辑上进行哲学思考,以探知师德师风的本质及其建设规律。师德师风建设既是一个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各司其职、协同共治的主体性活动,也是一个需要政治、德治和法治三足鼎立支撑和三位一体融合的客观性活动,还是一个建构师生命运共同体的师生和谐互动活动。  相似文献   
99.
儒家传统荣辱观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荣辱观教育统领道德教育,以道德教育统领人才培养,这是传统儒家教育思想和社会治理思想的精华。传统儒家荣辱观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无非有二:一在知耻,二在求荣。儒家一贯认为,不知耻无以为人,不求荣无以为尊。因而主张荣耻对立,泾渭分明,荣荣耻耻,礼义立人。以知耻教育来推进义理教育,以义理教育来保障道德秩序,以道德秩序来巩固封建统治秩序。这正是儒家认定荣辱观教育为“治教之大端”的基本思路。认真分析儒家传统荣辱观,可以为今天的道德教育和社会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0.
李涛 《世界哲学》2020,(1):55-63
亚里士多德探讨政治概念,是在统治的视角下进行的,需要区分家长统治、主人统治(专制)、政治统治,以此来凸显政治具有的自由与美德的双重特点。其中,自由是底线性原则,美德是主导性原则。政治的双重性落在公民身上,就是既要统治又要被统治,因此政治被希腊人认为是他们独有的。自由就意味着法治,法治也体现基于美德的分配正义;同时,政治背后既有自然基础,也有某种超越性。只有讨论了政治概念,才能回答什么是最佳政体的问题。只有贵族制兼顾自由与美德,是严格的政治统治也就是最佳政体。其他政体,要么是缺少自由的家长统治(君王制),要么是自由与美德都缺的主人统治(僭主制),或是有部分自由(共和制、民主制、寡头制),都不是最佳政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